1. 首頁
  2. 行業

家庭生活禮儀小常識

家庭生活禮儀小常識

家庭禮儀是指夫妻和有血緣關係的人之間的禮儀,家庭禮儀是家庭和睦的保證,是社會和諧的基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庭生活禮儀小常識,歡迎閱讀參考!!

餐桌上家庭教育禮儀

吃是孩子的本能,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吃相”。有的孩子吃相令人作嘔:一人趴在桌上,目中無人,用筷子把盆裡的食物“翻江倒海”,一邊嚼著“美味佳餚”,一邊“高談闊論”,唾沫橫飛。使周圍與他一起用餐的人食慾大減;有的孩子見到自己喜歡吃的,不顧他人,獨霸、獨吞、獨佔、獨享……父母見怪不怪,習以為常。

一、餐桌上,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

在學校食堂,經常會看到學生將整碗白米飯灑在一地,棄之泔腳,卻毫無珍惜之心。每個學生都讀過這樣的詩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作為父母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其實,餐桌是最好的課堂。

重視對孩子感恩教育的父母是絕對不會放棄餐桌上這一家庭教育的平臺,生活是一本最好的教科書。學習生活化,生活學習化。常懷感恩之心的孩子會珍惜每一粒飯,每一葉菜;常懷感恩之心的孩子,會知足常樂,珍惜今日生活來之不易。感恩之心是一切道德的起源,“常懷感恩之心”應從生活中每一件小事起步,從節約每一粒糧食做起。

二、餐桌上,培養孩子的文明“吃相”

在家中,與父母共同進餐;在社會,與朋友同學一起聚餐;如果能養成一個文明,儒雅的用餐習慣,這是保證孩子將來社會規範上的適應,人際互動上的和諧,以及各種條件下事業成功的重要前提。如果從小能養成文明的用餐習慣,對孩子來說,是父母留給孩子最有價值的無形資產,這種資產是永恆的,無限的。超越萬貫家財,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三、孩子在餐桌上要養成哪些好習慣呢?

1.用餐前,家人各就各位,全家人坐定後,方可動筷;

2.學習筷子的正確拿法,並養成習慣;

3.用餐過程中,隨時保持桌面的整潔;

4.用餐時,細嚼慢嚥,餐食在口中不說話;吃東西,喝湯不出聲;

5.不翻撿盤中食物,有些菜食使用公筷、母匙;筷子上沾有食物時不夾菜;

6.用餐過程中交談要輕聲;

7.單手不可同時拿兩種餐具;

8.不可揮動餐具指人;

9.三餐定時、定量、不偏食、不暴食,珍惜食物不浪費;

10.退席時要將殘渣收拾在自己的碗內,坐椅放正,向同桌上告退說:“慢用”。

四、餐桌上,讓孩子學會分享承擔責任

有一位中學生曾經寫了一篇作文,她的題目是:“媽媽喜歡吃魚頭”。在他們家,只要餐桌上有魚,媽媽吃魚頭,爸爸吃尾巴,中段理所當然屬於孩子的。在這樣的家庭裡,由於過分凸現了獨生子女的“獨”字,助長了孩子的獨食,獨霸、獨享的家風,長此以往,家庭中會形成一種父母與孩子不平等的文化,在餐桌上,孩子“以我為中心”,家庭中在物質上難以實現家人之間的共同分享,在精神上便無法獲得共同分享的快樂。

餐桌上的分享何止是物質上的分享,更為重要的還應倡導餐桌上的精神的'分享,文化的分享,學習成果的分享,具體表現在:晚餐時,家人團聚,互相關懷一天的生活;談論交流生活中的趣事,營造餐桌上和諧寬鬆的氛圍;交流一日來的各自獲得的各種資訊,所見所聞,所感所悟。

有很多家庭把每天一小時的晚餐時間稱之為“晚餐論壇”,成為親子之間共同交流,相互學習,共同分享的平臺。但也有個別家庭,每日晚餐,父母口中嚼著飯菜,手把著飯碗,便開始對孩子“三堂會審”:“今天語文考幾分了?”“數學為啥考這麼差?”“班主任老師又來電話告狀了!”隨著父母對孩子步步“逼供訊”,孩子極力反抗自衛,餐桌上空頓時雷電交加,烏雲密佈……這樣的晚餐對孩子的“身”與“心”有百弊而無一利。

作為家庭中的每一成員,都是家庭的主人,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既可分享家庭中的成果、快樂,又應承擔家庭中的責任和義務。吃完飯,讓子女承擔一點洗碗掃地的任務,可能不是無關緊要的小事,而是從小培養孩子家庭責任心的重要途經。

幼兒家庭教育禮儀

家庭配合幼兒園進行禮儀教育具體可以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1、樹榜樣。

"父母是對孩子影響最先、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孩子既可以從父母身上學到優點,又可學到缺點。為人父母者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必須從自己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做起。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切實提高自己的禮儀修養,認真負責地扮演好孩子人生道路的引路人的角色,努力踐行規範的文明禮儀,讓孩子看得見、摸得著,從而自然地接受影響、教育,自覺地付諸實踐。

2、抓規範。

俗話說:"坐有坐相,站在站相"。家長應該有意識地在各種場合下,告訴孩子應該怎樣做。比如學會正確使用文明用語,養成良好的行為規範,培養感恩的心,懂得回報等等。教育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由淺入深、從低到高、循序漸進、不斷髮展的動態過程。作為家長,我們應該遵循孩子生理心理發展變化的一般規律,以日常生活規範的教學與落實為基礎,從最基本的抓起,逐步提高完善。

3、造氛圍。

"生活環境,是孩子品德最好的教師。""對兒童最深刻的教育,言語不如行動;對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遺傳不如環境。" "長期處於愉快心理環境下的孩子,往往表現為精神振奮,性格豁達,活潑樂觀,充滿自信。"許多家教成功的父母都十分留心在每日的生活中,在歡愉的氣氛中對孩子進行啟蒙。作為家長,應該努力建議一個充滿理解、信任和親情的幸福家庭,這正是孕育良好禮儀素養的搖藍。

4、重練習。

我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教育學家林崇德教授指出,"重複和練習是習慣形成的關鍵。無論是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還是不良的道德行為習慣,都是靠重複和練習而形成的。要使文明用語普及,唯一的辦法是在明確意義的情況下反覆練習,使之習慣化。良好的文明習慣和道德習慣,我們提倡重複和練習養成。"作為家長,必須向孩子提供良好習慣的訓練,不時地對孩子進行有意識地禮儀重複、練習。

為配合幼兒園禮儀教育,家庭禮儀教育應立足於家庭的日常生活,從最基本的社會交往方式出發,從小處著手,再著眼大處,為幼兒的健康人格奠定良好基礎,為幼兒的終身發展開一個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