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資訊科技

淺談資訊科技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淺談資訊科技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資訊科技是主要用於管理和處理資訊所採用的各種技術的總稱。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淺談資訊科技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希望大家喜歡。

淺談資訊科技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篇1

現代資訊科技的廣泛應用,正在對數學課程內容、數學教學、數學學習等產生深刻的影響,在數學教學中,充分運用資訊科技,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使教學活動更加豐富多彩,讓數學課堂教學不再枯燥無味,給學生創設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讓學生接觸了更多的數學知識,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滿足了他們強烈的求知慾望,讓他們看到了豐富多彩的數學世界。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技能,又能開發學生的智力,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因此,在當前我國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資訊化的大背景下,倡導和探索資訊科技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將複雜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形象生動,對於發展學生的資訊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教師要善於從自己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使用現代資訊科技進行有效教學,要善於把現代資訊科技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筆、紙和筆一樣自然、流暢,使教和學都能高效進行。

一、資訊科技在數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資訊科技的應用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於學習,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之所以對數學感到枯燥、無味、怕學,其原因之一是由於數學知識本身的抽象性和嚴謹性所決定的,再者就是受傳統教學手段和方法的侷限,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的推動力,是獲取知識的開端,是求知慾的基礎。處於學齡初期的低年級學生,學習的動力往往被學習興趣所左右。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無論在人的發展還是在社會生活中都有巨大的作用。它引導著人們進入五彩繽紛的世界,種種事物的特點觸發了人們的好奇心並對此引起關注,促使人們去探索、去認識,從而增長知識,開發智力,熱愛生活。就數學教學而言,只有學生對學習內容和作業產生興趣,教學效果才會更好。.因此,在課堂的匯入環節精心創設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努力喚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可以讓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主動獲取知識。多媒體這種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正好適應孩子們的心理特點,它能使形、聲、色、動、靜發生變化,向學生展現具體、形象、直觀、聲畫並茂的視聽材料,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

在資訊科技的教學環境下,教學資訊的呈現方式是立體的、豐富的、生動有趣的!不僅有數式的變換,更重要的是一些“形”的變換。利用多媒體技術,flash軟體,展示幾何模型,進行圖象的平移、翻轉、伸縮變換,把複雜的數學問題具體化、簡單化,同時把數學中的對稱美、和諧美和曲線美展示給學生,讓學生領略到數學學習中的無限風光,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情趣。

(二)、資訊科技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拓展學生視野

教學中應體現知識的來龍去脈,適當介紹數學內容與其他學科日常生活的聯絡,透過數學實習、實驗、研究性學習等活動引導學生親自利用數學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拓寬學生的視野,增長知識。而資訊科技可以幫助人們在蒐集、整理、描述、探索和創造中建立問題的模型,透過研究模型而解決相關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為人們解決交流資訊提供了一種非常有效、簡捷、廉價的手段,息技術網路資源是課堂教學的延伸。無論是在時間還是在空間上都為我們留下了廣闊的發展餘地。善加利用,一定會使傳統的課堂教學產生質的飛躍。例如學習了圓周長後,上網搜尋祖沖之及圓周率有關知識,同學們興趣盎然,方知世界之大、之絢麗多彩,受到了美的薰陶的同時,這更加激發了他們奮發學習,立志成才的信心和決心,

資訊科技教育為學生營造了一個網路化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的學習觀念發生了重大變化,學生可以進行“自主發現、自主探索”式學習。網站上儲存的大量的學習資訊、習題講解、疑難解答等內容,每一位學生都可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興趣,有目的的選擇學習。這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和創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三)、資訊科技幫助學生自主探究,提高合作學習能力。

數學學習活動需要藉助一定的方法和工具展開。每一種新技術的運用,都會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大的學習空間。現代資訊科技可以幫助學生自主探究數學知識規律的形成過程,從而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索”。正是由於這個轉變,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的受益者,變成了學習的真正主人。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數學學習過程充滿著觀察、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範、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在學生的探索和交流中,現代資訊科技可以幫助學生展示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在個別學生獲得成功體驗的同時,使所有學生能共享學習成果,進行平等的交流。在交流中學會合作,學會學習。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恰當地運用現代資訊科技手段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將抽象化為具體、將枯燥變為生動,可極大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動手操作能力。例如:在學習“直線、射線和角”這部分知識時,學生在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和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利用影片向所有學生展示自己和學習小組的探索過程和學習結果。在展示的過程中,學生體現了學習個體的價值,學會了傾聽別人的意見,並把別人的研究成果作為自己學習的一部分。在獨立思考、自我展示與合作交流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轉變觀念,轉變方式,在這樣的轉變過程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課堂教學效率將會不斷提高,也為教育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的契機。

(四)、藉助資訊科技發展學生思維,使思維“可視”。

數學概念、公式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性,而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如果在教學中,教師只是一味地透過講解來使學生理解知識,一來枯燥乏味,學生不感興趣;二來學生也很難理解,就是記住了,也只是死記硬背,根本不理解知識。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為小學數學教學過程提供生動形象的感性材料,為學生搭橋鋪路,讓學生參與其中,幫助學生觀察、比較,逐步把握知識的實質,使學生更好地認識、理解數學概念、規律和法則。恰當地運用計算機課件輔助教學,把抽象變形象,不僅學生愛看,而且容易理解,從而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由此藉助多媒體,不但豐富了學生的感性知識,同時,揭示數學知識的本質規律,化繁為簡,化難為易,達到啟迪學生思維的目的。

二、資訊科技在數學教學運用中的實踐思考

計算機技術讓數學課堂教學不再枯燥無味,給學生創設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讓學生接觸了更多的數學知識,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滿足了他們的強烈的求知慾望,讓他們看到了豐富多彩的數學世界,從而不再侷限於教師所講,不再拘泥於課堂。但一切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傳統教學和現代教育技術各有利弊,要合理取捨,不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我認為應用現代資訊科技於數學課堂教學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運用現代教學媒體要保留傳統,傳承“做”的直觀教學

有了現代教育技術,不能丟棄傳統教學手段。小學生數學學習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經驗性學習,經驗的獲得大都靠親自實踐操作實現,沒有大量的直接經驗的積累,感知成為蜻蜓點水,表象無法在大腦中建立。例如,《千克的認識》教學就需要學生大量感知1千克物體的重量,要讓學生透過實物的稱一稱、掂一掂、比一比、看一看、算一算等多種操作活動來學習。

(二)、資訊科技的應用要為教學服務。

計算機也是與黑板一樣是一種教學工具,資訊科技的應用也是隻一種教學手段,而不是用來炫耀的新事物,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的更多的是一些形象思維的東西,使學生的視、聽感官受到刺激,但過分依賴多媒體技術或不能科學地利用多媒體,會使學生產生思維的懶惰心理,不利於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華而不實的課件不但不能最佳化課堂教學,還會令學生分散注意力,如有教師在一年級“100以內的加減法”的課件上設定了很多口算題,每題都有精美的圖案背景,點選它還會出現聲音及以動畫形式展示答案,這樣的訓練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產生視覺干擾,引發視覺疲勞,達不到訓練目的。因此,在利用資訊科技之前,教師要清楚資訊科技的優勢和不足、教材和學生的特點以及學科教學的需求,設法找出資訊、技術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學習效果,使學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資訊科技作為一種現代化輔助教學手段是用來支援教學工作,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突破重點難點的,主要用來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解決傳統教學中不易解決的問題。而不是教學的唯一方式,漂亮課件不是好的課件,而要看這個課件是否有助於拓展學生的思維,是否有利於學生主動的學習和有助於學生突破重點難點問題。

(三)、運用資訊科技應注重實用性

資訊科技應用於教學,只是一種手段,目的是為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我們在利用資訊科技時,應從教學內容出發,根據內容確定形式,首先考慮教學的實用性,在實用的基礎上再考慮切近生活的實際性和課件的美觀性,而不宜把課件做得太花哨,否則會喧賓奪主,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教學效果。教師與小學生之間言語的及時交流,組織探討問題的活躍氛圍等傳統教學的優勢,是任何現代化工具都不可替代的。傳統教學中,教師在黑板上板書重點內容時,正是學生審題、思考的時間,而且重點內容還可以始終保留。一味地利用資訊科技,不給學生留足思考時間,表面上看整堂課學生活躍、師生配合協調,做到了以學生為主,其實,課後,學生腦海裡多是課堂中熱鬧的場景,完不成接收知識的要求。資訊科技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結合,無疑是給傳統的數學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師運用現代多媒體資訊科技對教學活動進行創造性設計,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特有功能,可以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有利於充分揭示數學概念的形成與發展,數學思維的過程和實質,展示數學思維的形成過程,使數學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淺談資訊科技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篇2

傳統數學教學是靠教師的一張嘴、一支筆、一面黑板展開的,課堂容量小、教學不夠生動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生很容易進入到單純解題環節,被動地跟著教師的教學思路走,難以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 而如果資訊科技應用於初中學習,就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果。

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資訊科技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利用資訊科技手段,有效創設問題情境

數學內容與生活生產聯絡緊密。 也可以說,數學是從生活中來,並不斷髮展推動社會的進步的。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利用數學特點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快樂學習數學。 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單靠教師的一張嘴是不夠的,而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具有圖文並茂、生動形象的特點,能夠為教學創設豐富的情境,教師要利用資訊科技的這種優勢,促進教學的發展。例如,在講“三角形中位線的性質定理”時,教師可以利用資訊科技手段,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有效學習其中的難點內容。 如,在證明“順次連線四邊形四邊中點所得到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這個命題時,教師可以利用幾何畫板進行現場演示,為學生展示不同的四邊形,進行相關操作,使學生直觀上看到得到的四邊形就是平行四邊形。 在教師進行演示之後,可以具體某一個四邊形,利用幾何畫板再次進行現場演示,引導學生觀察在拖著四邊形一個頂點在平面內緩慢移動的過程中,四邊形的形狀與對角線的變化的關係,教師可以利用幾何畫板的測算長度及角度的功能測出兩條對角線的長度關係、兩對角線夾角度數對於四邊形形狀的影響。 在情境展示後,教師要鼓勵學生根據理解證明此觀點。

二、利用資訊科技手段,進行現場演示

在數學教學中,許多知識的抽象性是很強的,因此,利用資訊科技手段把抽象的內容演示給學生,可以促進學生理解相關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教師要把教學內容與資訊科技手段進行整合,利用計算機將教學內容加工成文字、圖形、影像資料,透過生動的演示,促使學生主動學習。例如,在講“等腰三角形”時,對於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理解,抽象性很強,學生理解起來有難度,如果教師利用計算機和幾何畫板中的軟體,在大螢幕中作斜三角形ABC及其角A 的平分線、BC 邊的垂直平分線和中線,之後用滑鼠在螢幕上隨意拖動點A,利用軟體功能,此時△ABC 和“三線”在保持依存關係的前提下隨之發生變化。 在移動的過程中,學生會直觀地發現存在這樣的點A,使得角平分線、垂直平分線和中線三線重合。 這樣,利用資訊科技進行演示,學生能夠理解有關概念。 同時,在演示過程中,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慾望也被調動起來,教學效果顯著。

三、利用資訊科技手段,豐富課堂內容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資訊科技手段豐富教學內容,給學生多種感官刺激,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豐富知識,開拓視野,提高自己的審美體驗,這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例如,在講“三角形的認識”時,對於三角形的穩定性,學生的理解不是很深刻,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現實生活中多種物體,利用的是三角形的穩定性。 教師可以把相關內容製成簡報: 使畫面在舒緩的音樂中徐徐展開,如藍天中展翅飛翔的飛機、藍天白雲下的埃菲爾鐵塔、車水馬龍中承載的楊浦大橋等畫面。 透過畫面,學生可以有效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並能夠認識到其穩定性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學生在優美的畫面中,在動聽的音樂中,可以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快樂與價值,學生學習數學的內在熱情也能被調動起來。

四、利用資訊科技手段,鼓勵學生進行自學

在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自學是很重要的。 只有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提升,他們才會不斷地追求新知,不斷探索,獲得發展,而資訊科技手段為學生自學提供了方便。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重視自學的價值,要引導學生利用資訊科技手段進行學習,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不要急於作答,而應該引導學生透過自己動手,上網查資料的方式蒐集資訊,解決問題,要使學生把使用計算機網路進行學習作為學習的常態,作為學習方式創新的一大措施,使學生充分認識資訊科技手段,認識網路的價值,使學生自覺利用網路學習,提高自己的數學素養,這對學生學習數學、未來發展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資訊科技的應用,透過資訊科技,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有效掌握有關知識,提高學習能力,從而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淺談資訊科技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篇3

資訊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以多媒體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資訊科技的不斷髮展,正在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學習方式。《新課標》要求“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資訊科技,特別要充分考慮計算器、計算機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大力開發並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資訊科技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 ”。 在這種大環境下,數學教師必須進一步從自己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使用計算機來幫助自己的教學,把計算機技術有機地融入到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筆、紙和筆一樣自然、流暢,才能更好地適應時代的要求。本文就資訊科技與小學數學學科整合的研究與實踐,作一些初步的探討。

一、 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

新課程標準提出“數學要貼進生活”、“數學問題生活化”,事實上,學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們有一定生活基礎的數學知識,並且對此更感興趣。然而由於客觀條件的制約,現行的小數教材教學內容明顯偏舊,落後於時代的發展。而當今世界上最鮮活的、具有明顯時代特徵的數學學科教學素材和教學內容,很難及時在教材中反映出來。因此,數學學習材料的選擇應注意聯絡學生生活實際,注重實效性。我們可以利用資訊資源豐富、時效性強的特點,將資訊科技與小學數學學科教學內容有機整合,充分利用各種資訊資源,引入時代活水,與小數學科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具有時代氣息、更貼近生活和現代科技;同時也可使教師拓展知識視野,改變傳統的學科教學內容,使教材“活”起來,讓數學學習更貼進生活。

例如,教學行程問題的練習課時我創設了這樣的生活情境:某校組織秋遊活動,旅遊的目的地可以在下面三個城市裡任選一個:杭州、蘇州、上海。教師藉助網路資源展示了三個城市的圖片資料,讓學生對其方位及旅遊名勝有所瞭解。接著組織學生討論本次旅行應考慮的問題如:去哪個地方,何種方法去,旅遊幾天、需要多少經費等。學生在明確本次活動需要解決的問題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挑選理想的旅遊地以及各種遊玩方法,並對整個活動計劃及結果進行簡要的整理。接著讓小組根據自己的選擇以分工的形式上網查詢所需的資料。接著利用資料解決相關問題。如計算出經費?最優路線的選擇等。在交流時,展示了很多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到杭州路程短價格相對比較便宜。有人認為到蘇州價格便宜,還可以乘船欣賞到京杭大運河的美景。學生在即定的情景中開展多元化的研究性使教與學具有極大的創造性,煥發出旺盛的生命力。

二、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

21世紀人類社會將進入全新的資訊時代,資訊科技整合小學數學學科教學應該增加新的教學形式。基於這一思考,我有意識讓學生帶著目的自己去查閱資料或進行社會調查,把學習數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不僅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了課餘知識,並且培養學生自主探求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例如,小學數學活動課《房屋面積的計算》一課就運用信算技術和網路平臺,構建了一個無時空限制的數學大課堂。課前,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分析和處理,並以課件或網頁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上課時,學生接受了學習任務以後,組織了材料收集、測量、計算、整理與統計資料小組四個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教師提供的資料(或自己查詢資訊)進行個別化和協作式相結合的自主學習,並利用資訊科技完成任務——瞭解有關房屋面積的概念、靈活掌握面積公式綜合運用、熟練進行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初步學會房屋的設計。最後,師生一起進行學習評價、反饋。

又如,教學《百分數的應用》時,為了探究百分數在經濟生活中的應用,課前安排學生自己透過上網,蒐集有關資料。學生透過網路瀏覽,收集到各種材料:有祖國各地區佔地面積的百分比,有電視節目的收視率,有銀行存取款的利率等生動的、有說服力的資料、材料。課後我又讓學生登蕪湖市的各有關網站,搜尋反映蕪湖市經濟發展的資訊,並對這些資訊運用百分數的有關知識進行處理、分析。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相關的網站收集資料完成家庭作業,有的選擇蕪湖市近年來的人口、人均年收入,有的選擇蕪湖的綠化面積、小車數量、手機使用者等,並能運用所學的百分數的知識對這些資料進行整理,做出了調查報告、環保的公益廣告、科技小論文、警世圖等較為成功的作業。

我們利用網路資訊豐富、傳播及時、讀取方便、互動強等特性,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引向電腦多媒體網路資訊領域,建立無時空限制的數學大課堂,促進教育制度的革新,豐富教學形式,提高教育質量。

(二)利用多媒體匯入新課,激發學生興趣

採用多媒體教育技術,可以給學觀生提供實物圖象、運動過程,利用放大、重複、慢性、定格特技手段使用教學內容形象化、直化,對學生的感官進行路刺激,而創設一種學生喜聞樂見的、主動活潑的教學氛圍,這樣就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正如著名的教育家多斯惠所言:"教學的藝術不在與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

如;我在講“認識左右”時,一開始就展示一段動畫:孫悟空與豬八戒分別在樓梯上下兩端面對面站立,並且在激烈爭論“靠右走”應走哪一邊才對,孫悟空說這邊,豬八戒說是另一邊。我問學生:他們倆誰說的對呢?同學們能用什麼知識幫助他們解決這個問題呢?就這樣,立刻使整個課堂頓時活躍,不僅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喚醒學生有意注意。在授課過程中我繼續用多段動畫作引導,使學生的心一直被教師引導著,教學緊湊,過渡自然,使教學過程順利進行,還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利用多媒體講解重難點,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學習方式較單一、被動,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然而資訊科技與小學數學學科整合之後的教學過程卻是:學生的學習開放性、全球化;學習過程具有互動性;內容形式呈現多媒體化。

1、網路環境下,教學重難點的突破。

小學數學教材是依據數學知識和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編制而成的,《新課程標準》對每一段每一知識點的深度和難度都給出了明確的要求,但在具體教學環境中由於教育物件存在心理和個性上的差異,教師依據《新課程標準》,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在充分研究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知識結構的基礎上,製作圖文聲像並茂的課件,創設學習情境,由難變易,輕鬆自如。

例如:教學《圓面積計算公式》時,掌握面積公式是重點,面積公式的推導是難點。而學生對於推導過程,特別是等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的道理是很難理解的。我們用多媒體演示就形象多了,動態演示把一個圓先平均分成四份,用不同顏色表示,拼起來不象圓;再把四份平均分成八份,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閃爍顯示;然後,再依次進行平均分成十六份、三十二份、六十四份,讓學生透過對比,直觀地看到平均分的份數越多,越接近長方形。在此基礎上再透過動態演示,使學生知道半徑和圓周長的一半與所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寬之間的聯絡,從而推匯出圓面積計算公式。這樣化靜為動的顯示,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了把圓形轉化成長方形的深刻印象,實現了由感知到抽象的轉化過程,學得輕鬆自如。

2、網路環境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式學習模式增加了教學容量,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學生在學習目標的指引下,透過網上衝浪去尋找知識,透過獨立思考、對話交流去獲取知識。培養了他們運用因特網去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培養了他們的獨立精神和協作品質。還可進行非同步的交流和學習,使每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基礎與學習進度自定進度進行個別化學習。

例如“試試你的.本領(分級練習)”、“過五關、斬六將(綜合運用)”、“小小擂臺賽(智力挑戰)”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新知掌握的情況,自主選擇練習題的內容和形式。這一轉變打破了“齊步走”的局面,使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都能充分得到發展。在遇到困難時,學生還可以透過電子舉手向老師提問,或者利用網路教室或聊天室,學生之間打破了空間上的限制,開展了“邏輯上”的分組討論,達到課堂練習的最最佳化。多向交流的網路學習方式,能衝破課本的束縛,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在往復的探索與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開拓了學生的思維,點燃了創新的火花,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優化了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

3、網路環境下,培養學生線上學習。

“線上學習”式學習模式在複習課中使用較多,它的優勢在於實現個體化的學習,能“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它將知識回顧、解題指導、自我檢測融在一課件裡,學生據自身的學習情況調出課件中記錄和貯存的內容而分配時間學習,這樣更有利於知識的掌握和運用。

比如:知識回顧。根據本單元的知識要點進行歸納和分類,使學生透過個體學習形成知識的再現,對於具體知識掌握上的疑難問題,透過超級連結提供有關路徑去訪問學習;練習階段。設計難易層次不同的梯度練習,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運用人機互動,實現個體化學習;討論區。學生如遇到困難可以進入討論區實現生生交流或師生交流,可以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幫助,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交往能力、情感品質;自我檢測階段。用以檢查本單元知識掌握的情況,做完題後學生提交答案,不僅可以及時檢視成績,而且可以知道哪些題做錯了。測試方式有過關斬將的方式,有星級測試方式,還有遊戲方式等,儘量激發學習者挑戰的熱情,鼓勵好奇心和創造欲,讓努力與成功的快樂沖淡學習的枯燥與辛苦。這裡,教師不再是一個資訊的主要提供者與學習的主導者,他將成為學生個別化學習探索活動的輔導者與支持者。

4、網路環境下,讓學生感受知識形成過程

應用資訊科技教學,能根據教材的內容和教學需要化靜為動,動靜結合,直觀生動地展示出來,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而且使學生學得主動,同時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

如:《加法的初步認識》是低年級學生學習加法的開始,讓學生知道加法的含義非常重要。由於初次接觸加法,用語言敘述很難表達準確、完整。因此,老師要精心設計演示操作程式,寓加法的含義於演示操作過程中,透過演示操作的條理化,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為學生思維的條理化打下基礎。在教學中,我將教材中的氣球圖製成化靜為動的活動場景,在螢幕上演示兩個氣球合在一起的全過程。透過老師的啟發提問,組織學生動手擺一擺圓片,從中體會加法的含義,就是把幾和幾合在一起,用加法計算。由於製作的CAI鮮豔,動感強,畫面清晰,學生聽得認真,看得仔細,這樣建立的加法概念印象深刻,記憶牢固。

又如:《千米的認識》這一課的教學難點是建立1千米的概念。1千米有多長,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很抽象的,因此我結合課件演示初步認識“千米”,首先讓學生估計學校門口到溫州二中這一段路會有多少米?在推算的基礎上透過課件演示讓學生初步感受1000米的路程是比較長的,接著出示我們學校建立二期工程前的操場圖,(課件演示)從沙坑到操場最前端有100米,思考並想象,幾個這樣的100米是1000米?在100米長的路上來回走一次是多少米?(200米)來回走5次就是多少米?(1000米)並透過(學校周圍熟悉的場景)調查錄象演示,讓學生直觀感知從學校門口出發到哪裡會有1000米?

從這裡可以看出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能創設動靜結合的教學影象、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可以把教學時說不清道不明,靠掛圖或板書又難講解清楚的知識,在形象生動的畫面、聲像同步的情景、悅耳動聽的音樂、及時有效的反饋中,進一步地加強學生對於1千米的認識。

5、網路環境下,讓學科知識還原於學生生活實際

知識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學生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在以往的生活、學習和交往活動中,他們逐步形成了自己對各種現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們具有利用現有知識經驗進行推論的智力潛能;相應地,學習不是簡單的使知識由外到內的轉移和傳遞,而是學習者主動的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即透過新經驗與原有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來充實、豐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識經驗。學生能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學科問題,又能在實際的生活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使之構成一個完整的認知體系。

如:《認識時間》教學中,我運用課件中很多的情景圖,一幅上學的圖,在圖左邊有鐘錶,上面是具體的時間;還有放學圖;星期天,起床幾點,吃飯幾點,出去玩的時間,回家的時間,吃中午飯,看電視時間等,都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運用學習的知識,準確的說出每件事情的時間,從而進行了廣泛的應用,學生在應用中學會了本節課的所有知識。透過生活中常見的例項,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認識時間對生活有很大的幫助,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現代教育思想指導下的數學課堂教學,應是以學生髮展為本,以思維訓練為核心,以豐富的資訊資源為基礎,以現代資訊科技為支撐,透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討,主動創新,獲得知識技能上的提高,滿足興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數學素質和資訊素養。資訊科技與數學教學的有機結合,是數學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我堅信,只要我們大家共同為之去努力、去開發、去研究的話,數學教學的明天會更加輝煌、更加燦爛!

三、 應用現代資訊科技應注意的其它問題

如今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在這瞬息萬變的資訊世界中,我們利用資訊科技進行探究性課題的研究。運用資訊科技進行與小學數學拓展型課題的整合,使學生的學變得更為主動。他們在交流研討中,不僅學習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對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有喜悅感,成就感,同時感受到與他人討論、探究的樂趣。在做中學,在學中做,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總之,把資訊科技應用於數學課堂教學中,適時適量的運用多媒體,發揮其最大功效,就可以減輕學生學習的重負,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給學生創造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有力地促進了學生的自主發展,使整個教學過程充滿樂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素質教育實施,有效地培養創造性人才,符合現代化教育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