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業/專業/職能

對高校旅遊管理專業課程機制教學探索

對高校旅遊管理專業課程機制教學探索

對高校旅遊管理專業課程機制探索

(一)教學目標

旅遊業是新興產業,旅遊教育在國內經歷的時間短暫,很多理論還不很成熟。旅遊業本身具有很不確定性,使得旅遊教育面臨著更多更大的挑戰。諸多地方院校的旅遊專業教育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與特色,不能一味照抄照搬或者是保持傳統做法不變。目標的確定在整個旅遊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地方院校在旅遊人才培養方面仍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走極端,要麼以高職高專為標準,強調實踐輕視理論基礎;要麼以研究型大學為藍本,追求精英教育。地方性本科院校要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站穩腳跟有一席立足之地的關鍵是準確定位,明確目標。透過對旅遊行業的人才需求的調查,結合旅遊業的特點以及目前國內國際形勢,教育部2011年修改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對旅遊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作出了明確規定。針對這一目標,將地方院校旅遊專業的培養目標確定為:培養學生掌握旅遊專業和相關專業管理知識和能力;具有較強的組織、協調和管理的能力;具有較強的外語表達能力,通曉國際市場旅遊行業營銷與管理的慣例和規則;具備創造性與開拓性思維,形成卓越的分析、判斷和執行能力。力爭經過4年的學習,將學生培養成為現代模式下的`旅遊管理專業方面的高層次應用型管理人才。

(二)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在課程體系中處於核心地位。傳統觀點認為,教學內容就是教材所展現的內容。事實上並不是這麼簡單。教材是教學內容的基礎。而目前教材具有極強的滯後性。相對於緊跟時代的旅遊業,教材僅僅只能作為展現基本理論的平臺之一。泰勒認為“教育的基本手段是為了提高學習經驗,而不是向學生展示的各種事物”。這種觀點認為決定教育質量的不是教材本身而是學生。學生是活的教材,應針對學生的需要及其實際要求,把相關的理論透過適當的方式傳授給學生。教師的職責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構建各種場景。當然,這就加大了教材編著和教師教學的難度。透過對旅遊專業在校學生的訪談、畢業生的跟蹤以及對旅遊業從業人員高流失率的分析,筆者認為目前地方院校旅遊專業的教學內容應以相關教材為基礎,突出實用性特點,強調教學內容與社會實踐的緊密結合,採用各種方式將教學內容加以展示。

(三)課程設計

通常來說,課程設計包括以下三個層次:其一,宏觀層次。該層次以學科為中心,透過一個專業的設立或改革需要進行課程設計。這一層次承擔著確定課程宏觀結構的任務。其設計主體一般為國家,這一點在中國尤為明顯。其二,中觀層次。這一層次在宏觀層次的基礎上,將宏觀層次包含的內容具體化。其三,微觀層次。該層次是以課堂為中心,將宏觀和中觀確定的課程內容具體化,往往透過教師在課堂上實現其目標,以教學計劃、教案等為表現形式。地方院校在旅遊專業課程設計方面主要存在教師自身和教學條件兩方面的不足。旅遊教育發展歷程短暫,部分學校的該專業附屬於其他專業,教師帶有很多自身專業的痕跡。由於旅遊專業具有極強的實用性特徵,表現在課程設計上就對實踐型教師提出了需要。但是,由於學校體制的制約和社會經濟文化的影響,旅遊專業的實踐型教師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大打折扣。目前大多數學校尤其是地方院校的旅遊專業教學仍然是“一本教材+一支粉筆”的教學模式,實踐教學條件落後或者實驗室不能名至實歸,沒有充分發揮其作用。無論如何,旅遊專業的課程設計在遵循旅遊經濟發展的規律和旅遊業自身特點的基礎上,依據國家的相關規定,結合地方院校的特點,設計符合學生和社會需要的課程。可將課程分為: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和拓展課程。在這三大模組中注重各模組之間的邏輯性和跨學科的廣度。

(四)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解決“howtodo”的問題。傳統觀點認為,課程的實施應當忠於原計劃,當實施者執行了規定的課程內容,取得預期成果,實施就被認為成功,課程被執行的程度越高,實施的效果越好。這樣的結果只能是照本宣科,缺乏互動,不關注社會生活中的相關問題,導致僵化和教條。旅遊專業具有較強的社會性,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變化的。因此,該專業課程的實施是由教師、學生及社會共同完成的。教師根據當時當地的具體情況和對課程的瞭解,對課程做出整體規劃。學生則要在教師的指引下與社會充分接觸,配合教師構建各種場景。最核心的是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要將自己和學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共同開發創造課程。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讓教師和學生能感受到課程實施的樂趣。

(五)評價機制

評價機制屬於控制的範疇,是對照課程設計的目標、實施的方法、實施的步驟等,與實際成效性比較多得的結果。“評價機制主要包含兩個方面———教育過程(校內)計劃於組織的判斷(決策)和學生成績(學生的學習成果)的判斷”。從這個意義上說,諸多地方院校的課程評價體系過於單薄。課程評價至少包括學校相關管理部門、教師和學生三個方面的內容,而不是單單學生考試而已。從目前部分地方院校來看,課程評價體系還有待於進一步的完善,尤其是對於相關管理部門和教師的評價要落到實處。針對旅遊專業實踐性強的特點,亟須建立一套完整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讓校內和校外的實習實踐基地真正發揮其應該的作用。總之,地方院校的旅遊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構建應在充分調查市場的情況下,與社會零距離,遵循旅遊和教育發展的規律,把握旅遊管理學科的邏輯性,五要素齊頭並進,突出地方院校的優勢與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