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業/專業/職能

淺談對高校旅遊專業校外實習的思考

淺談對高校旅遊專業校外實習的思考

一、高校旅遊專業現行校外實習模式分析

透過對國內多所院校的考察和了解,目前來看,旅遊專業課程教學實習、認知實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等校外實習模式相對運用得較為廣泛。

課程教學實習。一些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如旅遊資源學、導遊業務、飯店服務規程等,有些學校將學生帶到校外相應的地點進行實地考察,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認知實習。認知實習是學生在學習部分旅遊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後,去旅遊相關企業參觀實習,以便熟悉旅遊的行業環境和部分工作流程。認知實習可以使學生對旅遊行業產生感性認識,全方位瞭解旅遊行業要素,培養學生的旅遊行為意識。

專業實習。專業實習一般在實習基地進行,根據專業分類和學生的目標取向基本上可以設定飯店實習、旅行社實習、旅遊景區(點)實習等相關模組,由旅遊企業給學生安排實習崗位。在組織方式上通常以學校統一安排為主,學生自主選擇為輔,透過3~6個月的專業實習,使學生加強對旅遊企業的體驗,將在課堂上學習的理論知識應用於旅遊行業、企業的實踐,透過對實習中遇到問題的解決,達到理論——實踐——理論的互動與迴圈。

畢業實習。一般在大四進行,此時學生已經基本修完了旅遊專業的相關課程內容,而且透過認知實習、專業實習等對專業有了初步的理性認識,因此多數學校不再統一安排畢業實習,而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與職業規劃自主選擇實習單位。

二、旅遊專業現行校外實習模式存在的問題

1.校外實習模式的型別不夠豐富。從筆者對河南省部分本科類旅遊院校的調查來看,旅遊校外實習的模式多以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為主,較少院校設定了認知實習。對於教學環節中的實踐環節,由於考慮到經費、安全、課程的時間安排等問題,基本上都以校內實訓為主,只有極個別能夠實行校外實習。

2.學校與企業在實習時間安排需求上存在矛盾。調查發現,有相當部分院校將專業實習時間放在第六學期,時間以三個月左右為主。學生專業實習結束後必須返回學校上課,然後再進行畢業實習。這種理論(長期)—實踐(短期)—理論(短期)—實踐的實習安排,優點對學校較為明顯,學生在經過長時間的理論學習後,透過實習,既能檢驗先期的學習成果,又能有後續的校內理論學習時間對實習過程中暴露的不足進行改正和提升。但對於校外實習單位尤其是酒店來說則不太滿意。因為本科招生規模比起高職類院校要小很多,基本上要等到次年才能再派學生到實習基地進行實習,因而學校與實習基地間由於缺少了學生這個最主要的連線體而難以實現持續的良性的互動。考慮到教學計劃,專業實習的時間並不是旅遊相關企業的最旺季節,使得學校缺少和實習單位就學生崗位合理安排討價還價的機會,學生較少能接觸到高規格與檔次的活動。

3.專業實習難以實現既定目標。學校在進行專業實習時,不但希望那些聲譽與效益俱佳的旅遊企業儘量多安排學生,而且希望實習單位能為學生提供管理崗位的實習,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經驗和技能。而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旅遊企業是將學生看成廉價勞動力,對學生崗位的分配幾乎全在一線操作部門,並且要求學生,不能輕易離開原定崗位。

雙方立場上的偏差不但使得學校建立牢固、穩定實習基地的計劃難以落實,而且使部分學生喪失了從事本行業工作的信心。在對專業實習後的調查中,只有極少數學生願意繼續從事旅遊行業的工作。由此,專業實習非但沒有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就業指導,反而大大影響了學生旅遊行業的就業意願。

三、對校外實習模式的創新與質量提升

1.多模式開展校外實習。為使學生能夠對旅遊專業有全面、直觀的認識,對旅遊從業者需要的技能和素質有清晰的瞭解,學校應該在學生學習的不同階段設定不同型別的校外實習。

認知實習。大一可增加認知實習模組,時間為1周左右,主要培養學生對旅遊行業的感性認識,全方位瞭解旅遊行業要素。專業基礎課是學生接觸專業的起點,描述性、操作性的內容較多,單純的知識傳授不利於學生理解和記憶,此時可安排1周左右的時間,採用參觀、現場教學等手段,使學生對旅遊行業產生感性認識。在實習地點的選擇上,應選擇同類旅遊企業中聲望較高、發展較好的旅遊企業。因為對旅遊相關企業的初始印象將直接影響學生對本專業的好感與就業希望。 "

服務實習。大二可增加服務實習模組,時間安排在第3學期,2周左右,主要培養學生的服務意識和吃苦耐勞精神。旅遊業屬於服務業的範疇,服務意識和吃苦耐勞精神的培養對於旅遊專業的學生至關重要。尤其是現在的大學生有相當一部分是獨生子女,來自於較為富有的家庭,服務意識單薄,吃苦耐勞能力差。為此可安排2周左右的時間,實習內容應主要集中在旅遊企業一線的操作部門,也可以配合當地的一些大型活動,如某類商品交易會等,為其提供服務。

短期見習。在大二下學期,即總第4學期時可增加短期見習模組,時間最好為2周至一個月左右,主要培養學生對旅遊行業某一方面的深度認識。到本階段時,學生已經學習了部分的專業理論知識,需要設定一個短期的見習,以深化學生對專業知識的認識。此時,可透過組織學生在旅遊景區(景點)、飯店、旅行社等某一點進行深度實習,使學生初步瞭解旅遊管理專業所涉及的操作、管理環節和系統,為進一步學習專業理論打下感性認識基礎,提高學生對專業課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

專業實習。專業實習模組一般放在大三進行,時間為3個月左右,旨在培養學生將專業知識在實踐中運用的能力,以及運用專業知識發現問題、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首先,要選擇合適的實習單位。實習單位的合適與否將關係學校的實習計劃能否順利執行。對於實習單位的選擇除平常聯絡互動較多的實習基地外,最好能與認知實習、服務實習和短期見習的單位具有較強的一致性。這樣既方便學生與實習單位間的隨時溝通與互動,也使得實習具有持續性。其次,要選擇合適的實習時間。合適的時間可以減少學生實習時間短與實習企業需求間的矛盾。如筆者所在的河南工業大學旅遊管理專業實習時間設定在5月中旬到8月中旬,而這個時間對鄭州皇冠假日這樣的五星級飯店來說並不是旺季,一方面飯店對員工的需求並不太多,另一方面相應的學生也很少能夠獲得對大型宴會活動的組織和接待經驗。而對於在旅行社的實習來說,雖然此時屬於旅遊旺季,但由於學生剛剛接觸,需要一定時間才能熟悉,因此浪費了大量接觸實踐的機會。基於此,結合鄭州市的情況,筆者認為最好的實習時間點選擇應該是3月到6月,或者7月到10月。

畢業實習。畢業實習可放在大四進行,2個月左右,主要培養學生在企業中的適應能力、成長能力。此次實習應由學生自由選擇,而教師與學校的任務則體現在對其職業生涯規劃進行良性引導,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成長能力。

教學課程的實習。對於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應該克服困難,進行校外認知實習,也可將幾門性質相同的課程的校外實習合併到一起進行,如旅遊資源學和旅遊地理學,旅遊文化學和導遊基礎知識課程等。透過如此方式教學,既加深學生對本課程的深度認識,又鍛鍊了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

海外實習。學校可以積極與海外的旅遊企業發展合作關係,選派優秀的學生到海外企業,尤其是發達國家或地區的旅遊企業進行實習。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國際旅遊視野,又可以激勵低年級的學生對旅遊專業的興趣和學習。

2.尋求與實習單位間的共同利益。目前由於企業與學校目標上的不一致性,使得旅遊企業將本科生看成是廉價勞動力,與高職生在同一層面進行使用。雖然受多種因素影響,我國現階段的旅遊教育培養遠遠不能達到類似於瑞士“洛桑模式”的效果,但事實上,總體來說旅遊本科生確實存在著中專與高職難以比擬的知識面廣、綜合能力強、思維活躍等方面的優勢,而目前這些優勢卻沒有真正能夠被實習單位認識和發掘。2007年,鄭州大學旅遊管理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赴淮陽實踐的12名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寫出了《淮陽縣旅遊資源整合營銷方案》。這份報告由於方案非常詳盡,對淮陽旅遊開發具有重要的指導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引起了淮陽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並表示願意拿出10萬元購買。由此可以看到,實習單位如果願意給予學生參與管理和創新的機會,學生是能夠給實習單位帶來更大的經濟利益的。當然在具體的運作過程中也需要具有相關專業技能的教師進行定時指導,幫助學生共同進步。 雖然本文在對目前高校現有旅遊校外實習模式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新的模式設計和應用方式,對旅遊專業的校外實習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在現有培養體制下,要實現高校旅遊專業的培養模式與社會需要的學生實踐能力之間的良好對接還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更多對實踐教學的改革和探索,學校、企業與學生多方面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