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業/專業/職能

高職審計專業課程的改革與探索

高職審計專業課程的改革與探索

高職審計專業課程的改革與探索

一、課程定位透過到企業和會計師事務所調研,我們確定審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綜合素質和職業道德,能勝任企業內部審計助理和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助理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根據畢業生就業崗位,我們對審計專業畢業生所需要的職業能力進行了分析,確定了本專業核心課程:會計從業基礎、財務會計實務、財務管理、審計從業基礎、企業財務審計、會計審計資訊化。

《審計從業基礎》是其中的一門核心課程。

我們將其定位為:以培養學生審計基本技能為目標,實現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做一體化的課程。

該課程在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促進職業素質養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透過該領域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審計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和基本審計技能;為學生全面掌握審計專業打下堅實基礎,從而使學生能快速適應審計助理的工作。

二、課程設計理念——校企合作,能力本位傳統審計課程以理論教學為主,忽視了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聯絡,造成教師難教、學生難懂的局面。

《審計從業基礎》課程緊貼職業崗位,突出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理論知識的選取緊緊圍繞工作任務完成的需要來進行,同時在理論教學中引入實踐能力案例、同步進行實踐能力訓練,實現了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做一體化;增強了學生實踐操作的技能,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加深了學生對於理論的理解,使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同時,我們重視校企合作,邀請企業專家和會計師事務所專家參與職業能力分析、課程標準的制定、教學實施方案的設計。

專家給課程提出了寶貴的建議,使得課程不斷完善和最佳化。

此外,我們每年都聘請行業專家擔任兼職教師進行專題講座並指導實踐教學。

三、課程實施(一)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重構課程內容透過企業調研,我們對審計專業畢業生從事的工作領域和所需要的職業能力進行了分析,確定了課程內容。

在設計課程內容時,我們注重理論和實踐教學的結合,實現了教學過程和工作過程的一致性。

同時兼顧初級審計職稱、註冊會計師考試的內容,做到課證深度融合。

整個課程由8個學習情境組成,分別為:初步認識審計、審計職業規範、審計證據與工作底稿、審計方法、接受業務委託與計劃審計、風險評估、風險應對、終結審計與審計報告。

學習情境1-4是審計準備階段;學習情境5-7是審計實施階段;學習情境8是審計報告階段。

學習情境的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教學設計思想的要求,符合《中國註冊會計師執業準則》的`要求。

針對每個學習情境,我們蒐集了經典案例,設計了實踐操作,編寫了能力訓練手冊;使教學過程變得形象化、具體化、可操作化,便於學生理解,易於教師講授。

總之,透過該課程教學,使學生能根據基於工作過程的專案任務、審計法規和職業道德的要求,制定審計目標、編制審計計劃;進行風險評估、採取風險應對的措施;編制審計報告。

(二)改革教學模式,重視實踐技能的培養1.任務引導,教、學、做一體化。

課程改革後,我們確立了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為導向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

針對這一基本理念,在教學程式上,摒棄先教後學的程式,而是依據每一教學任務的特點,有機地進行“教與學”、“學與做”的結合,真正實現教中學、學中做、做中教等工學結合的教學觀。

例如“明細表”工作底稿的編制,教師講解工作底稿的格式和編制要求,然後給定企業賬簿等會計資料,要求學生利用所學審計方法進行操作得出結論,然後老師進行點評,並和學生一起根據實務操作總結該工作底稿編制的特點和注意事項。

2.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教師評價與小組自我評相結合。

我們構建了以能力為本的課程考核方案。

該方案將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教師評價與小組自我評相結合,注重對學生的綜合評價。

新的考核方案分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兩部分。

過程考核佔總成績40%,反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態度、知識掌握、能力訓練情況,包括出勤、課堂表現、課下基本技能的操作、小組共同學習情況等。

結果考核佔總成績60%,採取卷面考核和操作能力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反映學生對關鍵知識點的理解和主要審計技能的掌握情況。

3.系統化的實踐教學體系。

針對審計專業學生,我們設計了階梯式實踐能力培養模式:審計基本技能實訓——審計模擬實訓——頂崗實習。

第一階段是審計基本技能實訓。

在這個階段學生學習的方式是透過給定的基本技能資料,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審計。

透過這個階段的學習,學生能夠全面瞭解整個審計工作流程,熟悉審計方法。

第二階段是審計模擬實訓。

在這個階段學生進入到校內的實訓中心,分小組展開對××公司審計。

每小組設專案經理一名,採取分工協作的方式開展工作,各小組獨立完成整套報表審計。

學生拿到的賬、證、表是根據企業真實資料改編的,具有極強的模擬性。

透過這個階段的學習,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學生真正上崗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鋪墊。

第三階段是頂崗實習。

學生走出校門在會計師事務所或企業內部審計崗位上進行半年頂崗實習,這時學生完成的都是真實的工作專案。

學生開闊了眼界,對所學所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

(三)運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1.工學結合的實戰教學法。

《審計從業基礎》課程積極依託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教學中融入企業現場教學、頂崗實習等形式多樣的工學結合實戰教學方法,深入企業和會計師事務所感受職業氛圍,強化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促進知識的拓展和延伸。

2.行動導向的專案教學法。

透過校內實訓中心,利用模擬性較強的業務資料,按照“接受業務委託——計劃審計——實施風險評估——採取風險應對措施——出具審計報告”的工作過程為導向,以企業財務報表審計業務為載體,開展基於行動導向的專案化教學方法,實現了學中做、做中學的教學要求。

3.網路同步的鞏固教學法。

依託學校的網路化教學平臺,將課程標準、課程實施方案、電子課件、習題、試題、案例等豐富的教學資源上網。

打破了傳統教學受時間、空間等限制,實現了課堂教學由課內向課外、由教室向自習室的延伸。

4.引導型的案例教學法。

每一個學習情景都安排了相應的教學案例,案例的表現形式有文字、影片等。

透過案例演示能較好的引導課程內容的展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同時可以拓展學生眼界和思路。

5.分小組共同學習法。

在課程教學中,我們將學習班級劃分為若干小組,分小組共同學習。

同時我們設計了九個學習任務,其中四個學習任務由學生根據給定題目自行蒐集資料,自行製作PPT,以演講的方式進行講解與分析,讓學生了解並參與討論最新審計熱點或對經典審計案例進行分析評價。

另外五個學習任務為審計能力訓練,由學生自行操作後分小組討論,然後將討論的疑點、難點上報教師解決。

透過小組共同學習法,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

參考文獻: 2.李素萍,高校審計實踐教學多維模式的最佳化整合[J].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