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材

《詩》教材分析參考

《詩兩首》教材分析參考

【字詞綜合運用】

(1)注音;拋下(pāo)載著(zài)禱告(dǎo)膝上(xi);

(2)解詞;妄棄——隨便丟掉;無端——沒有原因,無緣無故;至愛——最心愛的;

【字詞綜合運用】

(1) 注音

拋下(pāo) 載著(zài) 禱告(dǎo) 膝上(xī) 驚訝(yà) 匿笑(nì) 嗅(xiù) 衍(yǎn) 摩(mó)

(2) 多音字辨析

(3) 解詞

妄棄——隨便丟掉。 匿笑——偷偷地笑。

無端——沒有原因,無緣無故。 禱告——向神祈求保佑。

至愛——最心愛的。至,極、最。

【重點難點講解】

(1) 詞句理解

《金色花》中“我要悄悄地開放花瓣兒,看著你工作。”象徵孩子對母愛的回報。為什麼孩子那麼快樂、活潑?因為他沐浴著母愛,所以文中的“我”想要變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著媽媽工作,可以讓媽媽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媽媽讀書讀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愛的奉獻是無私的,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

《紙船》中的三個“船”指的不是同一種事物。

《紙船》使用了三種人稱,其中第二人稱直呼母親,直接抒發了女兒的希望之情。 “萬水千山,求他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一句表明萬水千山也會被“我”對母親的赤誠之心感動,祈求紙船將女兒的“愛和悲哀”一起帶給母親。

(2) 修辭

我要悄悄地開放花瓣兒,看著你工作。(擬人) 萬水千山,求他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擬人)

《金色花》

這是一首散文詩,讓我們體會到母子情深和母子之愛。孩子為何那麼快樂、天真、活潑和可愛呢?因為他沐浴著母愛。愛是互相交流的。小孩子領受著母愛,也想著怎麼回報母愛?他想變成一朵金色花,讓母親嗅到花香,讓母親看書不傷眼睛。從孩子對母親的愛,可以想到母親對孩子的愛。

《紙船》

這首詩寫於1923年8月,詩人由上海乘船赴美留學時所作。在漫長的旅程中,詩人面對茫茫大海,倍感孤獨,日夜思念著養她愛她的母親,便以此詩,寄情於紙船,遙寄母親,表達了詩人對母親無盡的、深沉的愛。

【課文背景知識】

(1) 作家作品

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現代著名女作家。詩歌代表作《繁星》、《春水》等。

泰戈爾(1861~1941),印度作家、詩人、社會活動家。早期作品有詩集《暮歌》、《晨歌》和劇本《修道土》、《國王和王后》等。1903年起陸續發表長篇小說《小沙子》、《沉船》、《戈拉》,劇本《摩吉多塔拉》、《郵局》、《紅夾竹桃》,詩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園丁集》、《飛鳥集》和許多中、短篇小說。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2) 文學常識

詩歌是最早出現的一種文學樣式,也是與小說、散文、戲劇並列的一種文學體裁。它要求以高度精煉的語言,形象地表達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並具有一定的節奏和韻律。它的特點有: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和音樂性。

按不同的標準,從不同的角度,詩歌可以分為許多類別。如按題材分,有田園詩、山水詩、邊塞詩、諷諭詩等;按表達方式分,有抒情詩、敘事詩、哲理詩;按格律分,有格律詩、自由詩;按作者分,有文人詩、民歌等;按創作手法分,有古體詩、近體詩、新詩等。

(3) 背景知識

《金色花》篇幅短小而意蘊豐富,是泰戈爾散文詩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寫的是一個假想——“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由此生髮想像——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捉迷藏,構成一幅耐人尋味的畫面,表現家庭之愛及人類天性的美好與聖潔。中心人物是“我”,人物在情節的發展中顯現其性格。

【課文結構分析】

(1) 層次結構

《金色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4段),“我”在媽媽禱告時,悄悄地開放花瓣散發香氣。

第二部分(5~6段),“我”在媽媽讀詩時,將影子投射在書頁上。

第三部分(7~9段),“我”在媽媽拿了燈去牛棚時,突然跳到她身邊恢復原形。

《紙船》

第一節,寫作者充滿童心地把對母親的愛疊進紙船。

第二節,寫作者真誠、執著的情思。

第三節,寫作者衷心的祝願和祈禱。

(2) 中心意思

《金色花》是一首散文詩。泰戈爾把“我”想像成一朵金色花,總沐浴著母愛的“我”幻想有朝一日變成一朵金色花,默默無聞地為媽媽做些事情,能讓她生活得更美好,抒發了母子情深。

(3) 寫作特點

《金色花》語言活潑、綿長悠遠、借物喻人、借物抒情,想像豐富。

【課文寫作特色】

1.想像豐富,構思新穎。 2.託物言情,感情真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