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業/專業/職能

淺析如何運用PDCA迴圈不斷完善高職專業課程設定論文

淺析如何運用PDCA迴圈不斷完善高職專業課程設定論文

在激烈的教育市場競爭中,高職學生的專業技能以及綜合素質直接關係到高職院校的生存與發展,而學生的專業技能與綜合素質培養的關鍵又是透過課程設定實現的,不同的課程設定很可能培養出不同專業技能與綜合素質的高職人才。

1高職專業課程設定要求

高職學生透過三年或五年(初中起點)的學習,畢業後能否滿足社會需要,具備相應的能力,實現預期培養目標,與專業課程設定有很大關係。專業課程設定如同企業的產品設計,企業產品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產品設計,產品設計決定了企業產品的先天質量,企業產品若設計存在問題就表明產品存在先天的質量不足。同樣如此,專業的課程設定存在問題,就是該專業人才培養的先天不足,可以想象,若“採礦(地下采煤方向)”專業課程設定缺少“煤礦開採方法”課程,“會計”專業不開設“財務會計”課程或者教學課時不夠,採礦專業學生畢業後能夠滿足地下采煤工作的需要,會計專業的學生畢業後能夠從事會計業務工作嗎?高職院校若是把專業設定看作是學校的生命,其專業課程設定猶如專業的血液。透過專業定位明確培養目標後,就要透過課程設定來實現培養目標。在進行課程設定時,必須打破學科體系的界限和傳統觀念的束縛,本著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培養職業能力為核心,以終身學習為目標和“實用、精幹、動手能力強”的原則精選、設計課程內容。基礎理論課程和公共課要以終身學習為目標,按“必需、夠用”的原則進行設定;專業課程要結合市場需求,以培養學生專業職業能力為核心,按照針對性和實用性的原則進行設定;實踐課程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實現學生零距離就業的必要環節,其課程設定要結合專業課程並形成相對獨立的體系,要突破常規,要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增加學科的技術含量,體現高新技術的發展趨勢。要達到這一要求,高職院校必須按專業大類組建功能較為齊備的、能夠滿足實踐與實訓的校內實訓工廠,同時還必須利用企業裝置、資源的優勢,建立若干個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

2目前高職院校專業課程設定存在的主要問題

2. 1重理論,輕實訓

在調查的學校中,普遍存在理論課時多、實訓課時少的現象。比如華南某高職高專院校2012屆三年制“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設定中,實訓課時(學分)只佔全部課時(學分)的25. 8%某高職院校2009屆三年制“工商企業管理”專業課程設定中,實訓課時只佔全部課時的27. 3%;雲南某高職院2013屆三年制“會計與審計”專業課程設定中,實訓課時只佔全部課時的30. 6%,都不到1/3。並且這些實訓課中都包含最後一學期的畢業實習,比重還很大 (如華南某高職高專院校2012屆三年制“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設定中,共32個學分的實訓課程,畢業實習為2 1個學分,佔到75%),根據調查,很多學校的畢業實習,除了有工作單位的學生直接到聘用單位上班外,絕大部分學生名為實習,實為找工作單位,很少有真正按照專業要求(很多學校沒有專業要求)實習的,因此畢業實習大多數是名存實亡的。

2. 2公共課課時多,專業課課時少

公共課時的比重最多佔到32. 5%,最少也佔到25. 8%;而專業課最多的只佔23. 1%,最少的不到課程的1/5,只佔17. 2%。筆者認為,高職高專院校學生進入高職院校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專業知識,培養專業能力,因此,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專業課上。對於公共課,不少課程在進入大學前都學過,所以在開設時要結合專業特點,以“夠用”為度,堅持“少而精,忌多而濫”的原則開設。比如“英語”課程,很多高職高專的畢業生畢業出去後兒乎用不著,但從調查中發現,有的學校佔的'比重還相當大,比如某高職院校2009屆三年制“工商企業管理”專業課程設定中,其《英語》課時達188學時,佔到全部課程的7. 13%。學時最多的專業課《人力資源管理》也只有8 1學時,只佔到全部課程的3. 32%,不到《英語》課時的1/2;大部分專業課程只有56學時,只佔到全部課程的2. 21%不到《英語》課時的1/3。對於這樣的課程設定如何讓學生學好專業,掌握紮實的專業技能。

2. 3缺乏“嵌入式”的課程設定

所謂“嵌入式”的課程設定是指設定專業課程時,除了必須要考慮專業培養目標,考慮用人單位的需要等要求外,還應該將必要的證書考試課程嵌入到專業相關課程體系中,使得學生在校期間既能進行學歷教育,又能進行認證教育,在學生畢業時既可以獲得學歷證書,又可以獲得相應的專業證書。比如根據《會計法》要求,從事會計工作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要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按照《財政部第73號一令》規定,自2013年7月1口起,必須要參與《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會計基礎》和《初級會計電算化》課程的考試,待考試合格後取得。根據這個規定,對會計類專業的學生進行課程設定時,除了必須設定《會計基礎》和《初級會計電算化》兩門課程外,還要考慮《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的設定,但華南某高職高專院校2012屆三年制“會計電算化”專業和雲南某高職院2013屆三年制“會計與審計”專業的課程設定都均未開設《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顯然,其畢業生要想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僅靠學校學的專業知識還不夠,還必須在專業知識外參加《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的培訓。

3運用PDCA迴圈,不斷完善高職專業課程設定

PDCA迴圈最早是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針對企業的產品質量管理提出來的,具體是指企業質量管理過程中的計劃(Plan)、實施(Do)、檢查(Check)、處理(Action)四個環節,根據四個環節的英文字頭,簡稱PDCA迴圈。PDCA迴圈是計劃、實施、檢查、處理四個環節的有機組合,是一個工作迴圈。運用PDCA迴圈進行工作,就是按照計劃、實施、檢查和處理四個環節的順序來開展管理,它是企業開展質量管理的一種基本模式,一種科學的工作程式,反映了開展管理活動的一般規律性。在企業質量管理活動中,要求把各項工作按照事先制定的計劃予以實施,再檢查實施結果,將成功的方案納入標準,將不成功的方案留待下一個迴圈去解決。企業產品具體的全面質量管理過程,是按照PDCA迴圈的四個階段八個步驟,不停頓地週而復始地運轉的過程。

按照PDCA迴圈的四個階段八個步驟,運用PDCA迴圈完善高職專業課程設定的具體做法是:每一屆學生畢業後,認真分析考查其畢業生的人才質量,找出其畢業生在人才質量方面存在的問題,並分析在課程設定方面影響畢業生人才質量方面的原因,其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公共課與專業課和專業實踐課的比例不合理,公共課課時偏多,專業實踐課課時偏少;可能是課程大綱有問題,教學重點與難點不突出或學時分配不合理;可能是缺乏市場調查,課程設定與市場需求脫離等。原因找出後,分析眾多原因中造成畢業生人才質量差的主要原因,然後針對找出的主要原因,採取措施,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提高下一屆學生人才質量的專業課程設定(制定計劃階段);新的專業課程設定(計劃)制定出來後,對下屆學生就必須按照新的專業課程設定開展教學活動,即執行計劃(實施階段);等待本屆學生修完全部課程,完成所有學業後,將實施的情況與計劃進行對比,檢查是否完成了計劃,在計劃執行過程中,哪些經驗是值得總結的,哪些是失敗的教訓(檢查階段);把成功的經驗制定成標準,失敗的教訓記錄在案,防比今後在教育教學和管理過程中發生過去出現的問題;對於本屆學生在人才質量方面沒有解決的遺留問題轉入到下一屆學生中去,作為下一屆學生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計劃目標(處理階段)。這樣不斷迴圈下去,課程設定將會越來越科學、越來越完善,每一屆學生的人才培養質量都將比上一屆學生好。

PDCA迴圈是一個工作迴圈,並且是一個前進的迴圈,週而復始,不斷迴圈,它存在於各個管理層面,使質量管理的車輪不斷前進,人才質量水平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