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臨死前的嚴監生》評課稿

《臨死前的嚴監生》評課稿

今天,我有幸聽取了王老師執教的《臨死前的嚴監生》一課,感觸頗多,現擷取主要的感覺贅述如下:

在我的感覺上,王老師這節課上課外拓展的這些資料引用得恰到好處,主人公心理活動的揣摩、重點動作(兩個手指頭)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三次搖頭”兩組語句的比較,這樣的言語形式的分析這些教學設計都是值得我學習的,這些我個人認為優秀的地方值得我呆會兒好好去體味一番。下面講一下我對這堂課的個人一些不成熟的建議:整體感覺上王老師執教的這堂課比較理性,開頭設計的介紹文學知識這種意識是很好的,不過我感覺知識介紹得多了點,進入課堂節奏稍微慢了點,還有全體學生對整篇課文的整體感知較少,據我觀察,好像全班學生沒有通讀一遍課文,這樣後面有些環節的教學有些疙瘩,不知與這課堂上的初步朗讀是否有關?

這裡我冒昧地談一下自己對這節課的想法。

我覺得“病重”這個看似沒有力氣的詞語還可以再花更大的力氣!當然王老師安排學生用一個詞形容嚴監生的“病重”也是花力氣的,但我覺得氣力還不夠大。從認知的角度來看,用一個詞來形容臨死前的嚴監生,理性思維、理性分析更多些。王老師的教學設計是這樣的:用一個詞形容臨死前的嚴監生,學生搜尋腦海中關於人即將重病去世的詞就可以。我所設想的的是,花大力氣加強學生對“病重”這一詞語的形象感受與體會,也就是指多一些感性的、形象的感悟。比如,可進行這樣的教學設計:讀著文中的這句話,你彷彿看到了嚴監生的一張怎樣的臉?你彷彿看到了嚴監生一雙怎樣的手?你彷彿又看到了他怎樣的身體?其實,文中的插圖非常形象地刻畫了臨死前嚴監生的.樣子。大家可以看,他瘦得真得只剩皮包著骨頭了,有意思的是,諸親六眷個個身板寬厚,這幾個人裡面就算臉有瘦點的,衣服也穿得很寬鬆,連他三歲的兒子也白白胖胖的,編者這幅圖選得真是入木三分,對比十分明顯!我話說得有點遠了。言歸正傳,我前面所說的,利用想象也好,利用朗讀也好,利用插圖也罷,就是要讓學生透過形象的感知,在腦海裡會逐漸清晰起來:嚴監生臨死前行將就木一隻腳即將踏進鬼門關的生動形象,這個形象感受得越飽滿,對臨死前的嚴監生的“病重”理解就越深刻,那麼對前文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頭……到中秋已後,醫家都不下藥了……病重得一連三天不能說話”這些句子就更容易理解了。這樣,學生對“半個死人”嚴監生的感受、認知越豐富,就如同學生情感水庫裡的水積蓄得越高,等到開閘時,情感的洪水高峰決堤而出,文字的生命體驗就能夠得到全面的激發!

那我說了這麼多,讓學生體會嚴監生不可救藥、無法回頭這種形象是為了下文他捨不得一莖燈草、捨不得燈油作情感上的、文學欣賞上的鋪墊。大家可以知道,一個人快死了,不去管自己的家人,卻為了一莖燈草點掉的那麼一點油而捨不得、閉不上眼,你們說這種人是不是貽笑大方?你們說這樣的人物形象會不會留傳千年呢?

如果我把“病重”當作一鍋油、一座水庫的話,那麼後文的“一莖燈草”便是一把鹽,一個閥門,只有學生心中情感的、形象的語言文字的油鍋燒沸騰了,情感水庫中的水積高了,那麼當教學過程進行到“一莖燈草”這個小說突轉的節骨眼時,這“一莖燈草”這把鹽、這個閥門就炸開了油鍋,放開了情感的洪水。學生所有的情感期待都滿足了,文學欣賞的觸角也張開了,那麼嚴監生這個人物形象也就刻骨銘心了!

所以,我的想法就是:對“病重”這個看似普普通通的詞、看似沒有力氣的詞,要花更大的力氣去研磨!可能王老師這樣教也已經花了力氣差不多了,可能是我太多心了。不會評課,不好意思,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