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二年級語文《動手做做看》教學實錄

二年級語文《動手做做看》教學實錄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主要內容並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的含義。

3、能動手實踐,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疑問。

過程方法創設情境法、合作探究法

情感態度

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大膽質疑的精神,樂於實踐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敢於大膽質疑,動手實踐的能力。

教具學具

魚缸、金魚。

課時分配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初讀設疑,激發興趣

師:今天我們學習第七課,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動手做做看

師:法國科學家朗志萬喜歡給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問題,今天他的問題又會是什麼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線勾出他提的問題,並讀一讀。

【評析:上課伊始,教師提出的懸念就吸引住了學生,並相機提出了讀書要求。學生興致盎然,教室裡一片朗朗的讀書聲。】

生: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並勾畫朗志萬提出的問題。

師:(學生學完以後)誰來讀讀朗志萬提出的問題?

師:不僅找得正確,而且讀得流利,聲音也響亮,真不錯!還有沒有同學能回答這個問題呢?

生1:是因為魚的重量很輕,它浮起來,水就溢位來了。

生2:是因為杯子很小。所以水會溢位來。

生3:是因為魚佔據了杯子的空間,所以水溢位來了。

生4:要知道^答~`案,就應該做做實驗!

……

【評析:給學生充分說話的空間,尊重學生的獨特見解。】

二、動手實驗,解決疑問

師:看來同學們的看法不一,同學們說得好,百說不如一做,我們做做實驗來看看結果,怎麼樣?

師:(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當場裝滿水)讓一名學生把魚缸裡的金魚輕輕放入杯中,其他同學觀察實驗結果。

師:透過實驗,我們發現結果是——

師:做了這個實驗,你有什麼感受?

【評析:尊重學生的心理需求,把學習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形式,給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自己在動手實驗、觀察中得出結論。體現了語文學科與自然學科相結合,語文教學活動化的'現代教學理念。】

三、迴歸課文,感情朗讀。

師:伊琳娜和我們做了同樣的實驗,請同學們找到她做完實驗後對朗志萬說的話,想想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呢?

師:誰來說說自己的體會,並讀給大家聽?

(師表揚他們讀出了自己的感受。)

師:他們的體會各不相同,也讀出了自己心中的獨特感受,讓我們像他們一樣,讀讀這句話,讀出自己的體會。

師:課文中還有兩個小朋友,他們是怎樣說的呢?請同學們找到兩個小朋友說的話,同桌分角色練習讀一讀。

生:同桌分角色自由練習朗讀。

師:請一組同桌分角色朗讀兩個小朋友的話。

生:一組同桌起來朗讀。

【評析:師讓其他同學評讀,把評價的權利交給學生,生生互動,共同提高。】

師引導:想也不想可以用我們學過的哪個詞來代替?

(師相機指導,讓學生讀出自己的這種感覺)

生:分男女生讀這兩句話。

生:齊讀這兩句話。

師:聽了同學們的朗讀,我也想加入你們的行列,和你們合作讀好這篇課文,你們願意嗎?

(師導讀,生接讀)

師:法國科學家朗志萬有一天給小朋友們提了一個奇怪的問題——

生:“一個杯子裝滿了水……這是為什麼呢?”

師:一個小朋友毫不猶豫地說——

生:“一定是金魚身上有鱗。”

師:另一個小朋友肯定的說——

生:“一定是金魚把水喝下去了。”

師:伊琳娜覺得他們說得都不對,於是回去問媽媽,媽媽鼓勵她說——

生:“動手做做看”

師:伊琳娜做了實驗,覺得朗志萬說的不對,她找到朗志萬,大聲質問他說——

生:“你為什麼要哄騙我們小朋友呢?”

師:朗志萬聽了哈哈大笑,說——

生:“我不是……科學家說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

【評析:教師毫不吝惜地給了學生充分讀書的時間,同樣是讀課文,一次次形式都不一樣,而每一次都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同時,教師的激勵語言無疑為學生注入了催化劑,學生讀得那麼投入,那樣認真,真正從學習中體驗到了成就感,自我價值和成功自豪感。教師領著學生一起讀書,既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和概括能力,體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特點,又凸現了教師帶領學生一起走向教材的新教學理念。】

四、質疑過渡,深化認識

師:現在,你們贊同“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這句話嗎?(師板書)

【評析:學生透過自主合作,從讀書、質疑、實驗、探究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得出正確的認識。】

五、靜思名言,深化認識

師:在本節課將結束的時候,老師送給大家一句我國偉大領袖的名言:“實踐出真知。”(師出示名言)希望你們永遠記住它,讓它指引你們在知識的海洋裡遨遊!

生:齊讀名言,背誦名言。

【評析:既注重了語言的積累,又體現了價值觀的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