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會計影響因素畢業論文

物流管理會計影響因素畢業論文

一、物流管理

(一)物流

物流成本學說權威、日本早稻田大學西澤修教授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了物流成本理論的核心——“物流冰山說”。他指出:企業外包物流成本是浮在水面上的,即為可知;內部物流成本則是水面下的冰山,相互交錯,不宜歸集。當作為“第一利潤源”的生產和“第二利潤源”的銷售達到一定極限時,人們開始關注“第三利潤源”——物流[1].物流是提高客戶服務水平、構築企業供應鏈、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其實質和作用體現在:保證商品的質量和數量,使其在到達客戶前使用價值不變;節省自然資源、人力資源、能源;克服時間、空間和人的間隔[2].我國《物流術語(國家標準)》中規定,物流是物品在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中,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資訊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的有機結合[3].

企業物流是企業生產經營的組成部分。《物流術語(國家標準)》中將企業物流定義為企業內部的物品實體流動。單個生產企業的物流活動是一個採購——製造——產成品(——中間商)——客戶的全過程。

隨著競爭戰略的變化和物流管理運作方式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為了最佳化資源配置、增強市場競爭優勢,將不屬於核心競爭力範疇的物流業務外包,使得專業化的第三方物流(3PL)服務市場逐步形成。企業物流運作模式包括自營物流和外包物流。

(二)物流管理

根據系統論的觀點,物流管理是供應鏈管理的一部分,二者是不同層次的企業經營管理理念。供應鏈管理是企業生產和銷售的組織方式,而物流管理是為企業的生產和銷售提供支援服務的。企業可以沒有供應鏈管理,但只要採取供應鏈管理方式來組織生產和銷售,就需要物流管理的支援。《物流術語(國家標準)》中定義,物流管理是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達到使用者所滿意的服務水平,對物流活動進行的計劃、組織、協調與控制[3].

物流管理在本質上是對企業內外部一系列運輸和倉儲狀態轉換過程的管理,所有其它的物流管理活動都是為了提高運輸和倉儲的轉換效率而展開的。這些活動經過抽象和提煉,共同構成物流管理理念的外延,即圍繞高效率、低成本的運輸和倉儲綜合管理活動。因此,物流管理涉及到物流成本水平和服務質量水平兩個方面[2].正是由於物流管理運作具有雙重性特點,即由企業內部協同運作要求所決定的跨邊界性和由客戶服務要求所決定的開放性,使得由一系列相互關聯的物流活動產生的物流總成本既分佈在企業內部的不同職能部門,又分佈在企業外部的不同合作伙伴那裡。從企業產品的價值實現過程來看,物流成本既與企業的生產和銷售管理有關——實現產品價值的場所,又與客戶的物流服務要求直接相關——作為與客戶互動的介面要求客戶滿意。

二、物流管理會計

(一)現狀

縱觀我國物流成本的現狀,主要癥結在於對物流成本的構成認識不清,以及對物流成本的計算和控制分散,缺乏相對權威的行業資料。在現有的會計制度下,成本按照人工和產品來分攤,不設單獨的物流成本會計科目,相關成本都列在費用欄中,所以在企業的財務報表中並無物流成本的直接記錄,較難對企業發生的各項物流費用作出明確、全面的計算和分析。在財務預、決算表中,物流費用核算的是企業對外部運輸業者所支付的運輸費或向倉庫支付的商品保管費等傳統的物流管理費用,對於企業內部與物流相關的人力資源成本、裝置折舊費用、固定資產稅費等包含在其它經營管理費用中,沒有進行單獨核算。

(二)物流管理會計

國內外會計界已經發現,現有會計核算體系與物流成本管理的現實之間存在著技術衝突:一方面是物流成本管理巨大潛力的誘人前景:另一方面是物流成本在現行會計制度框架內很難確認和分離,不利於企業發現物流問題和尋找合理的物流方案,進而難以進行積極、有效的物流管理。客觀上需要有一種新的會計方法能夠為企業決策機構提供詳盡的物流資訊、明確物流責任、考核物流業績、控制物流成本,這就是物流管理會計。

物流管理會計是一個以物流成本為中心,透過對物流成本的分析,對物流活動進行預測、決策、規劃和控制的會計資訊系統。它是管理會計在物流經濟管理中的應用和發展,其目的在於透過對物流成本習性的研究、費用水平的推測及控制,以及不同物流方案的比較,為有關部門制定決策服務,以實現物流活動的最最佳化和企業效益的最大化。物流管理會計是為企業物流管理服務的,它強調“事前計劃、事中控制、事後反饋三部曲的統一,體現了一套預測、計劃、決策、控制、分析、考核的管理模式”[3].

三、物流成本核算

(一)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是指產品在實物運動過程中,如包裝、裝卸、儲存、流通加工等各個環節所支出的人、財、物的總和。現代物流研究的核心圍繞著物流成本展開,所有物流合理化手段的最終目的'都是:以最少的物流成本實現預期的物流服務水平,或者以一定的物流成本實現最高的物流服務水平。對於企業而言,要實施現代化的物流管理,關鍵在於全面、正確地把握企業內外發生的所有物流成本。有效控制物流成本必須以企業整體為物件。

物流成本的分類方式大致有三種:1.按物流活動可劃分為:情報流通成本、物流環節成本、物流管理成本;2.按物流範圍可劃分為:供應物流成本、生產物流成本、銷售物流成本、回收物流成本、廢棄物物流成本;3.按費用支出形式可劃分為:直接物流成本和委託物流成本。直接物流成本包括人工費、燃料動力費、管理費、折舊費、利息支出及其它。委託物流成本包括運輸費、倉儲費、保管費及其它[2].

(二)物流成本的形成過程

企業自產生即發生物流成本,在不同階段涉及不同的物流活動:1.投資階段:合理選擇廠址、合理設計物流系統佈局以及最佳化物流裝置的購置;2.產品設計階段:產品形態多樣化、體積小型化、產品批次的合理化和產品包裝的標準化;3.供應階段:優選供應商、運用現代化的採購管理方式、控制採購批次和再訂貨點、供應物流作業的效率化、採購途中消耗的最省化以及工效物流的交叉化;4.生產階段:生產工藝流程的合理佈局和合理安排生產程序;5.銷售階段:訂單管理、銷售物流大量化、商流和物流的分離、增強銷售物流的計劃性、實行差別化管理以及物流的共同化。

(三)物流成本核算

物流成本核算是物流管理會計的基礎,可分為傳統會計方式下物流成本核算和作業成本法下物流成本核算。

1.傳統會計方式下物流成本核算,透過憑證、賬戶、報表的完整體系,對企業物流耗費予以連續、系統、全面的記錄。

(1)獨立物流成本核算:1)設定“物流成本”輔助賬戶,按物流範圍設定二級科目,按成本支付形式設定三級科目;2)對現行成本核算體系已經反映但分散於各科目的物流成本,登記相關的物流成本輔助賬戶及其明細賬,進行賬外的物流成本核算;3)對現行成本核算體系沒有包括但應計人物流成本的費用,根據有關的統計資料核算,並單獨設定臺賬反映;4)期末根據物流成本輔助賬戶彙總編制物流成本報表。

(2)綜合物流成本核算:與獨立物流成本核算不同,綜合物流成本核算是不增設輔助賬戶,以現有會計科目為基礎,按物流範圍設定物流成本二級科目,不再設定三級科目。如,管理費用——供應物流成本、管理費用——銷售物流成本、財務費用——供應物流成本、製造費用——生產物流成本等。期末再根據物流成本的支出形式對二級科目彙總編制物流成本核算表。

2.物流成本核算的作業成本法。

20世紀80年代後期,庫伯和開普蘭提出了以作業為基礎的成本計算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簡稱ABC)。ABC是現代管理會計的發展趨勢,與傳統成本法的不同之處在於製造費用的分配標準,使得成本核算更加精確化。

當前,在西方物流發達國家,ABC被認為是確定和控制物流費用最有前途的方法。基於作業的物流成本核算法適應物流服務的構成特點,彌補了現行會計制度的缺陷。這種方法的有效使用有兩個前提:首先必須弄清楚物流成本和物流服務的互動關係;其次必須有一套能夠控制物流活動構成的預算體系和物流服務績效管理指標體系相配套。

依據“作業消耗資源,產品消耗作業”原理,基於作業的物流成本核算法可分為如下四步:(1)界定企業物流系統涉及的各項活動,典型分析單位有客戶訂單、渠道、產品和增值服務活動等。(2)確認企業物流系統涉及的資源,包括人、財、物各方面的消耗。(3)確認資源動因,將資源分配到作業中。(4)確認成本動因,將作業成本分配到產品或服務中。

ABC在整個企業物流管理過程中充當著去除無效成本以及流程再造的角色。這種方法從理論上為研究物流總成本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其實際應用離物流管理實踐的要求還存在著一定的距離。

四、物流預算控制和績效管理

(一)物流預算

企業不論規模大小,所擁有的物流資源總是有一定限度的。要使有限的物流資源實現儘可能大的物流效果,在進行物流活動時就必須做好物流計劃工作。物流活動過程的正式計劃,用數量形式反映出來就叫做物流預算。為了合理地組織、管理物流,就必須對影響企業物流的內外因素進行全面地分析和預測,在此基礎上編制合適的物流預算,把企業的人、財、物及各項工作科學地組織起來,使物流活動與其它經濟活動協調配合,共同實現企業總目標。目前,我國企業預算體系中沒有完整的物流預算子系統。但物流預算仍然存在,只是沒有以一個體系獨立存在,而是分散在銷售預算、生產預算、原材料預算、人工預算、財務預算中。因此,為了加強物流管理,有必要將上述分散的物流預算部分抽出、彙總,建立起一套獨立的、完整的物流預算體系。

(二)物流控制

在物流管理活動中,企業必須控制物流計劃的執行情況,把實際資料同原定的目標、計劃、預算、標準、定額進行對比,找出偏差,從中發現問題或潛力,採取措施加以糾正或修訂計劃,以促進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

物流成本控制是物流控制的重點。在物流管理活動中,應採取各種有效的方法,“使物流支出按預定的目標發生,從而使人、物、財得到合理利用,達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3].目前應用較多的是標準成本分析。物流標準成本是指以科學的方法預計正常工作效率下所應有的物流成本。透過標準成本分析,企業可以定期將實際物流成本與標準物流成本進行比較,以顯示成本差異,並按照例外管理原則,就重大差異專案分析差異原因並及時採取補救措施,以達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三)物流績效管理

實施物流責任會計是物流績效管理的有效方法。

建立物流責任會計,就是要透過各個責任層次去監督、控制內部物流活動,並將物流活動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使各個部門和環節為實現企業總目標擔負起各自應負的責任,完成各自的任務,同時透過各物流責任中心的資訊反饋,使企業物流部門和決策機關隨時掌握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企業盈利。

物流責任會計首先要明確物流責任的劃分,然後以各個物流責任中心為物件,蒐集和報告它們的計劃資料和執行過程中的實際資料,並加以控制、分析和評價,以促使物流的計劃和控制相互作用。物流責任中心必須有十分明確的、由其控制的物流活動範圍,它是指由一個主管人員負責,承擔著規定責任並具有相應權利的內部物流單位。通常可分為三大類:物流成本中心、物流利潤中心、物流投資中心。

物流責任會計的基本內容包括:1.事前編制責任預算,將總預算按各責任中心分別落實、重新編制,使各責任中心的負責人瞭解其在預算過程中所應完成的任務和應控制的事項。2.在責任預算的執行過程中,對各層次日常業務進行控制,及時予以糾正,保證預算的實現。3.責任預算執行完畢後,考核各責任中心的業績,編制預算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