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圖形影象/多媒體

淺談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淺談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精選9篇)

多媒體技術迅速興起,蓬勃發展,如何充分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以促進教學的深入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是擺在教師面前的新內容和新問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淺談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精選9篇),希望大家喜歡。

淺談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篇1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學在中小學中已逐漸被廣泛地應用。多媒體下的數學教學越來越顯示出它的生命力,多媒體技術正以一種嶄新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為高中數學教學中創設學習情境注入新的內涵,其直觀性、生動性對於創設學習情境具有很多的優勢。現結合自己在教學中的教學實踐談談多媒體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和體會。

第一,能夠增加課堂教學密度,加大課堂教學容量。

對於有些資訊量大、內容較多的章節,可利用多媒體的“電子黑板”功能。如把講課內容設計成模組結構:概念產生的背景,內在聯絡,實際應用,歸納總結等製作成“電子教案”,並在某些模組中透過超級連結播放一些教材上沒有的內容,開闊學生的眼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這樣不僅省去了課堂上板書的時間,而且增加了教學資訊量,使課堂教學更加緊湊和有效。

第二,改善學習氛圍,激發學習興趣。

透過計算機提供資料,做出影象或動態表現,使學生有了更多的觀察、探索、試驗與模擬的機會,從而可以形成頓悟與直覺,做出預測,還可以透過檢驗假設證明自己的猜想,獲得技能,取得經驗。例如模擬數學實驗可以讓學生換個角度來學習數學,以學生動手為主,使學生以更直觀、更真切的方式感受課堂上聽起來枯燥玄妙的數學理論和數學原理,對實驗內容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是加強實踐性的一個重要環節。

第三,運用多媒體突出數學教學重點,突破難點。

利用計算機螢幕演示可及時處理數學教學中的大量資料和影象,能展看一些連續變化的教學過程,形成鮮明逼真的動態效果,使抽象的理論按其本來面目完整地表露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形成抽象概念。計算機不僅可以為數學概念、定理、性質提供足夠的範例,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理解抽象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其圖形功能也有利於培養他們的空間想象力。例如傳統教學說不清、道不明的概念,藉助多媒體動態模擬形象能幫助學生度過這一難關。又如數學中有大量的空間圖形,傳統教學中臨時畫圖就比較難以處理。若圖畫的太少,則可能看不出問題的實質;若畫的太多,不僅時間不允許,而且會使學生不耐煩,影響學生的思維;若事先在小黑板上畫好,則無法引導學生探索結論的形成過程。而在計算機上用可以輕易的解決這個問題。而利用計算機上數學軟體我們只需一兩分鐘就能畫出動態模擬的圖形:動態的三維座標、特殊的二次曲面、空間中的立體等。還可以用畫面反覆閃爍引起學生的注意,運用隱去一部分不相關的內容來突出主體內容,用畫面的迭加和分解來揭示某個結論形成的過程,過去許多用口頭用語言難以講清楚的概念,現在一看圖形就完全明白了。

利用計算機輔助數學教學不但有助於提高學生抽象分析、想象及創造思維能力,而且還有利於使他們獲得系統理解和取得完整觀點的能力。

第四,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學生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發揮。

利用數學教學軟體輔助教學不僅可激發學生的數學能動性,拓廣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也為學生提供了各種生動的資料結構、模型,以反映數學物件與過程的具體現象,使學生透過自主的行為模式,形成有關數學觀念與結構的智力形象,從而增強數學思維能力。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改變學生獲得數學知識的方式,藉助多媒體技術,創設數學學習情境,讓學生參與到數學的活動中,甚至是自做課件,可以更好地發揮他們的主動性,更好地促進認知。把多媒體技術作為一個認知數學的工具與環境,應能改善學生的數學活動,給學生的參與開闢更為廣闊的空間,以利於培養學生的發現和創新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集體協作能力,並能增強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使學生由原來被動聽講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積極的參與者,成為學習的主體。

第五,使數學生活化。

利用多媒體技術呈現數學問題,可以創設逼真的數學問題情境,比用文字形式呈現的數學問題更具有直觀性、可視性和活動性。以錄象、影碟以及計算機軟體的方式為學生創設了豐富、虛擬、逼真的數學學習情境,幫助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透過解決真實而複雜的問題來學習數學,幫助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進而解決實際問題,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

透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表明,運用多媒體對進行數學課堂教學,能夠展示事實、創設情境、呈現過程,及時處理大量資料和圖象,展現傳統教學無法展現的連續變化的過程,形成鮮明、逼真的動態效果,可以最佳化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提高教學效率,節省教學時間。

總而言之,多媒體輔助教學系統以其獨特的功能為我們創設了一個異彩紛呈的視聽環境和良好的思維情境,它不僅為數學教師開闢了廣闊天地,而且使學生身、腦、眼、手並用,在促進學生視、聽、說、讀、寫能力的發展上顯示了獨到的優勢。

淺談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篇2

一、在實驗中利用多媒體,可增強實驗的可見度及可操作性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然而,在進行演示實驗時,許多儀器由於尺寸比較小,可見度差從而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智慧的培養。例如演示小磁針在通電螺線管的磁場中的物理現象時,由於磁針太小,多數同學難以看清實驗情形。我們可以把磁針和螺線管實驗透過投影片投影到大螢幕上,以增強實驗可見度,從而能夠較好的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

二、對物理現象進行動態分析,認識物理變化的全過程

在教學中恰當地使用模擬投影片就可使瞬變的物理過程以靜止狀態去觀察理解,既可表現宏觀也可顯示微觀,有利於教師引導學生認識物理現象及其規律。例如為了幫助同學們理解橫波的形成過程,透過Flash動畫動態地顯示前面的質點帶動後面的質點的振動情況。經過一個週期後,在相距一個波長的質點的振動完全重複的特點,從面更好地理解橫波的形成及其週期性。又如速度的分解同學們往往只是根據平行四邊形定則進行分解,而忽略了它的效果性,若採用多媒體技術顯示整個運動的全過程,則可清晰地顯現運動的效果,從面加深對速度過程分解的認識,化解教學中這一難點知識。

三、多媒體教學可以最佳化教學過程,發展學生能力和培養學生素質

以往的教學方式是以老師為主,學生只充當被動接受的角色,這種教學方式有時很難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而新教材要求我們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則要起到主導的作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領學生融入到物理課程的學習中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增強學生的投入意識,在老師的主導作用下,使學生以最簡捷有效的方法獲得科學知識。例如在“磁場對電流的作用 電動機”這節課中,學生跟著多媒體動畫課件,很快掌握了磁場對電流作用力方向的判斷方法和電動機的工作原理。

四、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創設情景,拓展思維空間

多媒體教學有利於學生入情入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多媒體能克服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學中常有一些宏觀的自然現象、逝去的景色或者需長時間長能感知的事物,因受時間和空間的制約,無法讓學生親眼看見;一些微觀的事物和微小的變化,無法透過儀器裝置讓學生進行觀察,這些都是課堂教學的難點。例如“大氣壓強”,採用多媒體,可以在課堂裡模擬300多年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分拉兩個半球的馬匹從2匹增加到4匹、8匹、直到16匹,再配以緊張而有節奏的馬塞進行曲伴奏,直到“啪”的一聲,把兩個半球拉開,聲像並茂,把學生帶入到現場實驗情景,所有學生都十分投入。採用多媒體對馬德堡半球進行剖析講解,強化了學生從四面八方施壓給半球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淺談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篇3

摘要: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發展得非常迅速,其應用已經涉及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革。特別是對於教育工作來說,由於多媒體具有直觀和動態等特點,因此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提供更為形象的教學環境。在電工電子這門課程中,多媒體的應用使得非電專業的同學更容易理解和學習這門基礎課程,使得單調的課程變得生動活潑。多媒體技術在電工電子學教學中的應用,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

關鍵詞:電工電子;多媒體;創新

一、引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自動化和電氣化越來越成為工程技術人員的主流,必然要求工程技術人員掌握基本的電工和電子的技術知識。電工電子技術是理工科院校非電專業學生的一門必修的公共基礎課,教學內容廣泛,資訊量大,是理工科學生必修的一門技能。隨著多媒體資訊時代的到來,多媒體技術也在教育行業逐漸被老師們應用起來。多媒體技術是指把音訊、文字、圖形、影象、影片等多種媒體資訊,透過計算機進行數字化採集、獲取、壓縮/解壓縮、編輯、儲存等加工處理,再以單獨或合成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一體化技術。透過多媒體技術教學構建電工電子學教學新體系,從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實驗教學環節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教學改革,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

二、發揮多媒體技術的融合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電工電子學在教學內容上重點強調電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並且涉及的高等數學知識比較多,因此比較枯燥。採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電路的資訊靈活呈現給學生,可以在枯燥的地方適當加以實際例子引入,更突出多媒體技術的控制特性,避免了電視或者影片教材千篇一律的灌輸式缺陷。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多媒體技術可以控制和分散知識技能資訊的複雜度,減少資訊在大腦中從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轉換過程,充分傳達教學意圖,大大提高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的資訊量。各種資訊的融合,可以使學習者學生各取所需,也可以使教師進行分層次教學,調動學生在電工電子學課堂上的情緒、注意力和興趣。

三、發揮多媒體技術的非線性結構特性,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路徑

多媒體技術類似於神經網路聯想記憶結構,由節點和拓撲結構組成,每個節點的連線使得多媒體技術是多向的,符合人們的跳躍性思維。多媒體呈現出來的聯想式結構框架,為學生提供了多種學習路徑。多媒體技術非線性結構的資訊組織特性,可以使學生自由地選擇電工電子學中最適合自己的資訊,成為資訊處理的主導者,是一種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結構構建和重組的活動,可以加強電工課堂上教與學的交流,調動學生的擴散思維,進行啟發式教學,提高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多媒體技術可以幫助教師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反饋資訊調整教學,課堂教學方式變得生動活潑,這樣既保證了教學的規範性和系統性,又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靈活性,使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更為密切融洽。

四、發揮多媒體技術的互動特性,促進教學改革創新

多媒體技術具有人機互動性強的特性,對於在教學改革中進行學生的技能訓練、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其優越性主要體現在電工電子實驗課、實際操作技能和教學實習等許多方面。下面以交流三相電路為例,設計展示其互動性。如下所示:1。內容:三相電壓:表達方式:文字;三相電壓的產生:表達方式:影象;發電機的結構:表達方式:文字;定子與轉子實物錄影:表達方式:影片。2。呈現方式:先影象引出,再文字介紹,最後影片展示,文字鞏固,其順序由教師根據學生的課堂反應控制。多媒體技術的互動性使得教學形式可以靈活調整,可以用圖、文、聲、像交替地表現教學內容,突出教學主體。根據課堂氣氛和學生的接受能力調整教學內容,將一些重點和難點內容運用動畫技術表現,使學生輕鬆理解和記憶。資訊時代的到來,多媒體技術在電工電子學中應用可以促進教學的改革創新。

五、結語

電工與電子技術是一門專業基礎課程,使用多媒體技術,根據不同專業的學生設計合理的PPT,發揮圖文並茂、教學和提問結合的特點,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學效果。

淺談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篇4

一、現階段多媒體技術在高校體操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體育教師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意識淡薄

近年來,資訊科技得到不斷髮展和廣泛應用,我國高校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也開始轉變教學方法和觀念,在教學過程中開始嘗試應用多媒體技術,對於提高教學效率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然而現階段高校體育教師,存在著對資訊科技知識瞭解不足等現象,在教學過程中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尤其是中老年體育教師,由於身體機能的下降,很難在進行體操教學的過程中,向同學們示範更加標準的動作。同時其接受新鮮事物能力的限制,導致其在教學中不願嘗試或接受多媒體這種新型教學方法,因此沒有制定或應用較好的教學課件等,種種原因導致現階段我國高校的體操教學質量下降。在這種情況下,只有不斷提高高校體育教師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的意識,促使其能夠掌握更多的資訊知識,才能夠充分運用體育資訊資源,提高體操教學質量。

2。課件資源單一

一方面,現階段我國高校在進行體操教學的過程中,沒有針對教學內容設計和開發更多的教學軟體。Powerpoint和Authorware這兩種演示型和互動型的課件是現階段僅有的體操教學課件,課件內容只重視對相關理論知識的講解,只是單純地將書面知識呈現成了多媒體的形式,知識內容嚴重缺乏實踐性,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將自己的動作同標準動作進行比較,無法及時找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另一方面,課件內容形式過於單一。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最主要目的是透過影象、聲音和文字等內容,對學生的多個感官同時進行刺激,促使其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識內容,從而提高教學效率。然而現在僅有的高校體操教學課件只是將理論知識進行重新闡述,對具體的動作沒有詳細的演示和分析,導致多媒體的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

二、多媒體技術在高校體操教學中的應用

1、編寫指令碼

高校體育教師在應用多媒體進行體操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針對教學內容,對課件的指令碼進行編寫,即將教學內容及流程以圖形、聲音和文字等方式製作成課件,教師透過對教材的研究及網路素材的收集對指令碼進行詳細的編寫,將自己的理解融入知識結構當中,從而製作成科學合理,同時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的形式,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

2、Flash動畫體操課件的設計與製作

在資訊科技不斷進步的背景下,現階段多種軟體可以應用於Flash動畫的製作當中,例如在對課程側手翻向內轉體九十度接後手翻接快速後空翻一課進行課件設計和製作的過程中,可以使用FlashMX2004。在電腦中安裝該軟體,能夠對Swf動畫進行有效的製作,之後對其進行雙擊,根據螢幕提示就能夠構建課程內容相關的課件。例如在進行以上課程課件設計和製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人體的重點部分進行分別設計,頭、左右腿、左右臂等,首先對這些部位的圖形元件進行構建,同時,在連貫的體操動作當中,軀體及各個部位是需要進行翻轉的,因此還要對翻轉過程中各個部位的狀態再次進行元件的構建,稱之為頭2、左右腿2和左右臂2等,這樣一來,在最後形成的動畫當中,其肢體的形象將會更加生動直觀。

3、影片元件的建立

構建課件以後,需要建立影片元件,例如在進行原地影片的建立過程中,最初形成的原地影片是無法進行運動的,在進入影片元件的編輯舞臺之後,元件的製作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來進行。在視窗中開啟庫的介面,將之前我國所構建的圖形元件一一透過滑鼠的移動拖入該舞臺當中,在其中逐漸構成“人”的圖形,並促使其完成體操動作,這樣一來就能夠實現體操動畫的製作。例如,側手翻向內轉體九十度接後手翻接快速後空翻影片元件的構建過程中,可以將第一層的圖命名為右臂的擺動,將大臂元件拖入編輯舞臺當中,將圖層插入其中就可以實現整個右臂的活動。綜上所述,在資訊科技飛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高校體操教學應及時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應用形象、生動和直觀的多媒體技術播放體操動作教學影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其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並且在學習中可以對體操動作中的重點及難點進行深刻的掌握。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多媒體將體操動作中的重點進行突出,能夠幫助學生真正掌握學習要領,高質量地完成體操動作。

作者:劉和軍 單位:咸陽師範學院體育學院

淺談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篇5

[摘要]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不僅使教學內容化靜為動,化難為易,突破時空限制,而且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使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悅的心理狀態。同時,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創新意識的培養,有著事半功倍之效。因此,多媒體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最佳化,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多媒體 最佳化 效率

隨著資訊科技的迅猛發展,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從最初的視聽技術的運用到目前計算機的廣泛普及,已經使傳統的直觀教學方式拓寬為多種媒體的教學。在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的今天,多媒體技術手段進入課堂教學已成為一種趨勢。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教學,不僅能多渠道地刺激學生的感覺器官,而且能使教學內容化靜為動,化難為易,突破學生對學習時空的限制,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從而內化學生的素質,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多媒體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最佳化試作闡述。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畫龍點睛突破難點

多媒體技術在綜合處理和控制語言、文字、聲音、圖象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運用這一特有功能,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從而化枯燥為生動,化靜為動。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過程中的障礙就是我們教學的難點,利用多媒體技術,就能幫助學生解除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語言理解表達方面的困繞,使教學中的難點得以順利突破。

《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作者透過讚美白楊樹,謳歌了邊疆建設者建設邊疆、紮根邊疆的奉獻精神。課文雖然篇幅不長,卻構思精巧。作者透過對白楊的讚美歌頌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建設者,歌頌他們無論在怎樣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像白楊那樣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的崇高品格。這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另外,本文是作者六十年代初的作品,現在的小學生對那時的社會背景很陌生,這就給本文的學習加大了難度。為了在課堂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是這樣做的:

1、利用"戈壁灘上的白楊樹"的錄影突出教學重點:教學中首先讓學生了解白楊的特點。當學生透過自學、討論體會了白楊樹"高大挺秀"的外形特點和"生命力頑強"的品格特點後,播放自治的第一段錄影:《戈壁灘上的白楊樹》,畫面上,一排排高大挺拔的白楊樹,直插藍天,在漠漠黃沙中呈現出蓬勃的生命力。學生在學習感悟、想象語言文字的基礎上,看到這樣富有震撼力的畫面,直觀地驗證了白楊樹的特點,所配優美的音樂使學生進入了一種美的情境之中,接著再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就自然而然入情入境了。

2、利用"建設者建設新疆及新疆變化"的錄影突破教學難點:瞭解新疆建設者的品格,發現白楊樹與建設者的共同點。當學生透過交流查詢的資料,初步瞭解了一些新疆建設者建設新疆的事蹟後,再放這段錄影,學生親眼目睹了邊疆建設者艱苦創業的情景和新疆翻天覆地的變化,心中充溢著對建設者由衷的敬佩。同時也發現了建設者與白楊樹的共同點:紮根邊疆,建設邊疆。

3、利用"文字片"和"圖文片"鞏固教學難點。在學生透過對比發現了白楊樹與建設者的共同點後,用自治的文字片出示爸爸說的話,請學生朗讀,從而進一步理解爸爸話的深刻含義:借對白楊樹的讚美來表達對邊疆建設者的讚美之情。然後,再出示"圖文片",本片中的文字部分還是爸爸的話,背景部分的圖片共6幅,上面3幅是白楊樹在戈壁灘上防風固沙的景象,下面3幅是建設者辛勤勞動的情景,爸爸話的兩層含義:既讚美白楊樹高大挺秀、生命力頑強的品格,更讚美了建設者不畏艱苦、紮根邊疆的精神,在這張"圖文片"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學到這裡,可謂是水到渠成,學生終於明白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借物喻人,借讚美白楊樹讚美邊疆建設者。

從《白楊》一課的教學中不難發現: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所起的畫龍點睛的作用正是因為它要解決的問題往往是教學中的重、難點,是藉助與其他教學手段難達到最佳效果的部分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品詞析句體味語言美

古詩用詞非常精煉,一字一詞都經過作者的千錘百煉,因此抓住重點字詞分析理解詩意,是古詩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傳統的'古詩教學採取的大都是“串講法”。教師滔滔不絕地講解,使學生的思想感情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學習成為負擔。而電教媒體能克服時空限制,透過形、聲、光、色等形式,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為直觀、形象、具體的視聽文字,這樣有利於學生抓住 “詩眼”,反覆推敲、理解、體會語言文字的妙處。如教學《泊船瓜洲》一詩,引導學生理解“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領悟“綠”字的精妙,我用多媒體展示江南的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紅柳綠,草長鶯飛的江南春色畫面將學生帶入特定的語言環境中,細細地品味詩的語言美,而且很快領悟到了“綠”字的神韻。“綠”字既涵概了“滿”、“入”、“過”的意思,又突出了東風催春勢不可擋的盎然生機。實踐證明,在古詩教學中,應充分發揮電教媒體傳遞、變動、再現的作用,從而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去體味詩的意境美、音樂美、藝術美。將學生帶入詩所描繪的境界中,因而產生強烈的美感效應。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提供自悟的氛圍,激發學習興趣

感悟是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中介,是衡量學生是否讀懂課文的重要標準。如果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僅僅停留在層面上,那麼這種感悟是淺層次的,不完整的。網路的互動性使學習者不再是資訊的被動接受者,而是傳送者,為學生的自悟提供了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提煉出重點問題研讀,而後進行網上交流。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能力來安排學習方式和內容,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習者的主動性。如:學習《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學生首先進入校園網站,輸入關鍵詞“圓明園”,啟動搜尋引擎,在網上進行搜尋。然後,學生開啟相關網頁進行瀏覽,把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傳送到編輯區,接下來,學生點選編輯區進行資訊整理階段。學生對蒐集到的資訊加工處理,形成自己的觀點,再把它傳送到討論區,使學生個人的勞動成果成為共享的知識資源,最後,學生點選討論區就可以進入課堂討論階段。這時,學生可以瀏覽學習其他同學蒐集整理的的資訊進行討論、交流,激起了許多思維的火花。使學生對圓明園昔日的輝煌,過去的恥辱,今天的現狀有了一個全面的深刻的瞭解,還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在此基礎上,我提出:“你讀懂了什麼?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等問題讓學生再讀課文,因為有了知識的儲備,降低了學習的難度,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利用多媒體技術,喚起情感體驗

五、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寫作的樂趣

在作文教學中,不難發現有許多學生怕寫作文,寫作文時常是敲額頭、皺眉頭、咬筆頭,好半天也開不了頭,即使寫了也是三言兩語,無話可說。在教學中,我用多媒體創設情景,在有聲大課堂裡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有了興趣,產生了寫作慾望,才能用心作文,從而提高作文教學效果。如在“母親節”前,讓學生寫《誇誇我的好媽媽》、《媽媽,我想對您說……》等,我讓學生聽著《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樂曲,觀看影片中的部分片斷,那樸實而真摯感人的畫面及悽婉動人的音樂強烈地衝擊著學生的感情,寫作慾望被激發,紛紛拿起筆,將心中對媽媽的愛盡情地寫出來。這樣按學生習作的心理特點,適時選用多媒體的形、聲、色並茂的特殊功能,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官,將間接經驗內化為直接經驗和表象,豐富了寫作素材,使“巧婦”常為“有米之炊”。

總之,多媒體技術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的教學手段,藉助這一手段,可以促進教學思想和觀念的轉變,引起教學內容、方法、模式的更新,也形成師生角色的新轉化。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善於透過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為學生的多樣化學習創造理想的環境,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認知、探究和解決問題的場所,從而使教學進入最佳狀態。

淺談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篇6

一、將多媒體輔助教學有效應用到高中語文教學之中

多媒體輔助教學是一種新型的資訊科技教學方式,也是未來教育教學技術發展的新趨向,多媒體的興起是整個教育界進行現代化革命最有代表性的產物。多媒體輔助教學具有形象性、生動性、豐富性和趣味性的特點,能激發高中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高中語文教學中要有效應用一些多媒體技術,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讓課堂教學不再枯燥無趣,讓高中生由“怕學語文”變為“喜歡學語文”。

二、多媒體輔助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優勢

1、利用多媒體輔助語文課堂教學

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技術能夠將抽象的、枯燥無味的學習內容變為形象、有趣、直觀的,能夠引起高中生的好奇心,調動高中生學習新知的慾望和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中生有了學習興趣,就能調動學習積極性,處於最好學習狀態之中,這樣教學效果就會大大增強。

2、利用多媒體的互動性和智慧性功能

可以避免高中語文變成“啞巴語文”。利用多媒體的功能,高中生不僅能與虛擬人物對話,還能根據電腦的評判修正自己的表達錯誤,這對於高中生表達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利的。

3、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突破難點,化難為簡

在講解語法知識時,雖然我們在課堂上認真、反覆地講解,高中生也反覆地做大量練習,但學習效果並不理想,記憶效果也不好。多媒體技術卻能很好地克服這個困難,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把抽象的語法知識形象化、具體化和生動化,在形式多樣的語境中學習語法知識,使語法更好地為語文表達服務,能夠更好地突破難點,化難為簡,記憶非常深刻,能夠大大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4、在課外活動中

我們可以把多媒體教學平臺的使用作為一項學習內容,培養高中生使用計算機的能力;也可以把多媒體技術作為學習語文的重要工具。讓高中生透過人機互動,在計算機輔助下進行差異性學習,有效培養高中生觀察、分析和總結的能力及操作能力;高中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選擇符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內容,還能及時加以調整,很好地培養高中生自學能力和獨立探究能力;還可以讓高中生玩一些有益的、與教學相關的多媒體語文遊戲,促使他們各感官有效反應,寓教於樂,培養高中生思維的敏銳性,使更多感官得以有效發展。因此,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彌補傳統語文教學的不足,能夠提高教學效率,增強學習效果,對於培養高中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使用不當則會引起很多負面效果,從而制約課堂教學順利開展。

5、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加大課堂容量

提高教學實效。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要將提前準備好的課件匯入多媒體,課堂上使師生處於主動的人機互動的學習狀態之中,這樣學習效率才會大大提高。同時,多媒體技術的網路連結和有效轉換可使我們可以有效控制教學內容的銜接,既可以單獨講解一個知識點,又可以串聯講解,突出重點和難點,這樣我們所需的時間就會大大縮短,資訊量大大增加,並有充足時間讓高中生思考、探究,進而引導高中生主動學習,獲得最佳學習效果。

三、結語

總之,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高中語文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課堂過程中可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只要我們運用得合理,就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淺談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篇7

“創新是不斷進步的靈魂”。——教師要樹立以創新教育為核心的全面素質教育觀。

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以學生為本,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教師應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當前,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為新型教學結構的建立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學環境。如果課堂教學應用了多媒體的教學,則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真正成為資訊加工的主體和知識的主動建構者。

音樂學科是一種具有想象創造和創新的藝術學科、教師要非常重視課堂講學藝術,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使他們在課堂的有限音樂天地裡,充分的展開自己想象的翅膀,從而獲得發散性思維和創新的能力。使用多媒體則能更有效的提高和幫助教師的課堂講學藝術;使課堂講學富於新意。因此,音樂課的創新教學離不開多媒體的應用。

一、多媒體的應用,成為音樂課創設情境教學的有力工具和手段。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為了激發學生的思維,必須有一個實際的經驗情境,作為思維的開始階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創設合乎實際的教學情境,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透過動腦、動口等多種途徑積極參與教學過程,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使教學活動藉助於一定的手段和工具來展開。音樂課創新教學中,教師如能採用多媒體手段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置於情境中,綜合運用文字、影象、聲音、動畫等各種資訊,讓學生在輕鬆愉快中學到知識,就達到了寓教於樂的目的。如歌曲《長江之歌》的教學,匯入新課時首先播放紀錄片《話說長江》片斷錄影,讓學生有如親臨其境地感受長江的雄偉博大和壯麗景觀。從中瞭解長江的發源地,途經地等基本知識。歌曲旋律、畫面和音樂相結合,學生的情緒被調動起來,興趣被激發,學習歌曲的願望就很迫切了。熟唱歌曲後,透過畫面的提示,情與景的交融,發揮學生想象力。再透過即興創編把自己內心對長江母親般的熱愛,對大自然的熱愛,譜寫成歌詞或曲調。這樣學生上課不僅得到美的享受,個人潛力還得到充分發揮。

又如歌曲《誰也離不開誰》,用多媒體展示五十六個民族不同服飾、風俗習慣,播放歌曲《愛我中華》為背景音樂,音樂畫面使學生感受到民族大家庭的溫暖和兄弟姐妹情,愛國之情油然而生,從而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因此藉助於多媒體進行情境教學,大大提高學生對學習音樂的興趣,促進了課堂教學效果和效率的提高。

二、多媒體的應用,使音樂與其它學科整合得到有效實現。

整合,即把分析過的物件或現象的各個部分;各屬性聯合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它講究“渾然一體”,而不是一般的綜合。音響效果是整合而成,現代教育是科技知識與人文知識的整合。整合教學需要我們摒棄傳統教法的糟粕,確立創新為本,學生為本的理念。音樂課創新教學,應與美術、文學等學科緊密相連,把學生髮散、零碎的知識整合一起。學生透過學習音樂,也能瞭解到其它學科的知識。這樣就掌握了學科的共性,提高了學生的音樂素質和審美情趣。

歌曲《小雨沙沙》的課堂教學中,藉助於多媒體,透過影像畫面展示,用鳥叫、雨聲、風聲、勞動號子、大地回春、小草甦醒等物件或現象,將音樂形象註解為具象的,而後讓學生歸納各種聲響的節奏,使之提升為抽象的,讓學生用“do、re、mi ”三個音,集體創作一首兒歌。多媒體的運用使音樂的形象、圖畫形象、文學形象整合一體,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創新想象的興趣。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融入音樂中,詩情、畫意與音樂的韻律整合,更能為學生創造出身臨其境的審美體驗。如欣賞德彪西的《月光》之曲,使大螢幕上呈現出荷塘月色的畫面,柔和的月光,輕盈優美的鋼琴曲隨之飄然而來,在這樣的情境下,教師可以聲情並茂的朗誦:“……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裡。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讀著、聽著、看著,此時此刻,音樂、畫面、詩一般的語言相互交融,渾然一體;使學生幻入情景之中,對《月光》之曲的美妙有最深切的感受和體驗。音樂課的質和量自然而然提高到新的層次。

三、多媒體的應用使師生互動教學有發展的空間。

音樂教學以情感體驗和形象思維作為審美的主要途徑。要進入這一途徑,學生的參與是先決條件,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在課堂教學中,保證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學習演唱、演奏,同時;給他們提供表演的機會,以提高其音樂理解能力和表現能力。學生根據音樂的情感、形象自編節奏,自編舞蹈,讓學生“動”起來。這種“動”一是指身體的運動;二是指思維的啟動。師生互動課堂教學,是以儘可能少的時間,消耗師生儘可能少的精力,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在課堂上收到儘可能多的實踐,同時以激情育人,以創新教書,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和諧發展。我認為多媒體的應用在音樂課師生互動教學有了英雄的用武之地,使師生都能在輕鬆愉快之中傳授知識和接受知識。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注重教育教學活動中相互的穿插,滲透形式合力效益,體現了互補式和疊加式強化效應。音樂活動教學以學生興趣為基礎;以互動模式進行,藉助多媒體,切中學生興奮點,既減輕了學生的心理負擔,又達到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

例如:音樂童話欣賞《龜兔賽跑》,這是一首音樂語言非常豐富生動的作品。因此教師首先運用多媒體放映大森林的一些畫面;營造出一個與音樂相符的環境氣氛,然後要求學生按照故事情節,每人扮演一個自己喜歡的角色。樂曲的第一部分是“大森林的早晨”,音樂優美徐緩,在欣賞過程中,有的學生伸開雙臂表示迎接朝陽;有的把小手慢慢張開表示花在開放;有的裝扮成一棵小樹在清晨的微風中隨風搖盪。他們邊聽音樂邊自由舞動,全身心地融入到音樂情緒中。隨著音樂的發展,邊欣賞邊表演,自由發揮、大螢幕畫面根據劇情、音樂的發展有所變化,讓學生痛痛快快地跟著可愛的小兔、烏龜和其它動物在大森林裡暢遊一番。教師啟發學生,即興編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音樂課堂真正使學生成為主動創造和自主活動的大舞臺。

總之,多媒體在音樂課創新教學中的應用,使音樂課不再侷限於教師的一把琴、一張嘴、一臺錄音機。學生也不再被動地接受枯燥的音樂理論、無休止的唱歌和聽那些似懂非懂的音樂,而轉變為主動參與體驗、創造音樂的過程。每個學生都能在音樂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體驗情境,培養學生觀察、思維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使學科之間有機整合。在師生互動的教學中,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興趣,使學生愛學、樂學。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實踐能力和不斷探索的精神,使學生音樂素質得到全面了全面的提高。

淺談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篇8

多媒體技術是資訊科技的一種,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是具有積極意義的。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也不同程度存在著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多媒體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雖然具有一定積極意義和作用,但是其應用離不開科學的指導。

一、多媒體技術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1、優化了資訊的傳播方式

在資訊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資訊科技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資訊傳播的基本方式,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極大地豐富了課堂教學的資訊表現形式。

2、為學生的有效學習創設了必要的情境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改變了以往傳統的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呆板的說教模式。在多媒體技術的介入下,學生更能投入到實際的課堂教學情境中,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能夠以獨立的視野去看待一些問題,這樣也在很大程度上優化了課堂教學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使生物教學的小組討論法、探究式教學方法有了更好的發揮餘地。

3、體現了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的創新

創新是21世紀的主題,課堂也是需要創新的,多媒體技術的介入和支援為課堂教學的創新提供了更多的支援和幫助,也為真正意義上的理念和實踐上的創新提供更多的可能,因此多媒體這類新技術是需要在創新的大背景下得到大力支援的。

二、多媒體技術在高中生物教學應用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1、對多媒體技術的過分依賴

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雖然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帶來前所未有的契機,但是在當前現代化教育體制改革發展中,對多媒體技術的過分依賴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很多教師因為技術的應用忽略了教學的教法,以至於教師和學生總是認為多媒體技術是萬能的,而忽略教學的客觀規律,從而逐漸形成惡性迴圈。

2、應用形式的單一,導致了資源的浪費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缺乏對多媒體技術的充分認知。很多教師並沒有從根本上充分應用多媒體技術,以至於教學水平始終處於一種不變的狀態。多媒體教學技術有著單一的應用方式,難以從根本上充分發揮出多媒體技術的優勢,進而造成教學資源的極大浪費。

三、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有效應用多媒體技術

1、儘量避免多媒體技術應用的侷限性

主要是要求我們要從根本上不斷提升高中生物教學質量,不能過分依賴某項技術;而是要儘可能尋求一種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上的發展和創新。要正確看待這項技術,把技術作為教學服務的一種手段。

2、充分做到與傳統課堂的優勢互補

對高中生物教學而言,傳統的課堂說教式教學模式雖然有很多不足,但是在必要的時候其實施的效果也未必比多媒體教學措施差,過分地追求多媒體教學形式,往往可能浪費時間。因此可以考慮對傳統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加以保留,使其與多媒體技術形成優勢互補。

3、教師要不斷學習,更新理念和知識

教師要正確、合理應用多媒體技術,就必須對多媒體技術有更深的理解和認識。透過自身的不斷學習和進修,促進自身理念的更新,以順應時代發展的步伐,保證多媒體技術得到更為靈活的運用。

淺談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篇9

【摘要】 在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實驗教學中,我們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並與傳統教學方法有效結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節約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 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CAI多媒體技術;實驗教學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和普及,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以及網路在醫學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和深入,醫學教育正面臨著一場革命。應用多媒體技術開展醫學各專業的教學已成為必然趨勢。多媒體技術以其綜合處理和控制文字、聲音、影象動畫等多種形式的媒體資訊能力,把知識內容形象、生動、直接地展現給學生,產生的效果是傳統的教學形式所不能比擬的[1]。近年來,根據我院實驗教學的現狀,結合學科自身特點,我們在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教學中將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教學手段相結合,彌補了實驗教學中眾多客觀條件的不足,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了教學質量。現總結如下:

1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我室組織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微生物學、寄生蟲學專家收集和積累多年的資料,優選標本,並參閱國內外有關資料,編寫了常見細菌及有關病毒、醫學原蟲、醫學蠕蟲、醫學節肢動物等章節(尤其是寄生蟲學)的實驗教材,其內容包括染色標本和活體標本,病理標本和患者照片。我們透過實物、影象、照片、錄影闡明各種常見寄生蟲的發育過程、致病機理以及中間宿主和傳播媒介。我們根據實驗課的內容要求,選擇結構完整、清晰的病原標本,將相應的典型結構分別從肉眼、低倍鏡、高倍鏡等不同角度進行顯微照相,透過計算機對病原標本進行採集處理後,展示的標本結構清晰,形態栩栩如生,使學生對形態難辨別的病原標本一目瞭然,易於記憶和掌握。我們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有關的實驗專案內容進行示範、講解,使學生先從電視顯示中觀察到往常難以找到的病原體,以直觀、形象、動態等多感官特點彌補了傳統實驗教學中無法獲取的教學效果,改變過去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學習興趣,提高了實驗教學質量。

2 拓展教學內容,最佳化教學過程

近年來,隨著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和發展,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日新月異,不斷湧現,使得教學內容增加,學生負擔過重,教師勞動強度增大,傳統的實驗教學內容、形式、方法和手段又難以滿足教學需要。我們積極地開拓醫學教育的新思路,大力推動高新技術在教學一線的應用,綜合應用顯微攝像系統、電子計算機技術、電視錄影等多媒體技術,大大地拓展教學內容,最佳化教學過程,使抽象、複雜的內容具體化,節省了大量的講解時間。使學生在多媒體實驗室提供的立體模型和模擬動畫等方面的綜合作用下,學會觀察,掌握辨認各種病原體結構的技巧[2]。應用多媒體開展教學,既使教師備課的效率提高和質量改善,使教師能騰出更多的精力去進行科研和提升教學能力,同時又保證了學生接受高質量的授課資訊,大大地提高了單位時間內的教學效率。

另外,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是生命科學中發展較快的學科,新的病原體不斷被發現,病原微生物學的基礎理論不斷充實深入。計算機網路的快速便捷、時效性,可為醫學微生物學教學不斷補充新鮮的血液,教給學生最新的知識,彌補了教材更新慢的缺點。如SARS冠狀病毒、禽流感病毒等是近幾年新出現的一些對人有致病性的病原微生物,但是這部分內容在《醫學微生物學》教材中是沒有的,我們透過計算機網路可以方便快捷地得到這些新資料,並及時傳授給學生。

3 節約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效率

病原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直觀性很強的學科,以往的教學形式是以小班實驗教學為主,在當前高校普通擴招,學生人數成倍增加,教學資源(如大體標本、玻片標本等)嚴重短缺的新形勢下,採用單一的傳統教學手段很難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擴充了資訊量,為病原生物學實驗教學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援和理想的技術手段。它節約了教學時間,較好地解決和緩解了近年來迅速擴大的教學規模所帶來的學時少、教學內容多的矛盾,加快了知識傳遞速度。由於多媒體課件可以替代大量的掛圖、幻燈、投影、錄影、實驗和臨床病例示教。如電鏡是觀察微生物形態的最好裝置,但目前許多醫學院校微生物與免疫教研室尚無這類裝置,我們利用收集到的細菌、病毒的電鏡照片製作成課件,設定成迴圈播放模式進行實驗教學,效果顯著。如在細菌的形態與特殊結構觀察實驗中,細菌的莢膜往往難以辨認,但透過讓學生觀看電鏡照片,就較容易區分莢膜結構;又如一般用光學顯微鏡看不到細菌菌毛,我們將菌毛電鏡照片進行投影,讓學生觀察。透過這些手段均大大節約了教學資源和成本,滿足了教學要求,提高教學效益。

綜上所述,多媒體技術在病原生物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已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它具有可視性、互動性、靈活性和多樣性等特點,顯示了強大的優越性,推動了教學改革,提高了教學質量,受到了廣大師生的普遍歡迎。但多媒體技術並不是萬能的,其在教學的許多方面是借鑑了傳統教學手段的作用與功能,並在其基礎上不斷地加以發展和提高,而傳統的教學手段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積累了豐富而行之有效的經驗和方法,具有簡單、便利、經濟、適用範圍廣等特點,為廣大師生所喜愛。教學手段多樣化,對於提高教學效果非常重要,不同的教學手段具有不同的教學功能。因此,我們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應結合實際需要,將多媒體技術與傳統的教學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才能極大地推動醫學教學手段和方法的改革,培養出適應新世紀需要的實用型醫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