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我們的校園》教學實錄

《我們的校園》教學實錄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參與多種活動,加深理解所學知識,並滲透統計思想。

2.讓學生透過各種活動體驗,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能從實際生活中提出數學問題並能運用不同方法進行解決,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創新意識。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14~115頁。

教具、學具準備

錄影片、接力棒、小跳繩、籃球、沙包、統計彩圖、笑臉圖等。

教學設計

談話引入

師:現在小朋友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了,你們喜歡我們的校園生活嗎?為什麼?

[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以談話的方式營造出寬鬆、和諧的氛圍,將學生帶進課堂之中。]

生:在這裡我們可以學到知識。

可以交朋友。

可以做遊戲。

……

師:小朋友說的不錯,我們的校園生活的確是多姿多彩的,不僅能學到知識,交到好朋友,還能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

師:小朋友你們都看到過哪些校園活動呢?

生:我們看到跑步;看到過打籃球……

師:你們參加過什麼課外活動?

生:我們參加過跳繩;我們做過擲沙包的遊戲……

師:今天我們接著熟悉“我們的校園”(板書課題)。

播放錄影,回顧知識

1.放錄影:出現美麗的校園,多種校園活動(有跳繩,有跑步,有打籃球……)

[設定情境,鼓勵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允許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師:從校園裡你們都看到了什麼?想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生:我想知道跳繩的一共有多少人?

師:這個問題誰來答?

生:共有10人,我是數出來的。

生:我是算出來的,我看到男生有5人,女生有5人,加起來是10人。

……

師:小朋友解決問題的方法真不少,有的是數出來的,有的是算出來的,最後都得出參加各項活動的總人數。下面我們到室外去做各自喜歡的活動,然後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參加每項活動的`總人數。

嘗試統計,感知統計,滲透統計思想

1.室外活動,分組嘗試統計。

在教室外有五個活動場地,第一個是接力跑,第二個是跳短繩,第三個是拍皮球,第四個是擲沙包,第五個是遊戲(轉移目標),大家可以任意結合在一起進行活動,每組選一個組長負責。活動5分鐘後,統計出本組的人數,選代表來彙報本組的統計方法。

2.各組彙報統計結果。

跳繩組彙報:我們組有12人參加。有的是用數的方法;有的是根據分工的不同來計算的,有6人記數,6人跳,合起來是12人,我們貼出12張笑臉。(把彩色笑臉貼在空白圓上)

擲沙包組彙報:我們的問題是“一共有多少人擲沙包?”我們每人一張笑臉圖,一張一張數出來共8張,有的是一組一組地數,一組有4人,兩組應該是8人,我們貼出8張笑臉。

……

[把課堂教學由室內延伸到室外。在學生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在合作中嘗試簡單的資料收集,使學生在玩中學,樂中悟。]

3.觀察統計圖,回答相關問題。

師:大家看這幅你們自己整理的活動笑臉圖,多漂亮呀!這實際上也是我們活動情況的統計圖。從圖中我們能清楚地瞭解到咱們班小朋友都開展了哪些活動?(5項活動)

哪些活動最受歡迎?哪項活動參加的人數最少?

跑接力和擲沙包的一共有幾人?

跳短繩的比擲沙包的多幾人?

[由學生觀察笑臉統計圖,使他們初步瞭解統計的用途和意義,獲得初步的統計知識。]

4.想一想,你還能提什麼問題?

a.同桌兩人先互相提問,然後解答。

b.一人提問,全班解答。

全課總結

今天透過開展活動,小朋友又重新認識了我們的校園。透過大家的努力,把我們的活動作了清楚的統計,還會根據活動的情況提出一些數學問題,並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解決。小朋友真能幹!

課堂中或課外再次實踐

下面,老師還有個任務要交給小朋友,你們能完成嗎?開啟書第114頁,請大家把書中的活動也作一下統計,並把第115頁中的笑臉塗上顏色,試著回答問題和提出問題,好嗎?

板書設計

教學設計說明

“我們的校園”是一節實踐活動課,它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的收尾篇,是在學生有了對新教材內容認知後進行的綜合運用活動並含有統計思想的滲透。由於本節課無論從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給人以全新的感覺,因此,本著《標準》的新思想、新理念及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在教法的設計上和課堂教學的呈現方式上都作了大膽的嘗試,由課堂內的教學擴充套件到課堂外的教學。以流動的場面,達到動與靜的最佳結合。本節課重在學生的體驗、參與。在學生互動中,使學生感覺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並會從實際生活中提出數學問題,運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決,同時在學生的合作中初步感受統計知識。

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具有以下特點:

1.以“情”、“趣”開路。

老師以聊天、談話的方式引出學生熟悉的場景,從而使學生輕鬆地進入課堂,拉近師生間的關係,為課堂教學建立良好的開端。

2.動與靜的結合,生生互動的形式使學生彷彿置身於教室外。

先播放錄影給學生以形象具體的瞭解,再安排學生自由結合開展所喜歡的活動。在學生的活動體驗中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也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觀察、組織、交往等多種能力,較好地實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達到遊戲中學習的目的。

此外,把課堂教學由室內延伸到室外,也給學生以新奇的感覺,使學生嚮往學習。

3.學科交融,易於學生情感的渲染。

由於課堂教學呈現方式上的變革,使單一的數學課與體、音、美進行有機結合,給學生的身心以美而舒展的渲染。在此情景中更易於學生去感受知識,領悟知識。

專家評析

“我們的校園”是一節實踐活動課,是實驗教材最有新意的內容之一。它打破了教材傳統的呈現形式,提供給學生的是他們喜愛的、熟悉的場景,同時具有挑戰性。範老師這節課,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設計了室內室外相結合的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形成問題意識,培養從多角度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學會與人合作、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在活動中還潛移默化地使學生受到收集資料、根據資料提出和分析問題等統計初步知識的教育。本節課的教學主要有以下特點。

1.新。首先是引入新。上課開始,教師以語文課的口語交際形式親切地和學生們談論校園以及校園的活動。引出課題“我們的校園”。第二,展開教學活動新。播放錄影展示校園情景,讓學生觀看錄影,從活動中提出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並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是《標準》中提出的培養目標。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應從一年級開始抓起,讓學生不斷經歷從生活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提問題的意識會逐漸增強,創新意識也會孕育而生。第三,室內外結合方式新。改封閉安靜的數學課堂教學為開放式的室外體育活動,給學生以全新的感覺。在學生觀看錄影,初步經歷收集資料的基礎上,把學習活動延伸到室外,給學生5分鐘自由選擇參加遊戲活動……“統計”成為遊戲的組成部分,讓學生在玩中學習。人人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去,喜愛數學之感油然而生。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體現了新的教學思想和方法。

2.活。活用教材,把書上靜止的場景變為真實的活動。學生在活動中互相合作,形成師生、生生互動的局面。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收集參加活動人數的資訊,並作了清楚的記錄。之後,透過交流,用塗色的方法制出統計圖。再讓學生看圖提出問題並解答。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活躍,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合作的意識。

3.實。全課各項教學活動實實在在。以學生對校園的瞭解入手,讓學生根據錄影提出問題,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參與某項遊戲活動並進行資料的收集,以小組為單位向全班彙報、交流,完成簡單形象的統計圖……學生經歷了收集資料的過程,經歷了看圖提出問題的過程。學生在每項活動中都在動腦思考、動手做、動口說,真正在“活動”。

總之,這一節課“情”“趣”交融,學科滲透,動靜結合,給學生創造了活動空間、觀察空間、思維空間,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