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端午節

端午節的由來教材分析

端午節的由來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介紹了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由來。

課文首先介紹了五月初五端午節的一些習俗——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插艾葉等,然後說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著名的詩人屈原的,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課文的第3、4自然段講屈原遭陷害被流放到南方。秦國攻打楚國,佔領了楚國的首都,屈原萬分悲憤,就在五月初五投江自盡了。這部分內容集中表現了屈原的愛國精神。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著名的詩人,他忠誠愛國,很有才幹。輔佐楚王實行的一系列改革使國家漸漸強盛起來,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深受百姓愛戴。但他卻遭到權貴的誣陷,被楚王流放到南方。但他仍然熱愛祖國,關注人民的.疾苦,寫了很多愛國詩歌。楚國被秦國侵佔後,屈原萬分悲憤,在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盡。

課文第5、6自然段講屈原投江後,楚國百姓十分悲痛,想出各種辦法祭奠他。得知屈原投江後,老百姓先是“放聲大哭”“他們像潮水一樣湧到屈原投江的地方”,說明百姓十分愛戴屈原,來救他的人很多。接著講人們沒有撈到他的屍體時,又把“大米、雞蛋”等食物投到江裡祭奠他,祈禱江裡的水族不要傷害屈原的屍體。有人還把雄黃酒倒進水裡想藥昏蛟龍,使它無法張口。這些都體現了人們對屈原的愛戴之情。然後講有人夢見“屈原的容顏十分消瘦”,大家想出了往江中投粽子的辦法,讓屈原能夠吃到。以後每年五月初五,人們祭奠屈原都往水中投粽子,這一天也逐漸成了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

課文最後一自然段講人們祭奠屈原的活動,逐漸演變為今天人們在端午節吃粽子和賽龍舟等習俗。

課文有些內容為學生所熟悉,如端午節的一些習俗。有的內容學生不太清楚,如端午節的由來及其意義。這有助於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發他們的探究心理。

課文的插圖表現的是屈原大義凜然地站在江邊的情景。

課後編排有三道思考題。第1題是朗讀課文。第2題要求用自己的話說說端午節的由來,練習複述課文。第3題是詞句訓練,體會如何把句子寫得生動、感人。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了解端午節的由來,複述課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