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重疊問題的課後反思

重疊問題的課後反思

《重疊問題》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級數學教科書第104頁例1。是三年級下冊開始新增設的一個內容,涉及的重複問題是日常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數學知識。教材編排的意圖是藉助學生熟悉的題材,透過統計表的方式列出參加語文小組和數學小組的學生名單,和實際參加這兩個課外小組總人數不相符合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滲透並初步體會集合的有關思想,並利用直觀圖的方式求出兩個小組的總人數。集合是比較系統、抽象的數學思想方法,對於三年的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我對教材的理解是這樣的:讓學生透過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題材去初步體會集合思想,學生只要能夠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就可以了。本節課設計時我立足於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出發,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透過觀察、操作、實驗、推理、交流等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不同的方法中選擇最優方案,初步體會集合思想。

設計教案前,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如何使讓學生水到渠成地去解決重複問題,使學生不是在模式上會做,而是在理解上會做。如果學生頭腦中沒有經歷建模的過程,沒有很好的直觀依託,強塞給學生的東西也就形同如空中樓閣了。

在課堂上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激發學生興趣。

在開課前圍繞本課教學內容,讓學生猜一個有重疊問題的腦筋急轉彎為交流內容,“兩對母女一起去看電影,是他們只買了三張票,便順利地進了電影院,這是為什麼?”這樣為下面的教學打下了基礎。

二、靈活處理教村。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教學內容稍做改動,我選擇更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題材——現場調查學生喜歡蘋果、香蕉的情況,這樣處理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問題自己身邊。

三、培養學生收集、整理資訊的意識和能力。

我設計了一個“站一站”的遊戲,請4名學生按類別站到兩個圈內。再讓學生髮現問題,討論交流,重新梳理重複名字的拿去過程,直觀形象地揭示人數多出來的原因所在。巧妙地設定一個讓學生一下就找出喜歡蘋果的學生,使畫出集合圖水到渠成 。讓學生進一步感受體驗到集合圖的直觀形象,簡潔明瞭的作用

四、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思維的嚴謹性。

在交流集合圖各部分的含義時,讓學生充分理解“只喜歡蘋果的,只喜歡香蕉的,既喜歡蘋果的,又喜歡香蕉的。”含義。注重培養學生思維的嚴謹性。在解讀韋恩圖的過程中,我很注重學生表述各部分的意思。紅色圈是表示“喜歡蘋果的人數”,黃色圈是表示“喜歡香蕉的人數”,中間的部分表示“既喜歡蘋果的,又喜歡香蕉的人數”,讓學生明白這中間是表示兩樣都喜歡的人數。而去掉兩樣都喜歡的.部分後就是“只喜歡蘋果的”和“只喜歡香蕉的”。多了一個“只”,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意思完全不一樣。在探討計算方法時,讓學生比較三部分相加求出總人數,和兩部分相加再減去重疊部分求出總人數。兩種方法各個數表示什麼。

五、培養學生根據實際情況解決問題的能力。

調查另外兩組同學喜歡的情況。老師在地上和黑板上分別畫了一個集合圖,讓學生喜歡什麼就站在哪個圈裡,再把自己的名字寫在黑板上的圈裡。這樣透過站一站,自己畫一畫集合圖,變式,再計算,進一步瞭解各部分意義,以及解題方法的最佳化。

六、分層練習,拓展延伸,形成能力。

先是出示孩子們熟悉的例1。再出示有一個重疊問題列成算式是“9+8-3=”,讓學生找找生活中的事例來編題或畫圖來表示。這樣既能讓學生進一步感知重疊問題在生活中的現象,同時又使學生自主想象。

本節課存在的不足之處:

1.關於重疊問題數學模型的建立還不夠。

2.是教師對學生的思維瞭解不夠透徹,在鞏固練習部分設計不夠充分。

3.在教學新課時,總結不夠,沒有給學生留有足夠時間建模。

4、在上課過程中,教師的語言不夠簡練。

任何一堂課在反思的時候,都有成功點也有不足和遺憾。不足和遺憾並不可怕,更多地反思如何更好地運用教學策略完成教學目標才是我們需要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