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市場營銷

中小企業市場營銷創新探討論文

中小企業市場營銷創新探討論文

摘要:中小企業市場營銷過程中存在著營銷理念與現實脫節、對於市場環境分析不透徹、營銷手段落後、營銷人員隊伍建設不完善等問題,根據市場環境的需求和企業的自身特點在中小企業市場營銷過程中加強營銷創新和風險管理能夠有效增強中小企業的競爭實力,有助於中小企業價值的實現。

關鍵詞:市場營銷創新;風險管理;中小企業

營銷創新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取得成功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期中小企業結合自身的經濟實力和市場環境的變化,尋找營銷創新關節點,促進企業價值的實現和企業的長久發展。在新時期,中小企業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也蜜娜琳著營銷風險,中小企業在營銷創新過程中應該採取合適的對策來降低營銷風險,做好風險管理,以增強企業的地域風險能力。

一、中小企業市場營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中小企業的營銷理念與現實脫節

在傳統的計劃經濟時代,產品相對潰泛,企業進行營銷活動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因為企業生產的商品往往供不應求。但是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企業的生產經營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產和銷售之間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密切,營銷工作的順利進行能夠有效避免大量產品的積壓,加快企業資金流動。中小企業陳舊的營銷理念無法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無法滿足新時期消費者對於企業的多樣化需求,限制了中小企業的長足發展。

(二)中小企業對市場環境分析不透徹

中小企業的決策者需要對於消費者具有透徹的分析,清楚的瞭解消費者的消費愛好和消費需求才能夠保證其決策的正確性。[1]中小企業的管理者在進行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由於缺乏必要的調查和分析,導致企業生產的產品與市場需求之間存在差距,供不應求和供過於求都不利於中小企業的發展。市場經濟環境瞬息萬變,中小企業生產經營管理者需要對市場環境和消費者的需求進行深入的調查和研究,把握市場發展方向才能夠有效規避企業經營過程中的風險。

(三)中小企業的市場營銷手段落後

中小企業在新時期應該注重營銷手段的創新,藉助新的媒體平臺進行營銷活動,將新興的營銷策略進行組合使用以達到更好的營銷效果。傳統中小企業經營者依然使用傳統的營銷策略進行營銷活動,依靠價格策略、產品策略和促銷策略等傳統策略在網際網路時代進行營銷活動主動了中小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要受到制約,其發展受到影響。中小企業對於市場開拓和資訊渠道的建構等方面的經驗不足,造成了營銷手段的單一和落後,中小企業的營銷創新收到了影響。

(四)中小企業的市場營銷人才隊伍不足

人才是現代企業發展中重要的資源構成部分,人才是良好的營銷策略的來源,也是支撐營銷策略得到良好實施的基礎。[2]中小企業市場營銷人才隊伍建設不完善,營銷人員流動性過大造成了營銷人才缺失的現實狀況,不利於企業營銷戰略的實施。中小企業缺乏行之有效的可持續人才培養機制,企業在引進和培育營銷人才的過程中存在問題,專業營銷人才的缺失嚴重製約了中個小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營銷創新能力,成為制約中小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新時期中小企業市場營銷創新主要方面

(一)營銷理念的創新

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中小企業要進行營銷理念創新才能夠滿足時代對於中小企業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中小企業的營銷理念創新包括重視知識營銷的理念,崇尚科學營銷;不斷提高企業品牌的親和力,增強消費者對於企業的粘性,重視企業創造性的利用營銷工具進行營銷活動。營銷理念的創新首先需要中小企業經營管理者具備先進的創新理念,才能夠在營銷人員進行大膽創新時給予支援和認可,從而鼓勵營銷工作人員順利開展工作。營銷人員需要掌握先進的營銷理念來進行營銷活動,積極借鑑吸收新時期出現的先進營銷手段和工具,提高營銷創新能力。

(二)營銷手段的創新

衛星營銷。衛星營銷是一種形象的說法,將大型企業比喻為恆星,而圍繞其存在和發展的中小企業則相當於行星。中小企業藉助大型企業的優勢來發展自身,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相互配合取長補短,形成中小企業圍繞大型企業共同發展的形式進行營銷活動。[3]中小企業能夠透過此類營銷方式藉助大型企業的品牌優勢和市場優勢,中小企業為大型企業提供配套的生產配件,完善服務。縫隙營銷。中小企業在與大型企業進行競爭的過程中容易因為資金、技術、人力資源等各方面的劣勢而無法與之抗衡。中小企業應該尋找大型企業沒有發現或者由於大型企業過於龐大而無法靈活發展的市場作為自己的目標市場來發展自身,有效避開直接與大型企業競爭帶來的巨大風險,待自身實力增強之後再與大型企業進行同臺競爭。共生營銷。單箇中小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於劣勢,若干中小企業聯合起來,共同抵抗市場經濟的浪潮,能夠為中小企業的長遠發展帶來良好的機會。共生營銷透過若干家相互獨立的中小企業的聯合,實現在資源配置和專案競爭中的整體價值擴大化,從而有效發揮中小企業的價值,在共生過程中中小企業透過相互學習和交流,彼此借鑑,有利於學習營銷過程中的創新因素,促進企業進行營銷創新。

(三)營銷管理的創新

加強柔性管理。傳統的營銷管理模式使得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缺乏雙向溝通,管理者透過各種規章制度和硬性指標來管理營銷人員,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需要改進的方面無法及時反饋給管理者,造成中小企業的管理效果低下。[4]在新時期,知識和資訊在營銷管理過程中佔據重要的地位,中小企業中知識型員工需要與管理者進行及時溝通,才能夠確保營銷人員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的有效發揮。中小企業的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良好的溝通能夠有效調動營銷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同時增強企業管理者對於營銷人員的理解,有助於管理者實施人性化管理,促進企業營銷管理的`創新。重視整合營銷。整合營銷將多種營銷手段和工具根據其特點和實際需求,在市場環境下進行動態調整,以滿足市場需求和企業發展的需要。中小企業在營銷管理過程中要改善單一的營銷管理方式,以企業價值和消費者的需求為支撐點,對於營銷手段和營銷工具進行有效整合,發揮營銷管理的最大價值。將各種營銷手段進行有機整合能夠促進企業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戰略措施,進行營銷創新,選擇合適的營銷手段進行營銷活動,提高企業的銷售水平,增強企業實現價值最大化。協調企業內外部關係。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不僅要重視自身產品的生產,同時也要重視社會的需求,協調企業內外部管理能夠有效提升企業對於市場需求的把握,從而在生產和銷售產品的過程中實現企業價值和消費者的需求實現動態平衡。增強企業內外部關係能夠有效促進企業對於消費者的需求有更準確的定位和更深入的瞭解,有利於企業營銷活動的創新。

三、新時期中小企業風險管理主要方面

(一)打造獨特的企業文化

文化具有強大的人文力量,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人文力量,也是企業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5]中小企業要打造屬於自己的獨特文化,透過良好的文化氛圍薰陶,激發員工的內在潛能,提高員工的工作主動性。良好的企業文化能夠帶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促進企業內部員工團結協作,眾志成城,降低企業發展過程中出現風險的機率,提高企業抵禦風險的能力。良好的企業問題能夠增強企業員工對於企業歸屬感和認同感,在企業面臨風險時員工具有主人公意識,能夠自覺主動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貢獻力量,提高企業抵禦風險的能力,推動企業長久發展。

(二)啟用企業人力資源動力

人力資源是企業發展的重要資源,中小企業由於發展空間有限,所以面臨著優秀人才流失的嚴重問題,對於中小企業的發展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將員工個人的發展與企業的發展聯絡起來,能夠有效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啟用企業的人力資源,為企業的創新發展提供動力源泉。啟用企業人力資源動力能夠有效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員工的風險意識,使得員工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有效提升企業防禦風險的能力。企業內部每個人的潛能都被激發出來,形成合力,能夠為企業建起堅固的防火牆,抵禦在中個小企業在新時期面臨的各種風險問題。

(三)完善企業管理制度

完善的企業管理制度是企業抵抗風險的制度保證,營銷業務的運作是一項複雜的經濟工程,其中既包含了營銷人員各種專業知識的運用又包含了各種經濟問題的綜合處理,在市場營銷過程中面臨著諸多風險。[6]完善企業的管理制度,對於每一筆業務都記錄在案,加強對於業務流程中諸多環節的掌握,對於客戶有清晰的定位,完善經濟合同和相關協議,保證營銷合同、協議的有效性和合理效能夠有效將營銷過程中面臨的風險控制在出現之前。完善的企業管理制度能夠有效避免企業管理過程中存在的漏洞而給企業的發展帶來風險和危機,有助於在發生風險之前將危機控制在企業能夠接受的範圍之內,並且及時採取合適的方式進行解決,保證企業的長期健康發展。

四、結束語

營銷創新是新時期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是中小企業開拓市場的重要途徑,中小企業要根據市場需求,結合自身特點抓住機會,大膽進行營銷創新,增加市場佔有份額,提高企業在經濟市場上的競爭力。分析中小企業發展實際情況,對於中小企業營銷創新中面臨的風險要及時採取合適的對策進行管控,保證中小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楊思藻.新時期中小企業的市場營銷創新和風險管理[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2,(02):34-35.

[2]楊洋.新時期中小企業的市場營銷創新和風險管理探微[J].市場觀察,2015,(02):255-256.

[3]楊愷鈞,胡樹麗,苗雅婷.中小企業戰略轉型的風險因素識別———基於出口轉內銷型中小企業的案例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2012,(05):344-355.

[4]林平凡.金融危機中珠三角中小企業的挑戰與對策[J].新經濟雜誌,2009,(02):75-81.

[5]祝彥成.武漢中小企業營銷模式轉變與創新研究[J].當代經濟,2013,(21):39-41.

[6]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課題組,李平.“十二五”時期工業結構調整和最佳化升級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0,(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