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業/專業/職能

職業院校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論文

職業院校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論文

摘要:為了提升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文章首先闡述了職業院校學生的特點,然後分析了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最後指出了河北省職業院校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策略。

關鍵詞: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技能型人才

國家出臺系列政策深入推進京津冀的協同發展,為河北省經濟發展帶來了新契機,為我省產業最佳化升級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平臺。與此同時,也使行業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與質量提出了新要求,作為培養技能型人才搖籃的職業教育也將迎來重要機遇期與挑戰期。但值得關注的是,職業院校發展仍存在專業結構相同或相似、專業特色不夠突出、培養目標不夠明確等問題。

一、職業院校學生的特點

職業院校學生的主流思想較為積極向上,他們愛國,充滿熱情與朝氣,樂於助人,勇於拼搏承擔,思想活躍,是兼具危機感、榮辱感與使命感特點的群體。但由於地域、區域、家庭、社會等環境因素、生源型別及個體發展差異,他們兼具如下明顯特點。

(一)文化課基礎較差,基礎課學習興趣較低

中職學生一般為分流學生,高職在專科二三批進行錄取,因此,中高職學生成績較升入高中及高等院校的其他學生成績往往偏低,文化課基礎較差,對基礎課的學習興趣較低,導致其在這型別課程的出勤率、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學習效果都較差。但因中高職院校專業的特點,往往報考此型別院校的學生對技術技能型的專業課學習興趣較高,因此,他們對專業課的學習熱情度較高,且對這型別的課程學習興趣高,進行自我學習探索的能力及課堂表現較好。透過問卷調查發現,由於學生選擇了自己滿意和認可的專業,所以對於現狀的滿意程度和認可度較高,但對專業、專業課與文化基礎課的學習滿意率及不滿意率對比較大,如表1所示。

(二)以自我為中心,組織紀律性較差

95後和’00後的學生個性較強,對於新興事物的接受能力及好奇心均較強,但不夠獨立,不太注意其他人的感受也是這一代學生的顯著特點。因此,他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會主動地積極研究,但對不感興趣的事物往往態度消極,欠缺主動性、積極性,且不願接受集體、紀律的約束,曠課、曠宿、違規違紀現象時有發生,學校雖有相關處理決定,但他們對自己的違規違紀行為及處分不以為然[2]。

(三)抗壓能力較弱

職業院校的學生在中學學習期間體驗了太多的失敗,一些學生會產生自卑感,導致他們對自己的能力有所懷疑,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他們缺乏信心,更有一些學生自暴自棄;他們抗壓能力較弱,遇事不夠冷靜。

(四)迷茫於未來的生活,卻又缺乏改變的動力

在收回有效問卷951份中,研究者發現,學生表示在學習生活中最苦惱的事選擇“社會競爭激烈,就業前途未卜”選項所佔47.32%;選擇“社會變革快,難以適應”選項所佔19.66%;選擇“對專業感到沒有前途,失去興趣”選項所佔11.25%;選擇“想學點東西,但不知怎麼學”選項所佔54.05%。從上面資料分析出他們對於自己的未來前途,感到較為迷茫和擔憂,對現狀存在些許不滿,但又缺乏改變其想法的動力,如圖1所示。

二、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專業的設定與市場的需求脫節,專業重複率較高

目前,在河北省職業院校兩極化現象較為明顯,有些院校能夠及時瞭解市場的需求調研,對專業結構進行調整[3]。但也有些職業院校盲目跟風,不具備辦專業的條件卻低水平重複設定專業,在河北省職業院校之間專業重複率高的現象較為嚴重;還有些職業院校,5年專業設定、人才培養方案無變化、無調整,對市場的需求不瞭解或置若罔聞,以至於出現了招生和就業情況兩憂的局面,甚至有些曾經很火的學校落得合併託管或分流等的局面。有些中職學校雖透過與其他高職院校合作的方式,緩解些許問題,但治標不治本,與市場需求脫節現象嚴重。

(二)專業師資的配備與學生的增速比例失衡,存在因人開課的現象

有些職業院校發展勢頭很猛,學生增速很快,但教師的`增速卻遠遠跟不上,有些增速雖快,但專業教師的比例卻增加的並不高,增加的只是管理隊伍。還有一些學校不是根據市場的需求,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來決定開設的課程,而是根據教師的情況決定開設什麼樣的課程,可想而知,長此以往,教學的質量及人才培養的質量根本無法保證,只會產生惡性迴圈,最終學校的命運也可想而知。

(三)校企合作流於表面欠深度,實習實訓流於形式

目前,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大多數職業院校採取的辦學模式,但有些學校僅為表面合作,在一些職業院校中,可以看到有些企業的儀器或實訓裝置在學校的實訓室中陳列,但透過實地走訪及問卷調查,有些學生表示這些實訓室及裝置僅限於有參觀任務的時候才會開啟,有很多裝置連學生都不知道其用途,對合作的企業學生也表示未曾有到企業實習或實訓,也沒有來自企業的技能型人員來校任教。

三、河北省職業院校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策略

(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設定專業

職業院校為區域經濟建設發展提供服務,當區域經濟結構發生變化與調整,產業最佳化升級時,職業院校應對區域產業結構調整趨勢進行分析,深入行業企業做好調研,使專業設定與市場需求相對接,並與企業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發展做出分析與調整。學校若想長足發展,專業的開設尤為重要。它的設定決定了學校的核心競爭能力,也將直接影響學校的招生就業、學生培養等關乎職業院校生存發展的命脈。

(二)加大師資引進與培訓力度

學校的發展需以結構合理、專業過硬的穩定師資隊伍為前提。目前,職業院校招生較為火爆,隨之而來師資不足的問題在職業院校中也較為普遍,部分學校火爆專業的實訓教師的課時更是達到周40學時以上,與其他專業周14~18學時相比,工作量超負荷,教師教學壓力較大。但這些專業因其專業性較強,加之當地引進人才的相關條件等方面限制,專業教師的引進有時並不容易,因此應適當放寬引進教師的相關條件,加大師資引進的力度,同時因專業的知識更新較快,故需要委派專業教師參加培訓,學習專業領域的前言知識,同時鼓勵教師參加國家、省市大賽歷練,實行“以賽促學,以賽促教,賽教並行”。同時利用校企合作,將企業的能工巧匠與專業師資相結合,互相學習,互助提升,促進專業發展。

(三)加強校企合作,構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

現代學徒制是校企合作一種新模式,它將傳統的學徒制與現代教育有機的結合[4]。是學校與企業的深度合作,透過由企業的師傅與學校的教師聯合授課,將課程學習與工作崗位實踐無縫結合,培養學生技術技能與職業素養的現代職教人才培養模式[5]。以學生特點、認知規律及職業成長規律作為前提,校企雙方共同研製人才培養方案,突破傳統“學校教,企業用”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實現雙主體(學校與企業)育人、雙師資(教師與師傅)開發課程、雙標準(學業與學徒)考核評價、雙導師建設師資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提升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

四、結語

技能型人才緊缺是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全球經濟發展的一大難題。目前我省面臨著大好發展機遇,但經濟發展需以高質量的人才作為發展前提,而技能型人才作為主要支撐力量,其培養質量直接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就要求職業院校順應時代變化與教育發展,勇於創新教育內容與教育模式,與企業密切深度合作,全面提升學生的技能及職業素養,為我省經濟發展提供服務和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李進.關於高職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哲學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10(2):6-10.

[2]王丹,陸中宏.高職院校學生安全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J].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2017,15(1):76-78.

[3]趙建平.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專業建設要有大局觀[N].中國教育報,2015-06-11(2).

[4]陳蒿,韓堡壘.關於“現代學徒制”與“新型學徒制的比較”[J].職教論壇,2015(28):67-71.

[5]沈小碚,雷成良.現代學徒制的探源、踐行及其審思[J].職教論壇,2016(1):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