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服裝/紡織/皮革

服裝設計智慧化趨向及模式分析論文

服裝設計智慧化趨向及模式分析論文

摘要:服裝設計的智慧化作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其設計模式的發展趨向及關鍵問題仍存在模糊性。本文將著重從智慧服裝的設計需求出發,探討技術、面料、結構等維度智慧服裝的設計方法,並就其設計模式展開分析。

關鍵詞:服裝設計;智慧化;需求分析;模式研究

服裝設計的智慧化發展,通常是基於對生命系統的模擬與感知,來構建基於服裝感測技術的雙重反饋機制。智慧服裝設計能夠從感知、反饋與反應中來滿足智慧服裝的設計需求,其前沿技術是建立在服裝材料的智慧化,特別是記憶材料、變色材料、相變材料等;另一方面依託微電子技術和資訊科技,透過柔性感測器、導電材料來實現通訊。智慧服裝作為近年來學界研究的熱點,已經成為當前可穿戴多媒體研究領域的重要課題,特別是隨著感測技術、電子技術、材料科學的發展,為智慧服裝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然而,針對智慧服裝的研究還相對較少,本文將著重探討智慧服裝的設計需求,以及設計模式,並就未來趨勢展開探析。

1智慧服裝的設計需求

智慧服裝設計是以科技為驅動力,並從可穿戴性上來說科技與服裝設計的融合。智慧服裝設計的需求是基於使用者為中心,來將服裝設計與智慧化技術進行平衡。如J.Rantanen等人設計的雪地救援智慧服裝,從滿足極地嚴寒條件下,實現電子元件與服裝美學的融合,並能夠為使用者提供定位、健康狀況監測等;J.McCann等人利用決策樹法來探討智慧服裝設計的需求,主要表現在四方面。一是滿足使用者自身可穿戴需求,從服裝的合體性、透氣性、吸溼性等方面來調節服裝的舒適性;二是滿足使用者的作業需求,如具備與某行業相關的服裝整體和細節設計,便於適當場合、主要活動的作業規律等;三是滿足使用者文化需求,即能夠從穿戴中遵守相關著裝規定,並不影響使用者對其他服裝的穿著需求;四是滿足美學需求,能夠從服裝的顏色、款型、樣式等方面體現潮流等美學特徵,從而為使用者提供符合其需求的智慧化服裝。

2智慧服裝設計的'技術手段及表現

智慧服裝的服裝與科技的發展具有一致性,從智慧服裝開發來看,其關鍵在於新技術的運用來滿足智慧服裝的設計目標。

2.1柔性設計技術

所謂柔性設計技術是基於生物醫學實現智慧服裝設計的一種應用,透過在面料中嵌入電子系統線路,並與腰帶、襯衫等其他服裝共同構成微電子接受、通訊系統。如利用感測外套來改變服裝的情境感知能力,實現對不同運動需求下的具體操作。在科技運用中,這些感測器與面料的結合,還可以與電腦相連,滿足資訊儲存與互動。如雪地救援智慧服裝,內建GPS定位系統及電子指南系統,便於穿著者根據自身需求來定位,並獲取極地氣象資訊。在感測器技術中,一方面從內建的光線、聲音脈衝裝置來獲取異常資訊,並觸發相應報警資訊;如果使用者在1min中取消報警,則訊息被取消;否則則透過全球移動通訊技術向外傳送警報資訊。

2.2智慧服裝面料設計

從智慧服裝的發展來看,智慧面料設計對於提升智慧服裝的舒適性具有重要作用。以雪地救援智慧服裝為例,內衣、背心、褲子等,其材料多采用針織技術,並透過相變材料來調節體溫,提升舒適度;在外套材料上,利用聚四氟乙烯材料來製作錦綸布,不僅具有抗破壞性,還具有耐磨性,吸溼性等。當然,智慧服裝設計在功能上可以利用面料設計來保障合體性,改善智慧服裝的美學效果。如軍用服裝中採用面料分層技術,內層材料具有吸溼透氣、快乾、導汗等功能,外層面料具有隔熱、保溫,且能夠與周圍空氣形成平衡。可見,智慧服裝的設計目標在於從科技運用上、面料設計上來滿足人的不同需求,最大化增強服裝的舒適性。

2.3智慧服裝造型設計

從造型設計來看,智慧服裝的研究較少。如L.Li等人透過研究醫療智慧服裝,利用針織技術來設計經皮神經電刺激智慧服裝,能夠滿足醫療智慧服裝的治療效果。在選型上比正常服裝小,並透過肩線前移、縮小領圍等方式,便於襯衫上的電極能夠刺激人體穴位;在縫製上採用手工方式,以保障服裝滿足患者的身體需求。另外,S.F.Rogale等人透過研究自動熱防護功能的智慧服裝,從夾克造型應用中來制板,製作出滿足特定活動需求的舒適性夾克。在智慧服裝設計上,多依賴於市場需求來融入智慧化技術,在造型設計上,也需要根據使用者需求變化來匯入相應的結構設計方法,使其更具綜合功能性要求。如草地消防服裝,首先要考慮其生產條件、安全性及穿著舒適度,並保障各運動關節點不同部位之間的關係協同。如在服裝細節設計上,要注重襠部的彈性,能夠滿足活動需求;在拉鍊設計上採用魔術貼;在腰帶設計上增加可調節設計,如鬆緊帶等。

3智慧服裝設計的效果評價

智慧服裝在設計上不僅要求滿足使用功能,還要從智慧服裝的電子模組、整體效果上具備舒適性、可用性。由於電子技術本身的特點,對於智慧服裝設計還需要透過檢測,確保各項模組達到相應要求。如對於雪地救援智慧服裝,不僅要進行洗滌測試,電子模組測試,還要透過真實的使用環境,來測試其整體效能。在單一電子技術測試中,透過配置相應的測試模組,將至效能測試結果進行分析,來獲得智慧服裝的電子技術穩定性。在真實環境測試中,透過模擬各類真實使用環境,如滑雪環境、機動雪橇作業方式等,對可能觸發的報警系統進行綜合測評;另外,對於雪地救援智慧服裝的電池能耗進行測試,對其使用者介面及導線穩定性進行最佳化。在老年智慧服裝測試環節,一方面透過問卷調查方式來獲得使用評價,另一方面透過對智慧服裝使用者需求分析中,特別是穿著後評價,其喜好程度、使用建議進行分析,來獲得相應的改進思路。由於智慧服裝在使用領域、功能設計上存在差異性,對使用者需求的分析,以及對智慧服裝的測試也不盡相同。總體來看,智慧服裝的測試與評價可以採用分級式體系,從基礎物理分析、電子測試、氣候適應性、服裝舒適度及服裝現場試驗等方面來獲取全面評價資訊,為最佳化智慧服裝設計模式提供參考。

4智慧服裝設計的趨勢

透過對智慧服裝設計的分析,在未來發展趨勢上,智慧服裝重點在於技術創新,特別材料科學、電子工程的發展,為智慧服裝設計提供了技術支撐。同時,智慧服裝設計模式的研究,將會更加關注智慧服裝的開發與評價,特別是從人的需求、行業發展上,透過運用多學科交叉研究,推進智慧服裝設計商業化、大眾化發展。國外在智慧服裝設計領域,一方面從智慧服裝的功能上滿足專業性要求,另一方面從健康、時尚、綠色環保等方面來推進智慧服裝的市場化發展。另外在特殊領域,如軍隊、救援、防護等行業,智慧服裝設計將在智慧技術提升是行滿足特殊性要求。我國對智慧服裝的研究還處於探索階段,未來將著重從提升智慧服裝的穩定性、可靠性,以及智慧服裝的互動性上,圍繞使用者需求,加強學科交叉與重疊,突出智慧服裝設計的技術性,來提升我國智慧服裝的自主研發水平。

參考文獻:

[1]田苗,李俊.智慧服裝的設計模式與發展趨勢[J].紡織學報,2014(02).

[2]王軍,陳曉玫,穆芸,李曉久,潘力.智慧紡織品的內涵、設計及其應用前景分析[J].武漢紡織大學學報,2015(01).

[3]夏帆,劉翔.基於服裝設計要素和法則的智慧配搭設計[J].紡織學報,2015(07).

[4]易莉莉.智慧服裝的貼心設計及其發展潛力分析[J].毛紡科技,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