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雕塑

雕塑學習對學生藝術創造力的培養論文

雕塑學習對學生藝術創造力的培養論文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勢下,素質教育的實施和推廣迫在眉睫,作為素質教育實施手段之一的藝術審美教育發揮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本文試圖從審美教育的角度,藉助藝術美育中雕塑的學習來談談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一點體會,以供大家共同探討、推進素質教育的大力發展。

[關鍵詞]:審美教育;藝術教育;美術教育;藝術創造力; 藝術鑑賞力;形象思維;自我意識功能;創造理念

在整個審美教育中,藝術的審美教育佔據著十分突出的地位。雕塑則是最具視覺直觀性的一種美術藝術教育,美術教育教學任務之一是培養學生的藝術創造力,而雕塑則是培養學生藝術創造力最直觀最有效的一種形式。因此,在中學美術教學中,我很注重利用雕塑課的學習來培養學生的藝術創造力。

首先,利用對雕塑理論知識的瞭解學習來培養學生的藝術創造力。

雕塑是用固體材料製作的佔有三維空間的立體的藝術品,它的表現形式一般分為兩種:圓雕與浮雕。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賞。手法與形式多種多樣,有寫實的、也有裝飾的,有具體的、也有抽象的,有戶內的、也有戶外的,有架上的、也有大型城雕,有固定的、有活動的,有著色的與非著色的等。內容與題材也是豐富多彩的,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動物、靜物等。材質上更是多彩多姿.有石質、木質、金屬、泥塑、紙張、橡膠、植物等。瞭解雕塑的基本理論知識首先讓學生產生一種立體的三維空間概念,形成一種多元化多角度的空間創造思維形式,創造想象力得到無限制發揮。

培養藝術創造力是藝術課程教學的最高要求,雖然普通中學的藝術教育並不要求培養有創造力的專門藝術人才,但是在藝術課程的教學中提出這一要求,則是為藝術美育的根本性質所決定的。事實上,在中學美育中對學生藝術鑑賞力的培育中就以經包含著創造力的培養。因為“學習藝術理論知識、欣賞藝術作品的經驗影響到創造性形象思維的發展。藝術作品是複雜的、獨一無二的現象,能導致思維的多樣性和深刻化,使感覺以及用文字或其他形式表現感覺的能力得到發展。對語言特別是對藝術語言的感覺以及幻想、想象力都會得到發展,創造性的對待生活的能力、用這種或那種藝術材料表現自己的思維、感受和心緒的能力也會提高。”① 這也就是說,透過雕塑審美教育實踐,不但可以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各種感受能力得到發展,而且透過創造性地對待生活的能力開拓,各種雕塑材料的掌握和運用,以及隨著這方面經驗的日積月累,必將使學生在創造力方面取得長足的進步。

其次,透過欣賞雕塑作品,引發藝術興趣,激發創造熱情,培養藝術創造力。

透過欣賞著名雕塑作品,引發學生的興趣,喚起和發展他們潛在的審美需要,激發學生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藝術創造熱情。例如:欣賞我國古代石窟雕塑中的高浮雕可有一種對比強烈突出的視覺效果,淺浮雕給人一定的體量感和起浮感,線刻以光代筆,其微妙的起伏變化給人一種淡雅含蓄的美感。欣賞法國近代著名的雕塑家羅丹的《思》,當我們看著這正沉浸在沉思中秀美而淳樸的女性形象時,就會被這塊粗糙的石頭上僅有頭部的美麗女性所吸引,會隨著她的沉思冥想而馳騁自己的想象。而欣賞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傑出雕塑家義大利的米開朗基羅的代表作《大衛》,又給我們以另一種精神和美的感受,作者賦予這一西方美術傳統題材以新的生命,我們看到的是少年英雄大衛正準備戰鬥的極富英雄氣慨的青年`巨人形象,完美的人體造型和雄健有力充滿激情的藝術形象,使我們進一步領略到這一世界傑作的藝術魅力。而欣賞《維納斯》又會領悟到一種體態萬方、莊重典雅的美感體驗。所有這些雕塑都來源於平常生活中一個思考的神態,一位英雄少年的形象、一個美麗典雅的人體,但卻給學生一種震憾心靈的美感體驗,使他們從中懂得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哲理,從而引發他們潛在的藝術興趣,激發他們的藝術創造熱情。

培養藝術興趣,是培養藝術創造力的`前提和基礎,只有當學生對藝術發生濃厚興趣,以積極主動參與的熱情態度去接受藝術教育和薰陶,感受才會深刻,體驗和想象才會豐富活躍,並且變的富有創造性。②

例如七年級美術第一冊第四課中選編的幾個泥塑作品,對學生藝術興趣的培養就有很大的作用,其中,四川成都天回山出土的東漢陶塑“擊鼓說唱俑”就極具代表性,教育學生可以從欣賞其表情來領悟人豐富的表情變化,從模仿哭臉和笑臉、憂愁臉和發怒臉來調動學習興趣,仔細觀察同學們在表演過程中五官的細微變化激發表現創造熱情,尋找創造靈感。用泥塑人頭像來表達人的各種表情,體驗創造帶來的愉悅和成就感。

欣賞高中美術中的世界雕塑經典作品《維納斯》更能說明這一點,《維納斯》是希臘時期的作品,是美與愛之女神,她體現著女性的溫柔、美麗和永恆的青春,她既貌美婀娜、體態萬方、又莊重典雅,無論從那個角度看都有其統一而富於變化的美,她那安詳自信的眼神和稍露微笑的嘴唇,給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的感覺,她豐腴飽滿的軀體和端正大方的容貌體現了內在的教養和美德。烏斯賓斯基的小說《舒展》生動的描述了一位教師在觀賞了維納斯雕像後自我心靈的一段剖白:當他平生第一次瞥見維納斯雕像時,這位鄉村教師的心靈不由自主地掀起了劇烈的震撼,他強烈的意識到自我生命的貧乏,精神的乾涸與枯竭,從而體驗到人的真正生命以及由此所帶來的巨大歡樂,也正是這座奇蹟般的雕像,使他舒展開了被現代生活揉皺了的靈魂,並給予他這種靈魂舒展開來的無限歡樂,從而他以極大的熱情全身心投入到藝術創作中,去為生活創造美

所以,雕塑這種藉助於他人解剖自我,又把自我當作物件來審視的自我意識功能,無疑是促使人在對自身的關照、反思中心靈境界產生飛躍的重要精神階梯,也是人以極大熱情興趣進行創造的精神動力。黑格爾在關於對藝術的哲學表述中一再重申:“藝術的真正職責就在於幫助人認識到心的最高旨趣,並以極大興趣去創造” 。③

再次,在雕塑作品創作過程中培養藝術創造力。

西方現代美術教育理論中的工具論代表人物杜威認為“教育即生活,生長或經驗改造,”④ 主張把課堂變成學生活動、操作、體驗、創造的樂園,把美術教育作為學生創造力發展的工具。著名藝術教育者、藝術理論家、評論家裡德認為:“藝術教育的目是促使學生自發創造力與人格自然成長”.⑤ 這些觀點都達到了共識,即學生的創造力在藝術教育課堂上透過直觀的接觸製作作品而逐漸得到發展。

在雕塑創作中學生會獲得視覺直觀可視性,感覺觸控立體性的直接親身經驗體驗。在利用不同材質製作圓雕和浮雕的過程中,利用其已具有的創造思維和經驗體驗,在創造熱情的推動下,形成新的創造理念,推動其創造力的發展。

例如,在學習了七年級第四課雕塑理論、欣賞了“擊鼓說唱傭”之後,我讓學生大膽發揮想象力,勇敢的實踐,用誇張變形的手法完成第五課的內容“雕塑自己的形象”的創作。學生們都創作的非常出色,天才般的創造力得到了空前的表現。

藝術創造力是一種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是按照美的規律創造性的對待生活的能力。而雕塑課程的教學所擔當的美育任務正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藝術創造力。因此,只要有目的地把握好雕塑課的教育學習,就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藝術創造力。最終達到藝術教育的目的。

參考書目:

(1) 引自庫沙耶夫主編《青少年審美教育》東方出版社1990年版。

(2) 引自《美育學概論》杜威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 摘自黑格爾《美學》第一卷,商務印書館1979年

(4) 摘自《美育學概論》杜威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5) 摘自《美育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