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初中語文教學怎樣重視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論文

初中語文教學怎樣重視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論文

【摘要】我們的語文課堂應讓怯懦的人勇敢,讓無能的人有能,讓無知的人有知。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不能“一堂言”,應該成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關鍵詞】語文課堂;口語交際;組織者;引導者

口語交際教學的實施和落實,並非像人們想象的那麼簡單,那麼美好。有的教師把它當作教學的附庸、課堂的點綴,成了語文教學中可有可無的一項內容。綜合性學習中的口語交際,許多教師更是忽略而過,或者只是提一提,說一說,不組織收集資料,開展活動。究其原因有兩方面。教師方面:一是對“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認識不夠。沒有認識到口語交際的重要性;二是教師愛唱獨角戲,不給學生“說”的機會,一上課就滔滔不絕地從字詞句篇講到語邏修文,學生聽得昏昏欲睡。課堂死氣沉;三是教師不能尊重學生的“說”,若學生髮言時聲音小或結結巴巴,或語無倫次,有的教師往往大為不滿,或者怒斥一番。學生方面:口語訓練的障礙主要是由性格、能力、情緒、心理引起的。

針對上述原因,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我們應當採取以下教學策略。學習“新課改”理論,轉變落後的觀念。我們教師面對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大好機遇,應加強對語文新課程理論的學習,迅速轉變觀念。放膽讓學生去“說”去“道”,讓學生在廣闊的生活海洋中、在具體的語言實踐中學會“說”學會“道”。確立主體地位,建設富有活力的課堂。

錢夢龍曾說:我們的語文課堂應讓怯懦的人勇敢,讓無能的人有能。讓無知的人有知。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不能“一堂言”,應該成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一、口語交際課中的口語交際訓練

現行蘇教版課標教材關於口語交際分兩個系統安排,一是與閱讀結合在一起,在部分課文後的“研討與練習”中安排了近二十次口語交際練習,二是與綜合性學習結合在一起,每冊教材安排大小綜合活動共六次,且都與本單元的主題和課文內容密切相關,其中都配置了關於口語交際方面的內容。教材為每次口語交際活動都提供了一個話題,綜合性學習中的口語交際還設計了一定的情境,有的還給予了必要的示範和引導。語文教師應上好每一次的口語交際課。教師在口語交際課堂上既是組織者,更是參與者、引導著和促進者。教師要在明確口語交際目標的前提下,找準每次訓練的重點、難點,合理選擇訓練方法,安排訓練步驟,每次訓練前,都必須向學生提出具體要求,組織學生精心策劃,把具體的任務落實到每一個學生,並且注意口語交際方法的指導。

二、三分鐘演講

在每節語文課開始時,讓學生髮表三分鐘演講,每天一個學生,全班學生按組逐一上臺,一個學期下來,每個學生都有兩三次登臺的機會。由於人人都上臺,學生基本沒有心理壓力。不管是內向的學生還是平時不愛說話的學生,都敢於登臺,有不少學生還有出色的發揮。這種方法對那些怯場的學生是一種有力的支援,隨著瞭解的加深,那一部分學生也敢於在課時上大膽闡述自己的意見。三分鐘演講法能夠給學生創造一個輕鬆和諧的口語表達環境,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產生積極的思維情勢。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閱讀教學中的口語交際訓練

在閱讀教學中。利用課文。找準訓練口語交際能力的'契機,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教材中題材廣泛,體裁多樣,尤其是現在試用的新教材,更是注重了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沃土。在教學中可以穿插一系列的訓練活動,如朗讀、複述、討論、講解,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新課標”注重鼓勵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鍛鍊說話能力,認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的過程”,“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絡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這就要求在閱讀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去“說”,去“議”,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在感悟文字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我在教學中,常常讓學生自己尋找課文的“美”點,在課堂上討論、交流。在教《紫藤蘿瀑布》時,要求學生找出“最欣賞的佳句”,按照“我欣賞的佳句是——,因為——”的句式說話。在學習《童趣》一文後,要求學生以“童年”為話題,說一句很美的話,長短不限。學生說出了“童年是剛出土的新芽”,“童年是一支優美的歌謠”,“童年是自由飛翔的小鳥”,“童年是一幅色彩繽紛的畫……、告訴學生,把這些句子組合起來,還是一首詩呢!透過這樣的訓練,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在教朱自清的《春》中的“春之五圖”時,我先示範講解“春花圖”。其它四幅圖讓學生到講臺上講解。效果很好。在講解中,既凸現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又培養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比如,交際內容可以是“多彩的春天”“家鄉的物產”“家庭生活”。從語言學上講,話語發生的場合、空間環境,往往包含與話語有關的潛在資訊,課堂教學這種特殊的環境卻造成了某些資訊的缺失。於是,如何解決交際空間的特定性與交際內容的豐富性所形成的矛盾,便成為一堂口語交際課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

事實上,很多老師口語交際教學的探索已經表明:在更大程度上使學生“跳出”自己所置身的課堂環境,自然地進入作為目標活動的口語交際情境之中,可以有效地解決上述矛盾。

總之,我們應該重視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採取有效的訓練方法和途徑,讓口語交際的學習過程,成為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