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音樂

懷特海教育節律理論對音樂教育的啟示論文

懷特海教育節律理論對音樂教育的啟示論文

為您提供最專業的教育論文發表服務,如您需要發表教育論文可在教育類期刊目錄欄目查詢您需要投稿教育雜誌

懷特海教育節律理論對音樂教育的啟示

殷瑛 (湖南工業大學 412000)

摘要:教育節律理論是英國教育家懷特海提出的。他將教育節律分為三個階段,即奇異階段、準確階段和概括階段。本文將逐一來了解和分析,以得出對當今音樂教育的啟示。

關鍵詞:懷特海;教育節律;音樂教育

教育節律理論是英國教育家懷特海提出的。所謂教育節律,在懷特海看來,就是一個教育的原則,即:“學生應該在適合的時間,在他們到達下檔的心理發展階段時,學習不同的學科,採用不同的學習方式。”Ⅲ也就是說,懷特海認為,學生的心理發展是教育必須遵循的原理。在每一個發展階段時,我們應該相應地調整教育內容和方法,而不是一成不變。具體說來,懷特海將教育節律分為三個階段,即奇異階段、準確階段和概括階段。

一、奇異階段

奇異階段,即開始理解階段。在這一階段,學生對知識的接收方式是直接的認知。“奇異的情感、主要的是興奮,它是從單純事實過程過渡和開始認識它們未經探索的關係的含義所引起的。”‘21在這一階段,“教育主要也必須是把已經在頭腦中攪動著的興奮安排好。”也就是說,在這個階段,教師主要的任務是激起學生學習的興奮度。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選取具有新奇性和生動性的內容;在教育方法上應使學生享受到充分的自由。教師應該採取一切儘可能的方法和措施,來培養和發掘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

具體到音樂教育上,在這一階段,教師應該以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為目的,而不是一開始就教授過多的音樂基礎知識和技能技巧。以一堂音樂課為例,在課堂的開始階段,教師應該儘可能創設出一個音樂的情境,吸引學生不自覺地進入到情境中,對音樂主題產生興趣和好奇心,從而獲得愉快的審美體驗。教師必須在學生和音樂之間搭建好一座橋樑,因為學生是帶著不同觀點和經歷來上音樂課的,這就需要教師針對學生不同的審美心理創設教學情境。創設情境的一般方法是探究作曲家的人生,將作曲家的個性和經歷像講故事一樣向學生講述,或透過多媒體如圖片、影像資料等,讓學生懂得作曲家也是一個有個性的真實的人,在他的人生中也經歷過成功與失敗,這樣能拉近作曲家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對作曲家產生一種親切感,從而在心理上對聆聽音樂產生興趣。再比如在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時,教師可以先從大家所熟知的民間傳說開始,創設出一個完整的故事情境,即包括事態、場景和人物情感在內的綜合性情境。再將這首協奏曲分成幾個情感的序列,放置到所創設的情境中,讓學生體驗到音樂與故事情節、人物情感的相互呼應,獲得身臨其境的審美享受。

二、準備階段

準備階段,即知識增長階段。這是打基礎的階段,學生需要掌握上一階段中所蘊含的事實和概念。因此,教師在這一階段的任務是透過對音樂中相關內容的傳授,訓練學生系統而又準確地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很明顯,如果沒有第一階段的準備,要直接進入第二個階段時很困難的。學生很可能因為對枯燥的基礎知識不感興趣,從而產生出一種懈怠和消極的學習情緒,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處於一種被動接受的境地。而相反,有了第一階段的鋪墊,這一階段的傳授就顯得順理成章,學生因為得到了第一階段愉快的審美體驗,也就有了對音樂本身的興趣,有了想更深入瞭解音樂作品的好奇心,這種主動地、積極的學習態度對於第二階段的學習效果是至關重要的。比如上面所說到的小提琴協奏鹽《梁山伯與祝英臺>,有了第一階段的審美體驗後,學生的注意力會更為集中,接下來的學習也會更富有目的性,這個時候教師再將音樂的基本結構、背景、風格等知識傳授給學生,收到的效果將是事半功倍的。

三、概括階段

最後的概括階段也就是黑格爾體系中的綜合。在這一階段,主要的目的是教會學生透過對前階段材料的分析和綜合,獲得有關材料的一般性認識。也就是說,透過對音樂的審美體驗和對相關知識的掌握,引發學生對音樂現象的評價與思考,並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出自己獨特的審美感想和認識。音樂所提供的想象會因學生的成長背景、生活環境、文化修養、人格心理等方面的差異而表現出千差萬別。教師能透過這一階段來感受到學生對人和世界的看法和態度:而學生則能從音樂作品中得到各種不同的生活感悟和反思。透過對音樂作品深入細緻的瞭解,學生能將其中的情感狀態和創作時的現實境遇與自己的情感狀態和當下的現實作比較,從而得出對作品的評價和對現實的反思,進而影響自己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態度,影響自己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再以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為例,這一階段完成後,在學生腦海中浮現的不僅僅是美妙的音樂旋律和各種相關的知識點,還有學生自己獨特的`審美認知,這種認知既包括對作品主人公情感特徵的把握,還包括對作品所標識的人生意義與價值的瞭解。在這種認知的基礎上,會引發學生對現實中愛情的思考,對當今社會人生意義和價值的反思,從而得出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悟,實現人格的完善。

懷特海指出,這三階段的發展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週期,而教育的過程就是這種週期的連續不斷的反覆。“一堂課,應該構成一個小的旋渦週期。有它自己從屬的過程,較長時間應該產生一定的成績。這些成績又形成新週期的起點。我們應該排除有一個神秘的,遙遠的教育目的的思想,如果教師能滿足學生有節奏的希望,恰如其分地給以激勵,那麼學生就一定能不斷地取得一些成果,而又走上新的過程。”“1與其設立一個遙不可及的教育目標,不如就從每一堂課來做起,將每一堂課分為三個階段,如果每一階段都能達到預期的目的,那麼隨著課程的結束,學生就能達到教師所期望的水平。而同樣,隨著一個個週期的開始和結束,最後的結果一定是會令人滿意的。

註釋:

[1]現代西方資產階級教育思想流派論著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24.

[2]同上,126頁.

[3]同上,12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