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交流中傳播》的教學設計
一、授課型別:
講授新課
二、授課時間:
40分鐘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識記
①文化傳播途徑有哪些。
②文化傳播的傳播媒介的過程及作用。
(2)、理解
①現代傳媒的產生是否意味著舊的傳媒的消失。
②中法文化交流的作用。
(3)、分析
透過所學內容,分析傳媒的演變過程。
2、能力目標
(1)能例舉史實說明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結合實際,運用知識分析中法文化交流的必要性。
(3)透過觀看不同圖片、不同影片培養學生善於思考並能準確尋找資訊的能力;透過表演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透過小組競賽可以增強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有利於學生進一步探索同一問題的`不同答案。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瞭解文化傳播的作用,提高對加強中外文化交流的認識,從而培養學生自覺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歡迎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自覺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透過圖片影片的展示增強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並由此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學方法:
講授、提問、小品表演、小組競賽等
五、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總是互相聊天,交流著各自的思想、觀點、知識等內容,而在這個過程中,也就實現了文化的傳播。這也就是我們本節要學習的內容《文化在交流中傳播》。
(二)、講授新課
一、生活中的文化傳播
1、文化傳播的含義(提問)
文化交流、借鑑與融合的過程,就是文化傳播的過程。2、文化傳播的途徑
a.播放影片《絲綢之路》,讓學生思考影片中出現的是哪一種文化傳播的途徑。
1、商人進行的貿易活動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
2、人口遷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之一。(展示圖片)
永嘉之亂(兩晉)安史之亂(唐朝中期)靖康之亂(南宋)
b.播放影片《古代“留學生”》,讓學生思考影片中出現的是哪一種文化傳播的途徑。
3、教育是文化傳播的又一重要途徑。
一種更為直接的文化傳播方式是------各國之間互派留學生和訪問學者。
a.學生表演:小品《梁祝私奔記》b.在《梁祝私奔記》中梁山泊與祝英臺藉助了哪些現代化工具逃跑的?
二、大眾傳媒:現代文化傳播的手段
1、傳媒的發展
口語-文字-印刷-電子和網路。(聯絡小品)
2、大眾傳媒的標誌及方式
以印刷媒體的推廣為標誌
有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形式。(聯絡小品)
3、當前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大眾傳媒
a.大 擂 臺(小組競賽):你知道哪些中外文化交流的史料?
b.影片:《鄭和下西洋》
三、文化交流1、文化交流的作用
(1)為中華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走出去”)
(2)促進了中華文化的發展和進步。
(“引進來”—優秀文化)
研究性學習探究
現今,各國間的聯絡和交往日益緊密、便捷,那麼,面對全球化趨勢,在文化交流上我們應該怎樣做?
學生討論後,由代表總結大家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