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材

《小數加法和減法》教材分析

《小數加法和減法》教材分析

本單元把小數加法和減法合在一起教學,

先教學筆算的方法,在掌握筆算的基礎上,口算比較容易的小數加、減法。然後教學加法運算律和減法運算性質在小數加、減法裡仍然適用,並進行有關的簡便計算。教材在編寫方面,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第一,不以既定的計算法則束縛學生,突出對計算方法的探索和理解。不求演算法一步到位,適當展開了演算法逐步發展、逐漸完善的過程。加強與整數加、減法的有機聯絡,幫助學生形成包攝性更大的認知結構。

第二,練習數量比較充足,練習形式活潑多樣,避免機械、被動、乏味的計算訓練。提供學生可能出現的計算錯誤,引起學生的注意;鼓勵學生用計算器進行較繁的加、減計算;利用驗算提高正確率,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

第三,注重計算知識的實際應用,除了解決購買物品時花錢和找錢的問題外,還有透過計算反映病人體溫的變化情況、統計家庭裡主要的收入和支出情況、計算水位高度、測量水的深度等內容,對培養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有積極的作用。

1. 因勢利導,設計算法的探究過程;由表及裡,促進演算法的完善發展。

學生在三年級曾經進行過一位小數的加、減計算,由於兩個加數、被減數和減數都是一位小數,他們不自覺地做到了小數點對齊。雖然進行了小數加、減計算,並沒有形成計算的法則。本單元的例1和“試一試”“練一練”,透過創設問題情境,營造認知矛盾,因勢利導,逐步構建小數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法則。

(1) 例1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列加法和減法的豎式,應該把小數點對齊。

這道例題的教學安排是,先在小數加法中理解“小數點對齊”的問題,再向小數減法遷移。把小數點對齊不是教材和教師告訴學生的,而是學生聯絡已有經驗,經過體會得到的。求小明和小麗一共用了多少元,是兩位小數加一位小數的計算。教材先讓學生試著列豎式算,預計可能出現兩種列法,一種是把兩個加數的小數點對齊著列,另一種是把兩個加數的末位對齊著列。教材接著讓學生研究“兩種演算法哪一種正確”。這裡不是憑“小數點有沒有對齊”來評判哪個豎式正確,而是聯絡已有的經驗,分析和體會哪種演算法正確。學生可以結合具體數量,4.75元是4元7角5分,3.4元是3元4角,4.75+3.4的豎式應該把表示“元”“角”“分”的數分別對齊著寫,才便於相加。也可以從小數的意義進行分析,4.75是4個一、7個0.1和5個0.01,3.4是3個一、4個0.1,根據整數加法的經驗,把相同計數單位的數對齊著列豎式,最便於計算。還可以透過估計作出判斷,4元多加3元多要超過7元,所以得數是5.09的那個豎式肯定是錯的。學生透過上面的思考和交流,形成共識:要把小數點對齊著算。

在求小明和小麗一共用了多少元的計算中,還有一點也應引起學生注意:十分位上的數相加滿10,要向個位進1。這一點可以從“10個0.1是1”得到解釋。

例1的第二個問題是小明比小麗多用多少元。這個問題在教學內容上,從加法計算遷移到減法計算,是一步發展。在學生認知過程上,從理解方法到獨立進行計算,可以內化演算法。教學這個問題,只要突出一點,即豎式怎樣寫。

(2) “試一試”教學的主要內容是,和或差的小數末尾如果有“0”,應該化簡。

求小明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元和小芳比小明少用多少元,都要列豎式計算。“試一試”的第一個教學任務是鞏固“小數點對齊”這個必須遵循的寫豎式的規則,讓學生獨立計算就能達到這一教學目的。第二個教學任務是化簡計算結果。小明和小芳一共用了7.40元,小芳比小明少用1.10元,和與差的小數末尾都有“0”。在教學小數的性質時,教材中曾經指出:根據小數的性質,通常可以去掉小數末尾的“0”,把小數化簡。現在要應用小數的性質化簡計算的結果。教學時要注意兩點: 第一,計算的結果,如果小數末尾的“0”沒有去掉,計算是正確的,不能僅以沒有把小數化簡而判定計算是錯誤的;第二,要引導學生自覺地應用小數性質,把得數里小數末尾的“0”去掉。去掉的方法是,在豎式上把這些小數末尾的“0”逐個劃掉。

(3) 引導學生反思演算法,構建計算法則。

在例1和“試一試”裡,學生經歷了兩次小數加法計算和兩次小數減法計算,初步知道小數加、減法的豎式應該怎樣算,還知道計算的結果要根據小數的性質化簡。這些都是他們在探索學習過程中的'體驗,在此基礎上,要引導學生總結演算法。“試一試”下面的兩個問題,先引發學生回顧反思,再透過交流形成法則。這兩個問題不是簡單地回憶“是怎樣”和“要怎樣”,而是尋找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在計算時的相同點,從“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的高度認識“小數點對齊”,把已有的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推廣到小數加、減法,並進一步加強對整數加、減法法則的理解和應用。至於“小數計算的結果,要根據小數性質進行化簡”是小數計算的個性特點,與整數計算不同。教材再一次引起學生注意,作為小數加、減計算法則的補充內容。儘管教材裡沒有呈現小數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法則,事實上法則已存在於學生的認知結構裡了。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得出這樣的認識與方法,就是探索和創新。

(4) 在“練一練”裡幫助學生澄清一些認識。

第1題讓學生在已經列出的豎式上計算,有兩處要引起學生注意,一是24加9.9是整數加小數,也應該把小數點對齊著算。可以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豎式是怎樣列的?小數點對齊沒有?為什麼?二是7.56減4.56的差的小數部分是0,可以讓學生說一說,差應該怎樣化簡?差是多少。第2題選擇了學生初學小數加、減法時往往發生的錯誤,透過指出並改正錯誤,引起學生的重視。隨著上面一些認識的澄清,學生將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方法。

2. 集中力量解決計算中的難點問題,因人制宜,允許學生選擇自己需要的方式。

在計算小數減法時,如果被減數小數部分的位數比減數小數部分的位數少, 學生往往發生錯誤。教材把這種情況視作計算中的難點問題,安排例2加以解決。其實,這個問題的解決不是例2才開始,在前面已有鋪墊。

(1) 在教學計算法則時,已經出現了兩個加數的小數部分位數不同、被減數的小數位數比減數多的情況。

例1計算4.75+3.4的豎式,百分位上怎樣算?這一位上不是把“5”移下去,是算5+0=5,“0”是根據小數的性質,在3.4的末尾添上的。同樣,4.75-3.4的百分位上是算5-0=5,也可以根據小數性質,在3.4的末尾添上“0”。這些可以添上的“0”只是沒有寫出來,把它想在腦裡了。類似的情況在第48頁“練一練”裡和練習八第2題裡也多次出現,如果教學時注意到這些,那麼已經為例2的教學作了很好的鋪墊。

(2) 在例2和“試一試”裡集中力量突破難點。

例2的豎式中,3.4的末尾有紅色的“0”,並加了虛線框。這個“0”不是一開始就寫出來的,是在計算情境中出現的。依據3.4-2.65寫出的豎式,被減數百分位上空著。這一位上是幾減幾?由此聯想小數的性質,可以在3.4的末尾添上一個“0”。寫出了這個“0”,百分位上怎樣算就清楚了。教材把“0”加紅色,意在把精力集中到這個“0”上,著重解決兩個問題:這個“0”是哪來的?這個“0”對計算有什麼作用?把“0”套上虛線框的意思是,這個“0”一般不寫出來,只要把它想在腦裡。這是對多數學生的導向。至於部分計算能力較弱的學生,仍允許他們把這個“0”寫出來,能防止算錯。

“試一試”計算8-2.65,這是整數減兩位小數,計算難度比例2大一些。教材讓學生獨立計算,應用例2中學到的方法。在他們計算時,透過大卡通的提問給予適當啟示。如果有些學生把被減數十分位、百分位上的“0”寫出來,要指導他們先在被減數個位的右下方點上小數點,再在小數的末尾添“0”。

教材要求“再選擇兩種物品,算出它們的單價相差多少元”擴大“試一試”的容量。要有意識地讓學生計算8-3.4、8-4.75、4.75-3.4等被減數與減數的小數位數不同的題,消化學習的新知識。

“練一練”裡大多數題的被減數小數位數比減數少,讓學生鞏固並掌握新知識。也有少量兩位小數減一位小數、兩位小數減兩位小數的題,有利於學生把新舊知識融合起來,既把新學習的計算納入已有的法則,又充實了計算的技能。

練習八里的小數加、減法口算,是在初步掌握筆算的基礎上進行的,透過這些口算進一步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本單元安排的小數加、減法口算題,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以後,進行的計算能夠和整數的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或兩位數的口算相銜接。第5題對小數加、減計算進行驗算,要把整數加、減法的驗算方法遷移過來。加法的驗算一般應用加法交換律進行,減法的驗算一般應用減數加差等於被減數這個關係。

3. 把整數加法的運算律和減法的運算性質向小數加法和減法擴充套件。

在四年級(上冊)教學了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以及減法的運算性質。學生已經理解了這些運算律和運算性質的內容,並能應用於整數加、減計算。整數加法的運算律和減法的運算性質對小數加、減法是不是適用?這是本單元例3和練習九第2題要解決的問題。

“同樣適用”包括兩層意思: 同樣存在和同樣應用。例3讓學生計算四個小數相加的和,列出算式以後,有些學生會按運算順序依次相加,也會有學生調換加數的位置,另行組織相加的順序。各種演算法的最後得數相同,說明了兩點:一是小數連加也可以交換加數的位置,也可以把加數結合相加,計算結果不會改變。即小數加法同樣有交換律和結合律。二是各種演算法的簡便程度不同,依次相加比較麻煩,需要列豎式筆算。應用運算律使演算法簡便,只要口算。這兩點共同表明,整數加法的運算律,對小數加法也同樣適用。“同時存在”和“同樣應用”的認知方式不同,前者是發現、驗證,後者是遷移。教材把這兩點教學內容設計在一個載體裡,透過計算四個小數相加的和,既驗證了存在,又體會到原有的應用經驗可以遷移過來。這些都是“練一練”的思想基礎和知識基礎。

教學減法的運算性質也作了類似的安排。練習九第2題透過兩組式子的算一算、比一比,發現整數減法的運算性質在小數減法裡同樣存在,因此,也可以用於小數減法的簡便運算。

4. 使用計算器計算小數加法和減法,體會計算工具方便了計算。

例4教學使用計算器進行小數加、減法計算。教學過程大致分成兩段: 第一段以0.8為例,讓學生在操作計算器的活動中,學會往計算器裡輸入小數的方法,體會到輸入小數的方法和輸入整數的方法基本相同,只是多按一個小數點的鍵;第二段是計算五種物品的總價和付出100元應找回的錢數。一方面熟練使用計算器的方法,另一方面感覺到用計算器算比筆算方便得多。

“練一練”裡都是小數加、減計算和混合運算。像這些比較繁的計算沒有筆算要求,都可以用計算器算。練習九第8題算出各次收入或支出後的餘額,計算量很大,而且比較繁。這些練習都能使學生體會使用計算器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