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音樂

高師音樂學專業舞蹈教學改革論文

高師音樂學專業舞蹈教學改革論文

一、素質教育與美育、舞蹈教育之間的內在聯絡

(一)素質教育是推動人才發展的重要手段

素質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大學生是我國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和後備軍,他們將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對大學生實施素質教育即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和創業的能力,其實質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因此,以素質教育作為人才發展的教育手段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協調發展,有利於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

(二)美育是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美育即審美教育,是一種按照美的標準培養人才的形象化情感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美育可幫助學生體驗審美,從而達到對美的感受力、創造力和自我完善能力的提升。藝術教育是美育的最佳途徑,透過藝術教育可以達到淨化心靈、陶冶情操的目的。學生從藝術的角度體驗審美,能夠提高自身的素質和審美情趣。

(三)舞蹈教學是開展藝術教育的必備形式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非專業性的舞蹈教育逐漸演變成一種有特色、有體系、有目的的藝術教育形式,舞蹈藝術作為人體的動態文化有助於對學生的審美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開發,不但鍛鍊了形體,也豐富了他們的課餘生活。發揮舞蹈教育獨特的藝術魅力,能夠對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高師音樂學專業舞蹈藝術教育的特徵

高師音樂學專業的舞蹈課程屬於非專業的舞蹈素質教育,主要以提高學生的整體藝術素養為目的,學生將透過舞蹈課堂認知舞蹈、融入舞蹈、熱愛舞蹈乃至傳播舞蹈藝術。高師音樂教育舞蹈教學具有以下兩點特徵:

(一)音樂學專業廣泛的教育物件決定了舞蹈課程形式的非專業性

舞蹈課程面向全體音樂專業學生,透過舞蹈課程的形式和舞臺實踐提高受教育者的藝術鑑賞與審美能力,達到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目的。因此,作為一種普及型舞蹈教育,在課程設定和教學內容上應相應有所調整,如授課形式的多樣化,增強教學內容的生動性和趣味性,開展舞蹈知識講座、校園舞蹈比賽等形式會讓更多的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其中。

(二)舞蹈教育的特殊性決定理論傳授與藝術實踐相結合的統一性

音樂學專業的舞蹈教育包括舞蹈藝術理論知識和藝術實踐活動兩個方面。舞蹈基礎理論的學習是對學生進行藝術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其目的是奠定學生欣賞和實踐舞蹈藝術的'基礎,提高藝術修養。藝術實踐則注重增強學生的參與力度,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到舞蹈實踐中,獲得更多的藝術體驗與審美經驗。在教學中,理論和實踐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三、高師音樂學專業中舞蹈藝術教育的功用

(一)音樂學專業的舞蹈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舞蹈藝術教育,是人類最早的文化藝術教育活動之一。舞蹈可以使人體各個器官變得靈活敏銳,有助於受教育者的體貌勻稱發展。舞蹈在幫助學生增進思維、發展智力的同時,使其養成優雅的舉止和正確的體態習慣,以及形成良好的審美觀和價值觀。隨著現代審美多元化的發展,觀賞性與娛樂性的舞蹈作品增多,舞蹈藝術與社會道德情操、現代生活產生了更為密切的關係,因此成為高校素質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育形式。

(二)音樂學專業舞蹈教學的美育功能

舞蹈藝術是一種民族文化的呈現,影響著人們的道德情操以及文化素養。它透過肢體動作的形象美和藝術作品的內容美來展現對現實生活與理想的追求,達到情感抒發和精神追求的協調統一。透過學習舞蹈,學生不僅有了美感體驗,還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美的薰陶,進而使道德情操和思想情感得以昇華,藝術修養得以提高,這是舞蹈美育的重要作用。

四、高師音樂學專業舞蹈教育發展的改革與探索

(一)把握時代脈搏,更新音樂學專業舞蹈課程的教學理念

社會在發展,高師音樂學專業的舞蹈教育模式也在不斷完善,唯有教學理念的突破才能帶動教學改革的創新。提倡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是指: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從強調專業對口轉向適應社會需求。注重綜合性、跨學科教育的發展,將推動教學改革的探索與更新,舞蹈課程的教學理念應具備以下幾點轉變

1.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

“興趣”是學生探索求知、自主學習的內在動力。能否上好舞蹈課與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有著直接聯絡。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潛意識的選擇有助於學好感興趣的學習內容,興趣不足則會出現各種學習障礙。舞蹈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觀察學生的心理變化,主動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不斷增強對舞蹈課程的學習興趣。如在開展教學活動時主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運用精彩、新穎而富有啟發性的語言等,引導學生變被動為主動,順利開展課堂訓練與藝術實踐。

2.充分鍛鍊和發掘學生的潛在能力

隨著舞蹈教育在高校的普及,更多的學生有機會接觸到舞蹈藝術。面對大多數沒有舞蹈基礎的音樂專業學生,教師需要以鼓勵為主,無論學生能力大小都要平等對待,給學生充分的空間與時間去領會和感悟舞蹈藝術。舞蹈教育對學生潛在能力的開發離不開教師恰當的教學方法,從實際出發給予學生參與的動力和實踐的機會,創造相對寬鬆的環境讓學生去感受舞蹈藝術,由此必然會幫助他們達到健美體魄、提升氣質、增強審美、豐富感知能力等目的。

3.引導和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創新和實踐

在舞蹈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教師應保持寬容的心態讓學生各展所長,充分給予他們成功的體驗。學生在學習過程一旦擁有了自信,將會樂於嘗試和自願追求下一個學習目標,這對他們的身心發展至關重要。在舞蹈創作中既要保持訓練的規範性,也不能忽略相關文化理論的修養築造,加強師生間的合作,互相啟發、取長補短,對舞蹈進行原始創作或二度創新將有助於師生共同進步。

(二)完善音樂學專業舞蹈課程的教學內容、明確培養目標

1.高師音樂學專業舞蹈教學內容的設定

舞蹈教學內容應遵循“形體基礎訓練”“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傳承”“舞蹈藝術名作賞析”“中小學舞蹈編創與教法”相結合的原則。沒有優美的體態,舞蹈藝術就失去了基本的載體,所以開展舞蹈教學時首先要進行形體基礎訓練。其次,民族民間舞蹈訓練的介入,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感受各民族舞蹈藝術的特點,還可以透過不同的體態特徵、運動規律以及優美的民間音樂等給學生帶來更為生動直觀的審美體驗。再次,學生在積累了一定量的舞蹈理論和形體訓練後加入舞蹈名作的賞析,可以更加充分的感受舞蹈藝術,順利從感性認識上升至理性認識。最後,透過舞蹈藝術實踐與教學法規範學生對舞蹈普及教育的正確認知,在學生懂得和喜愛舞蹈文化的基礎上激發他們的想象力,開展基礎的舞蹈創作,為今後步入社會和進行中小學藝術素質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2.高師音樂學專業學生舞蹈教學的培養要求

培養音樂學專業學生具備基本的舞蹈普及教育能力,不必苛求學生的外在條件,只需具備一定的軟開度和準確的舞蹈基礎動作示範能力即可。任課教師需要著重培養學生擁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和無私的奉獻精神,且忠誠於藝術教育事業。在教學實習中可引導學生從事舞蹈普及工作的熱情,幫助他們瞭解教學物件,懂得如何培養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完善學生的人文知識,讓他們懂得欣賞和理解舞蹈藝術作品,具備一定的舞蹈表演、舞蹈創作、舞蹈理論的基本能力,便於畢業後開展與舞蹈藝術相關的普及教育工作。

(三)改革和探索音樂學專業舞蹈課堂的教學模式

1.豐富音樂學專業舞蹈課堂教學的教育途徑

從素質教育的觀點出發,在音樂學專業舞蹈教學中努力開發學生的潛能,改變過去單一的口傳身教和學生被動學習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一方面,教授舞蹈的基礎知識可以從單一的動作組合入手,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舞蹈動作與運動規律。另一方面,廣泛使用舞蹈術語,鼓勵學生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學會運用專業性語言和科學的練習方法,加強對舞蹈訓練的系統認知,以便形成正確的運動記憶,並提高自身的感知能力。

2.拓寬音樂學專業學生的視野提高舞蹈藝術素養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高等院校開始注重學科間的交叉運用,在教育過程中融入了很多新的思想觀念。相關學科與舞蹈藝術的有機結合,既豐富了舞蹈的內涵又擴充套件了學生的知識結構。透過生動的形象,多維角度開闊視野,學生可以更廣泛地參與到舞蹈實踐中去,達到既能歌善舞又能投身於舞蹈普及教學與藝術創作的目標,真正成為具備一定藝術修養,適合中小學需要的藝術教育人才。

3.加強少兒舞蹈元素的滲透

音樂學專業的畢業生將來大多會從事中小學的藝術基礎教育工作,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應有針對性的實施教學構想,注重加強少兒舞蹈方面的知識技能普及,為學生以後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摩中小學校舉辦的各類文藝匯演,讓他們更為直觀的瞭解少兒舞蹈的特點和規律,區別成人舞蹈與少兒舞蹈的不同,突出青少年的身心特點。學校可以利用藝術實踐組織學生設計活動方案參與少兒舞蹈編創,從編排簡單的少兒舞蹈組合開始,加強對學生舞蹈藝術創作能力的培養。

4.注重基礎教育中舞蹈教學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應注重學生教學能力方面的培養,從教學設計、教學組織、教學指導等多方面出發,要求學生根據青少年不同年齡階段的舞蹈動作特點編排舞段,鍛鍊學生組織舞蹈活動的能力,並在相關的藝術活動中予以實踐,指導學生自主設計節日演出方案、組織畢業晚會排演,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以課堂聽課的方式讓學生走進中小學舞蹈課堂,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兒童舞蹈活動的基本要求與內容,積累有效的教學方式與方法。綜上所述,透過舞蹈藝術特有的手段與途徑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整合教育,是現代音樂學專業舞蹈課堂教學的責任與使命,它不侷限於傳授學生基礎的舞蹈知識與技能,而是致力於從多方位培養適應中小學需求的藝術教育綜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