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材

怎樣在幼兒美術活動中駕馭教材

怎樣在幼兒美術活動中駕馭教材

幼兒美術活動是一項綜合性的活動。它能使幼兒的全部心理能力得以開發,人格得以塑造,創造力得以培養。幼兒美術教育也不同於一般的學科,它要靠思想的啟迪和情感的激勵來喚起幼兒“創造美”的能力。那麼,教師在美術活動中應該怎樣選擇教材,怎樣指導幼兒呢?

一、美術活動的選材要顧及幼兒的興趣,鼓勵他們表現自己的生活經驗

皮亞傑認為,幼兒的認識過程是幼兒在已有經驗範圍內,以現有認知水平去理解外部事物的同化思維過程。與此對應,藝術創作的本質意義乃是自我認識、情感等方面的外部表現,而不是對事物的模仿。只有當幼兒愉快地在畫紙上留下對他們有意義的事物的痕跡時,活動的同化思維特徵才能真正得到發展。“照鏡子”“石頭剪刀布”“悄悄話”“元宵觀燈”等美術活動內容都來自於幼兒的日常生活。由於幼兒在此方面的生活經驗比較豐富,作畫時就表現得更認真和投入了。活動題材的選擇離不開教師,而教師的判斷更離不開幼兒。幼兒園美術活動與其他活動一樣,不是單獨和孤立的。教師在組織活動前不妨先仔細推敲一下,本次活動的主題幼兒是否真正感興趣,幼兒是否具備了相關的知識經驗,使幼兒印象深刻的經驗是什麼,等等。良好的動機刺激是一次成功的美術活動發生的前提。

二、對美術活動的指導要以幼兒的發展水平和認知特點為依據,教授幼兒必要的.技能

幼兒的美術表現可以分為塗鴉期、前圖式期、圖式期、寫實萌發期等。幼兒從上一個階段到下一個階段的過渡需要認知發展為基礎,是一個自然成長的過程。因此,教幼兒什麼美術技能,何時教,是有規律可循的。不能簡單依據成人願望,人為地或機械地訓練技能。如果遇到幼兒的幼稚表現方式時,教師應控制住自己想要糾正的衝動,先聽聽幼兒的意見再採取對策。如在“我和媽媽”的美術活動中,一名幼兒把媽媽的頭畫得很小,把自己的頭畫得很大。當教師問他為什麼要這樣畫時,他回答道:“這是小頭媽媽和大頭兒子。”看來他並不是畫錯,而是有意想象出媽媽和兒子的形象。如果不是及時詢問,也許我們就會錯失一個發現幼兒獨特創意的機會。

其次,當幼兒對某一個繪畫技巧表現出興趣時,教師要給幼兒探索和嘗試的時間,不必急於教幼兒,而應給予他們精神上的鼓勵。如在刮蠟像活動“我愛媽媽”中,幼兒初步體驗了用髮夾、大頭針作畫的樂趣。從幼兒在活動中表現出的快樂,教師體會到僅一次這樣的活動並不能滿足幼兒對刮蠟畫探索的興趣。因此,在後期又安排了一次刮蠟畫活動“尖牙齒怪物”,並在區角活動中開展了刮蠟畫的延伸活動,提供豐富的材料,如木梳、圓珠筆桿、筆套、小叉及幼兒自帶的用具,讓幼兒進一步體驗刮蠟畫的快樂。

此外,指導過程中除了使用範例,環境的暗示、電化教具的運用以及激發幼兒思考的開放性提問等都可以有效地傳授美術技能。日常美術教學中,我們習慣在教學過程的開始部分出示範例以引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但長此以往幼兒也會覺得乏味無趣。在設計美術活動“向日葵”時,我有意把凡高的“向日葵”張貼在教室的美術板上讓幼兒自己去欣賞。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討論,幼兒對畫的興趣並沒有削弱,還常會來問我:“老師,我們什麼時候畫這張畫呀?”等到幼兒提筆作畫時,他們按照自己的意願畫著,哪朵放在前面,哪朵放在後面,都早有打算。可見,指導幼兒的美術活動沒有固定模式可依,需要教師自身創造性的發揮,使美術活動更切合幼兒的心理特點。

陳武鎮先生曾說過:“美術教育是一把雙面的刀刃,教得多了,學生極易成為教學內容與教師偏好的奴隸;教得少了,期待自然開花結果,卻常見學生為技巧不足的挫折所苦,學習的過程空有刺激而沒有收穫。”因此,教育者在美術啟蒙活動中要尊重幼兒繪畫的特點,從激發和鞏固幼兒的美術興趣出發,以啟迪創造意識為目的,在此過程中進行技能技巧的訓練和主體性的培養,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