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鄉下人家教學後記

鄉下人家教學後記

x鄉下人家是人教版語文課本的一片重要課文,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鄉下人家教學後記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鄉下人家教學後記一

《鄉下人家》是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抓住鄉村最普通的事物和場景,呈現出青瓜綠藤、鮮花盛開、雨後春筍、雞鴨覓食、院落晚餐、月夜睡夢等六幅自然質樸、親切祥和的農家畫面,展現了鄉下人家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讚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

在教學中,我以讀為主線,引導學生透過“選讀探究——品讀感悟——朗讀再現”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讀中賞詞、品句,讀中積累、感悟,讀中質疑、探究,讀中想象、遷移,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反思自己《鄉下人家》一課的教學,我覺得有以下亮點:

一、 一條主線

陳醉雲的《鄉下人家》結構清晰,語言樸實自然,讀起來有清風拂面之感,這篇文字沒有較難理解的詞句。在教學中,我始終圍繞一條主線:“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多讀課文,抓住能體現鄉下人家獨特、迷人風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在頭腦中想一想作者描繪的畫面,然後交流品味。這樣就使整個教學結構清晰、合理,教學過程流暢。

二、多種方法

 四年級下冊有一個學習要求,即初步學會理解課文的幾種方法,如:抓住重點句段閱讀,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絡上下文理解,聯絡生活實際理解等等。在教學中我注重了透過多種方法理解課文。“青瓜綠藤”畫面中,學生在石獅子和瓜藤給人帶來的不同感受的對比中,感受到別有風趣一詞的含義。“雨後春筍”一段抓住一個“探”字,透過引導學生想象畫面,“如果你是小筍芽,從土裡探出頭來,看見了什麼?會說什麼?”使學生體會到擬人化手法運用的巧妙。

三、朗讀再現

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感受到鄉村生活的詩情畫意,我安排了多層次的朗讀。課伊始,我安排學生自由讀,邊讀邊畫寫體會,培養了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讀書習慣。品讀感悟環節透過指名讀、評讀、男女生賽讀、抓住重點詞感悟讀、齊讀、引讀等方式交錯使用,最後的欣賞讀、配樂讀,把讀貫穿由於整個教學的始終。這樣不同層次的讀,加深學生對鄉下人家那樸實、自然和諧的鄉村生活的理解,讓學生與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也提高了朗讀能力。

在課堂上,我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評價語要有提升,這個是自己一直都在努力去積累的專案。雖然備課時冥思苦想出好多評價語,但是真正站在課堂上,隨機應變的能力還是很欠缺。其二,學生的讀後感悟能力比較強,但朗讀再現的能力較弱,要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真實感受,而且要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提升。

課堂的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如何根據學生實際、教材的'特點,凸顯自身的教學特點,體現新形勢下的教學理念,這將是我不懈努力的方向。

鄉下人家教學後記二

週三去泗水第一書記所駐村泗張鎮石門小學送課,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既興奮又緊張,高興的是有了出去鍛鍊的機會,緊張的是面對農村的孩子怕自己講不好,失去了送課的意義。自從杭州學習歸來後,就開始準備備課,直到講完心裡才踏實下來。下面就說說上課的感受。

第六單元圍繞“走進田園,熱愛鄉村”這一專題共選編了四篇課文,從不同角度描繪了風光迷人的鄉村景色。《鄉下人家》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一共7個自然段,前6個自然段寫景,最後一個自然段抒情,描繪了鄉下獨特、迷人的風景。作者抓住了鄉下人家最普通的事物和場景,展現了恬靜祥和的農家田園生活,表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歌頌了鄉下人家勤勞淳樸、熱愛生活的美好品質。

在教學中,我以讀為主線,透過“選讀探究——品讀感悟——朗讀再現”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讀中賞詞、品句,讀中積累、感悟,讀中質疑、探究,讀中想象、遷移,充分尊重學生閱讀中的獨特體驗和理解。

一、談話激趣,匯入新課。

由於和學生第一次見面,採用了課前談話的形式,聊一聊村子裡有什麼好玩的地方,這樣消除學生的膽怯心理、活躍課堂氣氛,也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同時對上課內容做適當的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首先讓學生用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並在此基礎上,掃清字詞障礙。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掌握生字詞,能夠讀通課文,為理解課文打下基礎。其次讓學生默讀課文,找出作者描寫的獨特迷人的場景,並談一談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場景,這樣對整篇課文有個整體感知,初步體會鄉下人家景色的美。

三、研讀品味,感受表達方法。

這一教學環節是這節課的主體,擬緊扣文字中“瓜藤攀簷、雨後春筍、雞群覓食、月夜睡夢”等幾個主要場景,重點引導學生抓住幾個擬人句、作比較的句子,深入展開教學,引導學生品讀、想象、思考、體驗,發現和體會作者描寫景物的語言特點,品悟語言之美,感悟鄉下人家之樂,體會對比及擬人等修辭手法表情達意的作用。如:“瓜藤攀簷”畫面中,學生在石獅子和瓜藤給人帶來的不同感受的對比中,感受到別有風趣一詞的含義。“雨後春筍”一段抓住一個“探”字,透過引導學生做動作,體會到擬人化手法運用的巧妙。“雞群覓食”讓學生想象雞和樂融融的情景等等。並在“雨後春筍”一部分相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從中領悟作者遣詞造句之精妙,領略表達技巧和表達的效果的統一,同時滲透人文培養與其中。

四、回顧整體,感悟中心。

教學中,我始終圍繞一條主線:“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多讀課文,抓住能體現鄉下人家獨特、迷人風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在頭腦中想一想作者描繪的畫面,然後交流品味,最後再回到這條主線上來。這樣就使整個教學結構清晰、合理,教學過程流暢。

在執教完本課之後,我反思了一下,在實際教學中,基本上完成了預定設計,學生 能在老師的引導下談出自己的感受,但是班上的學生都是來自農村,而且他們很少有人走出這裡,對於鄉村風光,他們早已經習以為常了,儘管這篇文章語言樸實生動,清新秀美,也不能吸引他們,學生交流時的方式、語言顯得單一,這也是我對學情瞭解不夠的原因造成的。其次學生的讀後感悟能力比較強,但朗讀再現的能力較弱。學生課文讀的很熟練,我自己的示範能力不好,找到班裡讀書最好的學生示範的時候,很出乎我的意料,竟然一點情感也沒有,只是流暢的讀下來,這時,我不僅有些失望,也緊張起來,在引導下,能知道哪些詞重讀,但就是讀不出來。後來,我就硬著頭皮示範讀了一遍,讓學生齊讀時,有了那麼一點點進步。座談的時候,聽學校老師講,他們平時都不訓練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也可能有聽課的老師,學生也放不開吧。這也是我今後要努力提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