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觀潮》的教學案例

《觀潮》的教學案例

《觀潮》是鄂教版第七冊的一篇課文。它透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讀者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語言生動,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是一篇很好的訓練朗讀,培養語感,加強情感薰陶及美的薰陶的範文;同時也是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習慣的好教材。因此,筆者在教學本課第二課時時,注重以讀為本,結合語言文字的品讀與賞析,自主學習,讓學生在充分獲得個性體驗的基礎上,感悟文章的情景美、語言美。體會錢塘江大潮的壯觀與雄奇,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強烈的情感。

[一]教學過程:

一、承上啟下,由景存疑,切入文字。

(呈現:潮來前人山人海的盛況圖)

師:上節課,我們瞭解到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潮來之前觀潮的人群已經是人山人海。那麼,它到底有什麼特點,讓人如此期盼?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透過品讀文字、想象畫面深入地去感受一番。

二、精讀課文,入境入情,感悟文字。

師:請同學們默讀3—5自然段,邊讀邊想邊畫描寫潮水特點的句子,再從中選擇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讀出自己的感受來。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充分閱讀全文,師巡視輔導)

師:來,讓我們交流一下各自喜歡的句子吧!

生:從“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這一句感受到潮水的聲音很大、很響。

師:大到什麼程度?

生:好像悶雷滾動。

師:“悶雷滾動”是怎樣的聲音?想想夏天下雷陣雨時的雷聲。誰來試試?誰來讀讀這個詞?再讀讀這句話。

生:隆——隆——(再沉悶地讀句子)

師:大家一起來試試。

生:齊讀。

師:這正像唐代詩人孟浩然所形容的:“百里聞雷震,鳴弦暫輟彈。”還有喜歡的句子嗎?

生: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我也感覺到潮水聲音大,很有氣勢。

師:除了聲音越來越大,它的氣勢還體現在什麼地方?

生:形態是“一條白線”。

師:想想水怎樣流才能呈現出雪白的顏色?用手勢比劃比劃。

(學生將手臂快速地、相互碰撞地搖擺著)

師:誰來讀一讀。

生:(仍讀得較平淡)

師:人們都說“黃河之水天上來”氣勢了得。我們的錢塘江潮水也不賴,它來自——(水天相接)的地方。想象黃河從天奔湧而來的氣勢再讀。

生:(聲音響亮有力地讀)

師:這正如明代王在晉稱讚的:“海闊天空浪若雷,錢塘潮湧自天來。”

師:(小結第三自然段)錢塘江的潮水的確聲勢浩大。難怪剛開始人們只聞其聲,便人聲鼎沸;後略見其形,便又沸騰起來。潮聲、人聲交相呼應,好不熱鬧!大家一起去感受一下吧。全班齊讀第三自然段。

(學生齊讀)

師:其他自然段中,有你喜歡的描寫潮水特點的句子嗎?

生: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師:喜歡它的什麼特點?

生:潮水的聲勢很大。

(出示句子:浪潮越來越近,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聲音也越來越大。)

師:這樣寫,你還喜歡嗎?

生:(皺皺眉頭)不喜歡。因為它寫得太不具體了,太平淡了。

師:作者又是怎樣生動具體地描寫出它聲勢浩大的?

生:作者用了比喻和誇張的手法來寫的。

師:看過《西遊記》嗎?這比孫悟空當弼馬溫時,放天馬時的情景如何?邊想邊讀。

(學生嘗試讀出了些氣勢)

師:一起去看看這壯觀的場面吧!(看錢塘江潮湧錄影)什麼感受?

生1:聲音好響啊!我真切地感覺到整個教室都在顫動,就連我的心也都在顫動!

生2:浪潮好高啊!好壯闊啊!好像我們快要被它活吞了似的。

生3:聲音好響亮,好像在放炮似的!

……

師:帶著你們的這些感受再讀。

(上述學生談完感受後,及時感悟讀)

(師範讀後,生齊讀)

師:宋代的蘇軾說的一點也沒錯,真是“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呀!

生:我喜歡這句: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它把浪頭描繪得很形象,我感覺到浪潮很高,很有氣勢。

師:見過城牆嗎?它有什麼特點?

生:見過,城牆很堅固,是堅不可摧的!比如說我國的萬里長城。

師:有多高?(兩丈多高,約7米)和我們現在所在的教室的空間差不多高呢!去看看這浪潮形成的白色城牆吧!

(看實景圖)

師:什麼感受?

生:氣勢壓人。

師:帶著這種感受,讀一讀。

(指名分別讀)

師:真是一浪高一浪,一浪疊一浪,氣勢了得啊!還有嗎?

生: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從這裡,我感覺到浪潮的速度快,變化快,很有氣勢。

師:如何變化?拉長到什麼程度?

生:橫貫江面。

師:用手勢比劃一下。

(學生並排攤開手臂,仍不滿足地搖了搖頭,嘀咕著:“還不夠,還不夠……”)

師:要多少的水量才能將寬闊的錢塘江面橫著貫穿過去啊?乾脆把一瀉千里的瀑布橫在上面吧!想象這樣的畫面,讀。

(學生滿足地飽含氣勢地齊讀)

師:真像宋代范仲淹描繪的:“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橫。”啊!

師:(引導回讀三、四自然段)這些語句寫得多精彩!作者把錢塘江大潮寫得有聲有色,聲勢浩大,使人如臨其境。剛才大家也很有感情地朗讀了這些精彩的句子。不過,把“觀潮”的順序給打亂了。其實,作者寫得可有順序了。下面,我們按順序地讀一讀,感受一下作者的觀察順序。

1、學生讀表示觀潮順序的分句,教師讀描寫潮水聲勢的分句。說說你發現了什麼?(在有順序的反覆朗讀中,領悟作者按照觀潮順序記敘景物的寫作方法)

2、從老師讀的部分中,你又感受到什麼?(在聽讀中體會:隨著潮水越來越近,聲音越來越響,浪頭越來越高,氣勢越來越大)

3、師生交換讀。(讓學生在讀中再次感受:作者由遠及近地觀察,隨著位置的轉變和時間的推移,潮水所發生的變化——聲勢越來越浩大)

師:潮來時,潮水的確聲勢浩大。那潮頭奔騰西去以後,又如何呢?請同學們自讀第5自然段,體會本段的主要內容。

(學生自主體會讀)

生:我從“餘波”、“漫天卷地”、“風號浪吼”等詞體會到浪潮氣勢了得。我來讀一讀。

(有氣勢,但較第四自然段弱地讀)

師: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啊!”

生:呵呵呵……(以清脆的笑聲表示贊同)

三、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師:學到這,縱觀全文,錢塘江大潮最顯著的特點是——

生:聲、勢,浩大。

師:世界上多少景觀就因為大,讓人稀罕、讓人稱奇。如: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大堡礁面積達27萬平方公里;再如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最大的海洋——(太平洋)都因“大”,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們的錢塘江大潮也是如此。世界上有兩大潮湧現象:一處在南美洲的亞馬遜河的入海口;另一處就在我們中國的錢塘江入海處!面對這世界上難得一見的景觀,說說你此時的感受吧!

生1:原來錢塘江大潮如此不同凡響啊!

生2:在中國就能看到世界上難得一見的景觀之一,我感到很自豪!

生3:我真想現在就親自去看看!

……

師:就請大家帶著豐富的情感回讀第一自然段吧。

(學生帶著豐富的情感回讀第一自然段)

四、課堂語言文字練習。

師:這樣的天下奇觀,從古至今都在被人稱讚。首先我們一起來鞏固欣賞一下自古以來讚美錢塘江大潮的詩文吧。

(出示詩文,學生邊讀邊對應想本文所描繪的'畫面和句子,嘗試不看書說一說,為積累本文語言文字作鋪墊)

師:看來,同學們對現代作者所描寫錢塘江大潮的生動地語言文字戀戀不忘啊!那我們就把它們積累下來吧!

(學生看板書、看對應的實景圖背誦積累3、4自然段)

師:前輩們描寫錢塘江大潮的語言文字的確精湛,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我們自己也來讚一讚錢塘江大潮吧。(進行語言訓練)

生1: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錢塘江大潮真奇妙!

生2:錢塘江大潮是橫看的瀑布!是奔騰的除去泥沙的黃河!

生3:望錢塘江大潮

悶雷滾動潮將至,

遙望潮水一白線。

近看江心瀑布橫,

奔流到海不復回。

……

板書設計:

天 下 奇 觀

山崩地裂 19.觀 潮

越來越大

悶雷滾動 錢塘江大潮

聲 勢 遠

[二]教學反思:

一、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整堂課中,筆者主要透過學生自讀來讀懂、理解課文,教師的指導主要體現在組織學生進行語言訓練,並且在訓練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教學中教師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經常轉換角色,作為學生中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使學生在愉快輕鬆的氣氛中學習得更加主動,更加投入,學習的效率也隨之得到提高。

二、以讀為本,充分重視朗讀和背誦的訓練和指導

以讀為本,熟讀成誦,是中國傳統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課堂中教師就是應該抓住機會,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讀,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透過讀,讓學生自己來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語感,感受課文語言的直觀性和形象性,並且幫助學生積累課文中好的語言材料。熟讀自然就能成誦。好的語句讀熟了,有意識地讓學生背背,強化一下記憶,可以有效地促進語言的積累,很有必要,也很值得提倡。

三、注重語言的豐富積累和靈活運用,創設情境,給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

在本堂課的教學中,筆者運用描寫錢塘潮的古詩文進行評價是一個亮點。一方面,教師所選的古詩文的內容與課文相關描寫相得益彰,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古詩文言簡意賅,是傳統語言文化的精髓,在現代閱讀教學中適時地引用古詩文,便於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古詩文的美好語言的薰陶,進行較為深厚的語言積澱。同時,筆者在這堂課的最後,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了一個綜合運用本堂課所積累的語言進行語言表達的練習,有利於促進課文語言的內化的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因為難度不高,所以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充分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