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課堂教學案例

課堂教學案例十則

下面是精選的十則課堂教學案例,閱讀它,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如果根據問題對這些案例進行一些思考分析,或許對最佳化我們的課堂教學會有啟發。

[案例1]“老師,我能不用書中的原話嗎?”

一位教師在教學《兩條小溪的對話》時,老師讓學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學生問:“老師,我能不用書中的原話嗎?”老師和藹地問:“為什麼呢?”“因為書中的原話太長,我背不下來,如拿著書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說出了原因。“你的意見很好,用自己的話來表演吧。”老師高興地撫摸了一下孩子的頭。果然,這個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問題:請評價一下這位老師的做法。

[案例2]“不是果敢,是殘忍。”

一個青年教師在進行公開課《伊犁草原漫記》教學時,課文第二段第三層寫秋天獵人獵熊的果敢,但一名學生沒有按要求歸納獵人果敢的特點,而是說獵人殘忍,同時指出獵人的行為是違法行為。原本課文中這一段是歌頌獵人的,學生卻痛斥獵人的獵熊行為,這是教師所始料不及的。可喜的是,這位教師並不因為學生當著聽課教師的面提出不同的觀點而氣惱或逃避,而是因勢利導,讓學生充分討論,發表自己意見。最後全班學生從保護野生動物的角度出發,推翻了課文的觀點。

問題:請對這位教師的行為進行分析。

[案例3]“黃山為什麼不在五嶽之列?”

一位教師在教學《黃山小記》這一課時,學生對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詩句“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產生了質疑:“為什麼黃山不在五嶽之列?”這位教師並不作正面解答,在學生爭議未果的情況下,留下問題(家庭作業)讓學生課後去探究,去查詢有關資料,寫出研究報告。

問題:這種家庭作業佈置,體現了新課程的哪些理念?

[案例4]“老師,再給我們佈置新的作業吧!”

一位一年級的教師上完《要下雨了》一課之後,設計了兩項作業供學生選擇完成:(1)請你回家後把今天和小白兔一起碰到的趣事講給你最喜歡的人聽。(2)你還想知道下雨前其它動物的表現嗎?回家叫爸爸媽媽告訴你。第二天,學生就圍住她彙報作業的情況。到後來,孩子們說:“老師您 再給我們佈置新的作業吧!”

問題:請分析一下這種現象。

[案例5]“坐下”三例

同是學生被教師的課堂提問難住,甲、乙、丙三位老師的處理方式各不相同。

1、教師甲:(語氣很重,衝著該生)整天上課開小差,結果怎樣?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能回答,太笨了!坐下!

2、教師乙:(生氣,但不表現出來)坐下。誰來幫他?

3、教師丙:(微笑、和藹地)別急,回憶一下,我們昨天學過的內容,當時你聽得很認真。想想,昨天××同學是怎樣回答的?

學生:(思索片刻,說出了與問題答案相關的一句話。)

教師丙:(很興奮)對呀!看來,你是很棒的!

學生:(體面地坐下,並投入到後面的學習中)

問題:就三位老師不同做法,談談你的看法。

[案例6]會了,可以“不聽”

單元檢測後,照例是一節講評課。上課不到十分鐘,王謹同學又在翻來覆去弄卷,我用嚴厲的目光看著他,他稍有收斂。過了一會他又在下面翻找著什麼,我只得來一個“殺一儆百”了。

“王謹”我大聲喝道:“你在幹什麼?”

他臉陡的漲紅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聽!”

我聽了氣不一打處來,“你┉┉”竟一時語塞,

但考慮到教學任務還沒有完成,於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氣,竭力平復自己內心的憤懣。

“你,既然不想聽,那就請到我的辦公室去休息吧!”我故作輕鬆的說。

他可能考慮到當時的態度,也有些後悔,於是走向辦公室,儘管極不情願。

問題:當學生不願聽時,怎麼辦?這時如何協調好師生之間的'關係?

[案例7] “明鏡”和“明淨”

這是一位青年教師的教學反思札記:

這是一節公開課,內容是《北大荒的秋天》。當學到北大荒的小河這一段時,突然有一個學生站起來問:“老師,‘明鏡一樣的小河’能換成‘明淨的小河’嗎?”我愣了一下,這個問題多少讓我覺得有些突然。我沒有直接說不能。於是,我給了大家一個“提示 ”,在黑板上寫了“明鏡”和“明淨”。果然,一個孩子說:“不能,因為兩個詞雖然讀音相同,但意思並不相同。”我為順利解決難題而沾沾自喜。

下課了,一位有豐富語文教學經驗的老師對我說:“現在,你看這兩個詞的可不可以換呢?”我仔細一想,真的能換!“其實,這兩個詞的確可以換,但你可以提醒學生注意當‘明鏡一樣的’換成‘明淨’,才讀得通。當然,用‘明鏡’更形象一些。”我慚愧極了,原來我最精彩的地方竟然是自己失誤的地方!

問題:這位年輕教師的失誤給我們帶來的啟示是什麼?

[案例8]課堂中的吵鬧

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我熱愛我的工作,注意在學習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但是,我真的感覺學生有的時候實在是太吵鬧了。在講課過程中,有的學生會在下面說話或插話進來;在自學或做練習時,有的同學會在那裡竊竊私語或很自由地討論問題;在課堂討論的時候更是難以把握,學生會爭論不休;在課間休息時更是亂作一團……。

問題:如果你是這位老師,對於課堂吵鬧的現象,你的基本態度和常規做法是什麼?

[案例9]一次關於作業的討論

一次,我正在佈置作業:“每個生字寫5遍”。就聽有個同學小聲說:“都會寫了,還讓寫!”我沒說話就下課了。但這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在班會上,我提出了“教師怎樣留作業?”的問題。經過商討,同學們一致同意:常規性的作業應該寫,但可以根據自己對知識掌握的程度決定多寫或少寫,其他時間可以做自己更感興趣的事。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絕大多數學生都在不同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步。寫作業成了他們自己願意做的一件樂事,再也不是苦差事了。

問題:結合這位教師的做法,談談怎樣組織學生自主學習。

[案例10]綠色的啟示

為了提高作業批改的反饋效果,我問同學們:“大家喜歡什麼顏色來批改你們的作業?紅色代表火焰和熱烈,黃色代表寶貴和權力,黑色代表剛、堅強,藍色代表大海、希望,綠色代表自然、生命……”同學們幾乎異口同聲地說:“我們喜歡綠色!”“老師,你用綠色給我們批改作業吧!”“好!就這樣決定了。那麼,在作業批改中,你們喜不喜歡用打叉的符號?”“最好不用!”於是,在高中三年中,我一直堅持用綠色來批改作業、改考卷。在批改中,我不用叉號,改用“?”和批語。綠色的批語起了不小的激勵作用,同學們非常喜歡我批改的作業,學習的反饋效應很好。同學們不僅糾錯能力得到了加強,學習成績也有了顯著的提高。

問題:這個案例中教師教育為什麼會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