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企業管理

企業管理中的決策資訊管理法研究論文

企業管理中的決策資訊管理法研究論文

企業之所以能夠不斷髮展,緣於持續有效的創新。創新是建立在承前啟後和繼往開來的基礎之上,只有對過去正確的總結和繼承,才能更好地把握創新的方向。這就要求我們對企業資訊管理中,那些被實踐檢驗是正確的經營、管理、決策的相關資訊進行記錄和管理,以求有助於今後的企業創新,有助於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面對企業中許多資訊是難以記錄和描述的個人經驗、思想、稟賦,我們研究了基於圖靈機原理 “繞開難點”“先做容易”管理法,不去記錄那些難以記錄的思考過程(繞開難點),只記錄決策過程中凝結著決策者智慧的各類文件結果(先做容易),恰到好處地解決了這一難題。

0引言

企業中的決策資訊,是企業的一種資訊資源。因為,資訊資源管理僅僅關注表達知識的記錄型資訊的管理,即涉及到對顯性知識的管理,卻無法對人類知識的主體——隱性知識進行管理,實際上企業管理者在進行決策時最終起作用的是自身知識,即隱性知識。

隱性知識(難以格式化)則是那些行之有效且邏輯結構不是很完整,前因後果有些是僅憑個人心腦感悟的經驗、前人口傳心授、耳提面命的結果,這些過程的資訊往往是管理的難點,而企業的發展非常需要這些來源於企業實踐且效果明顯的管理經驗。而正是這些作用大、數量多的隱性知識是很難管理的,①不容易存到計算機,這些知識本身是不規範的、邏輯結構不很完整的,因為每個人悟性、天賦、經歷的不同,處理事情的方式、效果也是不同的,這個不同卻是非常不容易描述出來存到計算機裡面;②這些知識不容易獲得,由於是個人收穫、體會、經驗,除非知識所有者本人願意,別人很難知道和了解,更談不到拿來存入計算機裡面用於交流了,對於後一種情況可以透過企業制定一些激勵政策來鼓勵人們把他們的知識和經驗貢獻給企業,而前一種情況就是制約隱性知識管理、增加企業效率的瓶頸了。

1企業決策資訊管理法

前面曾引用著名管理學家西蒙所說:“管理的前提是決策”作為企業決策是企業管理中的重中之重的理論依據,而企業決策又是企業知識管理中屬於隱性知識的範疇,因為,企業決策起主要和決定性作用的是決策者的個人素質、經驗、天賦等非格式化知識。作為決策行為又是知識管理中不易格式化的隱性知識,一方面決策時企業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管理行為,所以必須將其進行計算機管理以求有利於企業管理,另一方面,決策又是非常難以進行計算機管理的管理行為,至今尚未有成熟的解決辦法。

下面要介紹的就是針對這一矛盾所給出的一個切實可行的管理方法。這是一個“繞開難點”“先做容易”的管理決策和決策過程的實現辦法。

所謂:“繞開難點”,就是拋開決策者個人的經驗、閱歷、知識、天賦這些難以描述或者目前還不能描述存入計算機的隱性知識內容,不進行管理。

所謂:“先做容易”是把決策者在決策行為發生過程中所使用的原始資料、各種方法、資料、理論以及決策者對這些原始資料根據個人觀點、經驗等因素進行的篩選、修改後的資料等資訊進行收集並管理起來,這些原始資料和決策者實施決策的過程中的對原始資料進行的篩選等操作形成的中間過程、最後的決策結果形成的靜態資料一起所反映的就是決策者的經驗、智慧、天賦。就是凝結著決策者智慧、天賦的、動態的決策過程。這些動態資料是當前的資訊管理技術可以作到的,所反映的就是決策者智慧、天賦、果斷、經驗。

1.1 幾個新定義

為了詳盡地彙報這個方法,需要首先定義幾個新的概念:“決策現場”“決策環境”“中間過程”“決策結果”“應用環境”“智慧子集”。

定義1:決策現場

決策現場:就是決策者決策時所需要的原始資料。(在上報的論文摘要中是“發生現場”,因為當時認為“發生現場”就可以表述定義所說的定義內容了,現在感覺用“決策現場”更能貼切地反映定義1的內涵)

例如,一個負責資訊系統的總工程師需要決策明年計算機硬體的購買計劃是否批准。他(她)所面對計劃部門呈送的購買計劃、市場硬體行情、企業所能夠撥付的資金數目等等,這些都是這個決策的決策發生現場。

定義2:決策環境

決策環境:決策者在決策過程中所使用的工具、方法、理論、參考資料(在上報的論文摘要中是環境,因為當時認為“環境”就可以表述定義所說的定義內容了,現在感覺用“決策環境”更能貼切地反映定義2的內涵)。

在上面的例子中,就是總工程師在決策過程中使用的資金折現演算法、硬體市場行情趨勢分析方法等有助於少花錢的方法。

定義3:中間過程

決策者,利用自己的經驗、智慧,使用決策環境中的工具,對決策現場中的各種資料進行篩選、修改後所形成的結果,這個結果可能就是決策結果,也可能是因為某個工具、某種方法還需要推敲和驗證,致使決策結果不能完成所產生的中間結果。

定義4:決策結果

就是決策者利用自己的智慧、經驗,對決策現場進行決策的最終結果。

定義5:應用環境

決策結果的應用所涉及的管理單元決策結果的應用效果評估。

定義6:智慧子集

決策現場和中間過程乃至決策結果之間的不同點,構成決策過程的智慧子集,這個子集所反映的是決策者的經驗和智慧。

為什麼把定義6稱之為智慧子集,是因為前面5個定義都可以用集合Set的形式地加以描述,而定義6種的元素都是前面幾個定義集合中的元素且不會大於其他定義的集合元素數,按照集合論的觀點,比其他集合元素數目小的集合就是其他集合的子集。

1.2 決策資訊管理形式描述

由於這幾個定義都可以用集合的形式加以描述,所以,僅用定義1的集合描述進行說明。

“決策現場”用Ujcxc={u1,u2,u3,u4,u5,…,ui},來表示。

i=該集合中最大元素個數。

Ujcxc集合中的元素所表示的就是組成決策現場的各種報告、資料、報表,每一個ui就是表示一個報告或者其他。這裡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每一個元素ui也可以是一個集合,這個集合的'元素就是構成這個報告或者報表的邏輯結構的各個要素。例如,一個報告本身,可以是決策現場這個集合的一個元素,和其他的元素一起組成決策現場集合,而這個報告本身一個分為幾個部分,也許會用小標題來表示,那麼,這些小標題就是這個報告的邏輯結構,組成這個報告的那些小標題就是報告的元素,是決策現場集合中的一個元素,而作為決策現場集合中的元素的這個報告本身的那些小標題,作為組成報告的邏輯結構,就成為這個元素自己的集合中的元素。這個決策現場集合中的元素:報告,報告中的小標題,就是它自己的報告集合的元素了。

這個元素的集合就用ui={v1,v2,v3,…,vk},k=報告集合的元素個數,vk可以是報告的小標題,也可以是報告中的關鍵部分或者關鍵文字,也可以把報告中的每個文字、圖表都作為報告集合中的元素。如果管理者在決策過程中篩選和修改操作是以小標題為單位進行,報告集合的元素就是小標題,要是管理者的篩選和修改操作是以字為單位,報告集合的元素就是以字為單位。實際上,我們現在的計算機執行速度是完全可以支援對報告的以字為單位進行比較操作的。這樣,當管理者在其決策過程中修改報告後,計算機就可以完成對沒有修改前的報告和修改後的報告的對比操作,以求確定管理者的修改痕跡,就是修改前、後的報告的變化本身就凝結著管理者在決策過程中的智慧(雖然沒有這個智慧本身的描述),把修改前後的報告進行儲存,就等於把管理者的決策智慧儲存在計算機裡面,這個智慧就是有關該決策的知識。這就完成了對企業決策知識的管理。

既然報告集合的對比過程凝聚管理者在這個報告上的決策智慧,那麼,對Ujcxc集合和中間過程的對比操作,也同樣會聚著管理者對決策的經驗和天賦的結晶。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一個決策過程,因決策的管理者的不同,可能沒有中間過程,只有決策現場和決策結果,也就是說,中間過程和決策結果這兩個集合是一樣的,這是完全正常的決策知識管理的現象。另一種可能的現象就是可以有幾個中間結果,因為管理者對決策現場的篩選和修改的次數多導致的,這在我們介紹的方法裡面也是正常的現象。

還有就是有關智慧子集,它可以保留管理者在進行決策時,從決策現場與中間過程之間、中間過程與中間過程之間、中間過程與決策結果之間因為管理者的決策行為而導致的不同的U集合的元素ui 和u集合中的元素vk,i和k都是U集合和u集合的元素的編碼,可以遍歷U集合和u集合的每一個元素,也可以是U集合和u集合的任意一個元素。

到此為止,我們介紹了“企業決策資訊的管理方法”的通俗定義和形式化的定義。因為思考時間的緣故,一定存在許多疏漏,希望透過向各位專家的學習,進一步完善這個不成熟的方法。

2結論

剛剛介紹的這種方法可以為辦公自動化系統增加新的管理功能,透過對管理決策過程的“決策現場”和“決策環境”、“中間過程”、“決策結果”、 “智慧子集”、“應用環境”這些靜態資料的儲存,反映管理者的決策行為這個難以描述的動態過程,用以指導與其相類似的決策過程。極大地提高管理效率(特別適合於各級經營、技術等方面的決策過程的管理)。回答為什麼可以極大地提高管理效率這個問題的根據就是管理界的一句名言:“企業管理最大的失誤就是決策失誤”,

這種方法還可以為資料庫建設提供一個新的管理空間和新用途,就是我們把我們某個級別的領導的管理決策過程進行決策知識的管理,以求有助於今後管理決策的效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