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手工DIY

淺析農村小學美術手工課教學資源的挖掘論文

淺析農村小學美術手工課教學資源的挖掘論文

在美術教學中,依據課程標準結合地方實際因地制宜地開發和利用校本課程資源就顯得特別重要了。怎樣根據地方特點去挖掘農村小學美術手工課教學資源呢?我們在教學中做了一些大膽地嘗試,現把我們的做法與各位同仁交流,以期共勉。

一、就地取材變廢為寶

上好一堂美術手工課,除了老師精心準備教具,設計教案外,更重要的是學生的美術活動,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準備的材料和工具。那麼,農村的哪些廢舊資源可以被我們再開發,再利用呢?在材料方面,如廢舊掛曆、年畫,既可以用於欣賞,又可以用於手工製作,背面還可以作為繪畫、剪紙等;塑膠瓶,我們可以用於手工和掛飾製作,還可以做成花瓶以及筆盒等;又如雞蛋殼、豆類、瓜籽類,我們用來貼畫及造型訓練;卵鵝石也可以進行手工、雕刻製作;再如,樹葉、樹皮、雜草及藤類,也用來貼上和手工製作;特別是粘土,我們經常用於作泥塑造型。這樣不間斷地收集、整理,既為我們美術教學提供了大量的教學資源,又能變廢為寶,養成從小節約的好習慣,從而對學生進行了環保教育。

二、發掘資源、活躍課堂

1.動手摺花,突破難點

折花,主要是以紙的材質來表現,根據一定的構思,採用手工技法,折出各種形狀逼真的花朵,具有很強的立體感和裝飾性。鑑於農村小學學生美術手工意識薄弱,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步步深入。花朵的結構比較複雜,首先採用演示法,步驟分明,力求學生對每一步驟都能夠掌握。講解的時候注意觀察學生的動態,對那些有疑惑的學生,進行及時的答疑解惑,幫助學生加深理解,良好師生關係的建立,有利於農村小學學生自信心的培養。透過教師示範這一過程,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大大提高,並且提升了學生的思考覺悟能力,改變了傳統的老師教什麼,學生學什麼的教學方法。從而也使美術教師在手工課教學的開端有了一個新的嘗試及突破。

2.透過聯想,豐富課堂

在自然與生活中,我們會不經意間發現一件日常生活中的物件,透過我們豐富的聯想已經有了一個星座的基本形狀。農村有著本土的美術資源,例如、破舊房子牆壁上的裂痕、生鏽的工具、天空變幻多端的白雲等等,這些很容易讓人對生肖產生聯想。特別是在農村,學生的個性差異,對美的獨特理解。教師做到了尊重學生的個性心理,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對於一些聯想能力豐富的學生提出表揚,以此帶動其他的學生跟著老師一起自由發揮想象。到最後我發現學生想象出來的物象是奇特的、唯美的,因此也增強了這節手工課的完美性。老師給學生充分的肯定,學生有良好的學習動機,將有積極的學習態度。這種全面鼓勵評價法,改變了以前教師忽略了在學習上慢一節奏的同學,從而也給了美術手工老師在教學方法上積極鑽研的機遇。

3.團隊合作,積極參與

這是一節典型的手工課,龍的製作主要分為身體和頭兩部分。首先讓學生明確工藝龍的'結構特點是由多個圓柱體連線而成。根據這個特點,我們可以選擇紙杯、胡蘿蔔、莖節和其他材料,並且為農村小學的學生準備這些材料是相當容易的。巧妙連線成長而彎曲的龍體,表現龍騰飛的動感。主要運用到切、剪、折、疊,粘等技法,在鍛鍊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將平面設計、立體造型、色彩搭配等知識綜合運用,充分培養了學生的美感。在教學過程中,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以老師講解制作方法為前提,學生以小組合作進行探究,學生在手工課中表現積極,主動參與手工活動,可以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之間的交流是蹦出創意火花的有效途徑。在我的教學中,我儘可能的將更多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進行創意製作,並給予鼓勵和引導,激發學生的想象思維,拓展學生的創造性動手能力。對於農村中學的學生來說,如果要進行課外延伸顯然是不夠的,所以我儘量將課時合理安排,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完成手工任務,這樣學生的作業質量會更高。

三、尋覓資源、拓寬視野

民間是一塊內容豐富的文化課堂,鄉土文化讓人目不暇接,美術課教學可以把課堂擴大到教室之外,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融入大自然,和實踐相結合,這樣能有效地增強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讓學生從大自然中汲取營養,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造靈感,從而使他們創造出優秀的作品。節日風俗連結著人們特有的精神與實踐活動,是美術教學寶貴的素材庫。

以上是我們在進行農村美術手工課教學中,挖掘併合理利用美術教學資源的初步嘗試。總之,美術手工課的創新需要美育工作者進行不斷的探索,鄉土文化是美育教育中取之不盡的源泉,只要有熱愛美育教育的恆心,就一定能找到更多的素材來充實課堂。

注:此文為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論文,課題名稱:農村美術手工課校外教學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研究與實證,課題立項號:GS[2014]GHB1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