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閱讀性物理教學論文

閱讀性物理教學論文

一、物理教材的特點

物理課本是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教師為了上好每一節物理課,就要認真鑽研教材,充分發揮教材的作用,根據物理學科的特點,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物理教材中包含了三種語言:文字語言,數學語言和圖象語言.物理概念和規律是物理學的基礎和根本.學生學習時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與掌握程度直接決定著以後處理物理習題時的準確率.而物理概念和規律表述都十分嚴謹,不能隨意變動,所以,學習時引導學生緊扣概念和規律中一些關鍵性的詞語與語句,進行細緻有目的的閱讀與分析,這樣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規律.例如,學習《楞次定律》時,教師講具體內容之前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楞次定律的文字表述,要求學生在閱讀的同時思考這樣幾個問題.1:誰在阻礙誰?2:阻礙什麼?3:如何去阻礙?4:能否阻止?對於這幾個問題在教師點撥的基礎上,學生再對楞次定律的文字表述進行分析和討論,這樣有利於學生對楞次定律內容進一步理解和應用.

物理概念和規律還用數學語言表示.如:v=x/t,C=Q/U,E=F/q等,要向學生指出,閱讀這些數學語言時,要明確每個符號的物理意義,懂得各個物理量之間的關係.物理公式涉及的幾乎每個物理量都有單位,每個物理公式都有其成立條件和適用範圍,不能單純把物理公式當做數學公式來對待.利用相關的圖象和圖表來表達一些物理規律,會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感覺到既形象又直觀,使一些概念和規律易於理解,方便記憶.例如位移圖象和速度圖象,都可以包含豐富的物理內容:縱橫座標各代表什麼意義,圖線分別表示什麼運動,圖線斜率的含義,圖線交點的含義,圖線與時間軸圍成面積的含義等.物理教學中閱讀教材要引導學生看懂這三種語言,並能夠將三種表達方式互譯.

二、抓好各階段的閱讀指導

預習性閱讀.教師可以提前準備預習學案,設定問題提綱,讓學生邊讀邊思考,有的放矢,發揮有意注意的強大作用.課堂教學中的閱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多給學生獨立活動時間.教師要充當好導演的角色,引導學生根據問題的提綱,思考、討論以達到理解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做好閱讀的示範,讓學生逐步的理解和掌握閱讀的方法與要點.還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利用一些適當例題訓練學生的讀題,引導學生逐步成為一個愛思考的人.

複習鞏固性閱讀.教師在概念規律的新授課結束時,可以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複述概念或定律,總結本節課學到了什麼,對本節課作出概括的`表述.在完成一個單元的教學時,教師要求對全章複習性閱讀,同時要求學生透過閱讀,整理出知識系統,並製作出簡明的綱要或圖表,這就是所謂的將書讀薄.例如,在學完選修3-3-第七章“分子動理論”,學生結合目錄再讀這一章,可以整理出這一章的知識系統:物質是由大量分子組成,“大量”的體現:分子直徑數量級10-10m;擴散現象可以直接反映出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而布朗運動只是對其間接的體現;分子間同時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力何時表現引力,何時表現斥力?宏觀上物體內能的決定因素有哪些?等等,掌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絡,形成一個簡要的知識網路,完整的空間體系,以達到對基本概念、規律的熟練應用.

三、培養學生讀題迅速抓住有用資訊

筆者在長期物理教學中發現:很多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都可以聽懂,但是在動手做題時往往出錯,這就是學生缺乏閱讀能力的明顯表現.尤其從近幾年高考來看,物理試題越發新穎,獨具一格.很多試題中的物理情景都與新的科研成果和科技動態相結合.因此學生都是花上更多的時間來讀懂題目,從而提取有效資訊.但是考生往往開始就被長長的題幹嚇到,完全沒有信心,所以選擇放棄,以致得分率較低,這就是由於學生的閱讀能力差造成的.所以,讓學生掌握好的閱讀方法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在習題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仔細讀題迅速抓住有用資訊,我們稱之為“審題”.現在以一個題目為例:一位同學觀看奧運會的10m臺雙人跳水比賽時,利用手中的數碼相機(每秒可以連拍10張)記錄下運動員跳水的全過程.所拍攝的第一張恰為她們起跳的瞬間,第四張如圖甲所示,他認為這是她們在最高點;第十九張如圖乙所示,她們正好身體豎直雙手觸及水面.假設兩位運動員起跳時以及觸水時重心在同一高度,則根據所給的材料:(1)估算運動員的起跳速度;(2)分析第四張照片是在最高點嗎?如果不是,此時重心是處於上升還是下降階段?(g取10m/s2)要求學生首先通讀全題,標出題中有用資訊,同時建立物理情景,運動員在跳水比賽中可以看作上拋運動.有的資訊比較明顯,如“每秒可以連拍10張”“10m跳臺跳水”.有些資訊又比較隱蔽,需要反覆讀題從題中挖掘,如所拍攝的第一張恰為她們起跳的瞬間,拍第四張時經歷時間為三個時間間隔;第十九張如圖乙所示,她們雙手觸及水面可以知道整個過程用時.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強化審題,根據題設條件,迅速描繪出物理情景,作出直覺判斷,靈活選用方法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