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閱讀教學中的“讀”的能力訓練

閱讀教學中的“讀”的能力訓練

張田若先生說過: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的確,閱讀教學中的讀是目的與手段的同一。閱讀教學本身應該把發展學生讀的能力作為自己的目的,而讀又可以當作理解、領悟和吸收閱讀客體材的手段。

在課堂教學中,讀還應注意幾點:

一、的的明確

目的明確也就是讀的目的性必須明確。在課堂教學活動展開時,每個讀的環節都應該有明確的行為指向。讀全文是為了什麼?讀某個段落是為了什麼?讀某個詞某個句又是為了什麼?教師都必須精心細緻地考慮設計。而且設計的目的要求要有針對性,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徵,針對學生易於忽略的地方提問:要有思考性,要讓學生讀後想一想才能答出;要有層次性,保證每次讀後都有新的收穫,新的體會;要有向心性,始終圍繞文章中心發問,使學生的每一次朗讀都對課文中心加深一次理解。

二、量與質的保證

量是指教師要捨得花時間讓學生讀,一節課學生讀的總量要保證在10分鐘左右。

質是指讀的訓練到位,讀特別是朗讀是一種複雜的對語言的感悟與處理的過程。由讀通→讀出感情需要經過多次反饋,長時間的訓練才能達到。這個訓練過程,教師除了適當的點撥和激勵外,還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因為這個過程對接受能力強的學生來說可能很短,對接受能力並的學生來說可能就很長,如果教師缺乏足夠的愛心和耐心,那麼這個朗讀將是個別學生的良好的自我素質的展示,其它同學只是忠實的聽眾而已。

三、趣味激發

小學生的學習具有他的'年齡特點,集中注意力時間短,自控能力較差,在這種情況下,激發興趣就成為教學發條,讀也當然不例外。

小學生年紀小,卻愛表現自己,好勝心強,所以就經常組織比賽讀、表演讀等。例如:在教學《鸕鷀》一課,指導學生讀漁人是怎樣利用鸕鷀捕魚一段時,叫他們邊讀邊做動作。教室裡頓時熱鬧起來,如湖面上沸騰的景象;學生讀得喜笑顏開,如漁人豐收後的喜悅;朗讀聲活潑跳躍,如文中所表達的感情。又如:在初讀課文時,要求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安排一個小小比賽,看誰讀得最正確、最流利,並由學生評分,原本枯燥的朗讀學生一下子變得興致勃勃,積極性很高。

四、法的得當

小學生閱歷少,當胸中有情感時,卻不知道怎樣才能表達、反悔。如果只是一味地叫學生去讀,教師不在重音、停頓、語氣、語速等方面作一些適當的講解或提示,讀的效果肯定不佳。所以,我覺得一定的朗讀技巧指導還是必要的。特別是到了學生想讀好,而讀不出味的時候,教師可適時點撥,或示範朗讀,或提出朗讀中要注意的問題,這樣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指導朗讀《火燒雲》第一段時,學生已體會到火燒雲上來時人們那種喜悅、興奮、激動的心情,可就是讀不出那味兒,這時教師指導學生將了作適當的變調,讀作la再讓學生讀一讀,學生激動、興奮的感情溢於言表,讀得小臉都紅了!

又如:《林海》一文中,學生已經透過高點兒的,矮點兒的與高的、矮的的比較,明白句中的點兒說明嶺與嶺之間的差別不大,線條溫柔的特點,教師透過適時指導學生讀好兒化韻點兒讀出了嶺的柔。

五、情的投入

文章不是無情物豈能讀之無情?要想把作者的感情轉化成自己的感情,還必須設法使學生的心態化入語言角色,同步進入語言所描繪的感情氛圍中,正所謂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如何使學生領悟文章的情境呢?

(一)以情動情

語文學科的特性決定了語文教師情感的豐富與外顯化,作為一名教師對教學一往情深,教師的語言、神態、動作都要充滿濃厚的情趣,以自己的真情,美好的情感,融化在課堂教學語言中,感染學生,以情生情。

(二)以境激情

情感環境可以透過電教媒體、掛圖、實物、小品表演等直觀型教學手段來創設。例如:在教學朗讀《月光曲》中哥哥的聯想,先讓學生閉上眼睛靜聽世界著名《月光曲》,時而優美寧靜,時而激昂的音樂把同學們帶進了幻想的境界裡。然後問學生你看到了什麼?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隨機畫、接著再讓配樂朗讀,朗讀的感情隨著音樂時起彼伏,取得較好的效果。

同時,精湛的導語藝術也能起到增強情感氛圍的作用,甚至能起到其他教學手段地樂趣替代的情境創設作用。

例如:在《圓明園》一文中,第二段與第三段之間情感變化很大,因此我設計了這樣導語圓明園經過6個皇帝150年的經營,成為當時世界最精美最壯觀的園林。它被稱為萬園之園,一切園林之典範,這凝聚多少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啊!然而今天我們只能從斷殘枯草中遙想它曾經的輝煌。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次奇恥大辱,是英法列強侵略中國、踐踏人類文章的鐵的罪證。飽含激情的導語為下文的學習打下一個感情基調。

總之提高讀的水平決非一件易事,還要在以後的閱讀教學中不斷摸索,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