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初中閱讀教學分析

初中閱讀教學分析

1比較閱讀法

烏申斯基說:“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透過比較瞭解一切的。”生活中有黑才有白,有醜才有美,有惡才有善,而在語文教學中,判斷語言文字的優劣,領略作家作品的不同風格,這一切都可藉助“比較閱讀”這一手段,得以很好的實現。如何發揮比較閱讀的作用呢?我認為在實際教學中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

1.1句子的對比。要使學生真正領悟到優美語句的絕妙之處,還需要老師的巧妙撥引,在抽取原句的基礎上,運用增刪、調換等手法再加置一個語意不變,但文采、修辭、表意皆遜色於原句的句子,其優劣便不言而喻了。

如教學《社戲》時,我如此設定了一組句子: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鬆了,身體也似乎舒展到說不出的大。

我的心輕鬆了,身體也舒展了。

透過比較閱讀,學生感覺到改句雖和原句語意相同,但遠不及原句來的生動形象,而原句則讓人過目難忘。

1.2作家不同時期作品的對比。人是社會的人,因而他的思想總會打上時代的烙印,透過作家創作於不同時期的作品的閱讀,我們可以觸控到作者成長和蛻變的軌跡,還可以把握到時代的脈搏。

如:我在教《杜甫詩三首》時,先介紹詩人的畢生主要經歷和思想,再結合三首創作於不同時期的作品作具體的分析,從而得出結論:年輕時的杜甫抱負遠大,常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自伍,因而《望嶽》才會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概;人過中年,飽經戰亂和人生疾苦的詩人四處顛沛流離,故而《春望》中寫出了“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感時傷世;詩人心念蒼生,關注民生疾苦,於是又寫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別》表現了他為戰爭給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而深感悲痛。如此知人論世,對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很有意義。

1.3相同主題兩篇文章的對比。如我在教‘安塞腰鼓》和《觀舞記》後,將兩文放在一起組織學生進行比較閱讀,並完成下表。

文章不同點寫作特點主題相同點《安塞腰鼓》多用短句,大量運用排比,表現陽剛美。歌頌激盪的生命和磅礴的力且裡。《觀舞記》主要使用比喻和排比,表現陰柔美。讚美印度文化,歌頌兩國友誼。都用語言來表現舞臺藝術,內容和形式都達到了完美的統一透過比較,有助於學生突破重點和難點,很好地掌握兩種不同的寫作風格。

總之,比較閱讀能有交待為學生指點迷津,能高屋建瓴地幫助學生更多地領略語文世界的無限風光。

2發現式閱讀法

發現式閱讀教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問題的載體,以類似於研究的方式去研讀作品,在對作品涵詠、思考碰撞後,激疑質疑,經探尋驗證,合作交流而引發對作品意蘊的創造性理解和建構的教學活動。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師應有目的有意識地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認知衝突,使學生產生求知的需要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如:我在教《孔乙己》這篇小說時,我先讓學生閱讀,並告訴他們,讀書貴在讀出問題,有所發現。幫助大家在閱讀中發現問題,並學會尋找問題的途徑,我先給大家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又穿長衫的唯一一人?”於是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氣氛很活躍。“站著喝酒說明他沒有錢到包廂裡坐。”“穿長衫說明他放不下讀書人的臭架子,要面子。”接著學生提出了很多問題,如:為什麼他身材高大,有勞動能力而不去勞動?為什麼他經常捱打?為什麼他要排出九文錢等問題,透過討論得到了很好的解答。教師在點燃學生思想火花的火炬後,要想方設法讓這火炬一直熊熊燃燒,要營造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儘量讓學生心理上有安全感,在沒有壓力的氣氛中愉快地與老師、同學互動,只有這樣,發現的火花才能隨時爆發,當然,同學們在激情四溢的發現中,難免產生偏頗、空泛,甚至是奇談怪論等問題。如果我們仍然穿新鞋走老路,用傳統的評價方式來應對,只能葬送學生的熱情,使他們遭受深陷挫折的打擊。

因此,我們必須重視評價,我們要將評價變成一種催化劑,鼓勵學生在發現之旅中走得更遠,更穩健。我們要以積極的態度認可學生的才幹,激勵他們,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的滋味。如:《孔乙己》這課中,針對上述學生髮現的問題,我就積極地表揚、肯定,這樣樹立了他們的.信心,接著我又問:“你們發現的問題你們能解決嗎?”又激勵了他們解決問題的興趣,這樣由學生髮現問題並由他們自己解決問題,既體現了以學生為主,老師為輔,又培養了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效果很好。3探究性閱讀法

探究性閱讀教學,就是教師在掌握學生原有的期待視野和理解的基礎上,透過營造和構建一種自由、民主、和諧的閱讀心理情境,使其能夠主動地對文字進行理解和探究,經過體認和感悟,最終去主動建構文字意義和自身意義,從而達到自我最佳化和自我完善的閱讀教學活動。

這種閱讀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獨立閱讀,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調動學生的經驗情感,引導他們去感悟,領會文字的言外之意,象形之旨,弦外之音,憑藉自己的想象力,理解力,對作品的主體、意境、形象等,進行積極的創造,補充,真正確立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如:我在教《心聲》這一篇課文時,先讓學生閱讀,推敲文章的標題,理解作者以“心聲”為標題的含義,構建本文大致的寫作思路,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題,透過矛盾衝突的分析,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將學生置於閱讀的主體地位,這就使學生處於積極的探究和發現的閱讀中。

在探究性閱讀中,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生方式,珍愛學生賦予個性的理解和新鮮的閱讀感受,變被動接受學習為自主探究學習。我們可以允許學生以不同的交流方式進行,願意口述的可以口述,想透過感情朗讀也可以,也可以以繪畫的方式,還可以透過小品表演的方式,如:我在教《變色龍》一課時,學生閱讀過後,在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善於繪畫的同學,用漫畫的方式,再現了奧楚蔑洛夫的五次變色。善於表演的同學,在班級分角色進行表演,活靈活現。這樣就激活了學生各富色彩的智慧,讓他們的才能盡情展現,潛能從容釋放,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培養了他們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關於閱讀教學方法很多,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以上我所嘗試的幾種教學法只是九牛之一毛。在實施閱讀教學中,我認為還要重視以下幾個問題。

(1)重視語文基本技能和基礎能力的培養。就閱讀規律來看,閱讀都要經歷由語言文字到思想內容,再由思想內容到語言文字,這是一個迴圈往復,逐步深化的過程。閱讀實踐告訴我們:閱讀者在感知詞語、句子、篇章,進而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後,再反過來根據表達思想內容的需要,回味咀嚼、理解為什麼要選用這樣的詞語、句子,為什麼採取這樣的篇章形式來表達,這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極其重要的一步,也是我們閱讀教學中極其重要的一環。有些詞語的內涵,有些句子的言外之意,有些構思的匠心獨具,如果離開了表達文章的需要,往往就無從理解。現在的初中生學習語文最大的缺陷之一,就是積累太少,而在較多的語文閱讀教改中,恰恰忽略了這一點。

(2)要重視語文整體閱讀感知,深挖教材的豐富內涵。在閱讀教學中,要培養整體閱讀感知,挖掘教材的思想情感因素,注意與課文相關知識的融會貫通。“語文能力”是充滿靈性,浸透心靈的語言運用,如,詩歌的意境,散文的靈氣,小說的內涵,議論文的邏輯,說明文的條理,都需要的學生去整體感知才能領會。並從中受到潛移默化的人文精神的薰陶。如果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無價值的瑣碎知識和抽象符號,就會使學生喪失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積極性。

總之,語文閱讀教學既要有系統、科學的方法,又要有一定量的閱讀,我們做教師的在指導學生中,要做到精讀與略讀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要讀之得法,讀之有效,最終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逐步的提高。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必須牢固樹立“以閱讀為本,以學生自讀為本”的閱讀指導思想,堅決克服閱讀教法中存在的“閱而不讀”、“讀而不思”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