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阿房宮賦課題教學實錄

阿房宮賦課題教學實錄

師:上課(師生問好),剛剛上課前同學們表現很不錯,在語文課代表的帶領下齊聲朗讀了全文,說明大家學習習慣很好。黃老師問你們一個問題:你們覺得怎麼學習文言文?

生1:(課代表)我覺得應該首先理解文意,然後疏通文章中的關鍵字、詞、句,最後揣摩作者的感情。

師:很好!那你們預習後,對這篇文章還有什麼問題嗎?

生:(沉默、思考)

師:看來大家沒什麼問題,那黃老師問你們一個問題:“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中的“氣候”一詞怎麼解釋?

生1:文中意思是氣象,今義是環境

師:是嗎?

生2:老師,我覺得文中的意思應是天氣,氣象,間接說明阿房宮很大。

師:那今義呢?

生2:天氣、時候吧,我又覺得不太像。

師:的確不太準確,應該是一定範圍、一定時間內的不同天氣現象。就文中的意思歷來有兩種看法,一種認為:宮大,氣候不同,另一種認為:不同的人在阿房宮裡過著不同的生活,你們覺得呢?

生3:我認同第二種觀點,即不同的人在阿房宮裡過著不同的生活

師:理由是什麼?

生4:其實很簡單,大家看,這一句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上承“覆壓三百餘里,……舞殿冷袖,風雨悽悽”,極言阿房宮之大,下啟“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有不見者,三十六年,”所說宮女之多。

師:說的太好了!所以,“氣候”是強調不同人的不同感受。由此可見,“王子皇孫”都是指

生:宮女(生齊答)。

師:《阿房宮賦》這篇文章黃老師讀了幾十年,讀著讀著,就把這篇文章讀短了,請看螢幕:

阿房之宮,其形可謂 矣,

其制可謂 矣,

宮中之女可謂 矣,

宮中之寶可謂 矣,

其費可謂 矣,

其奢可謂 矣。

其亡亦可謂 矣!

嗟乎!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可 矣。

請大家再次仔細閱讀全文,結合文章內容,在橫線處填上合適的一個字!

生:(默讀課文、沉思)

師:想好的請舉手。

生:(無人舉手,依然在思考)

師:這樣吧,你們想好了哪一空就說哪一空,怎麼樣?

生6:老師,我填前三空,第一空是“壯”,第二空是“大”,第三空是“多”,其他空我還沒想好。

生7:我說最後一空,應該是“哀”

師:很好,還有四空,誰來說說?

生8:老師,我來試試吧,但沒把握。

師:沒關係,至少你認真思考了。

生8:第四空我填的是“多”,第五空是“靡”,第六空是“奇”,第七空是“快”。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剛才這三位同學填的怎麼樣?

生9:老師,我不贊成他的'意見,第二空如果填的是“大”,顯然口語化色彩太濃,應該改“宏”更好,第三空和第四空都填“多”顯得重複,第三空改為“眾”字更好。

師:很好,還有幾空呢?

生10:我覺得第六空改為“極”字,第七空改為“速”字更好,其餘的我贊同。

師:好,請坐。剛才幾位同學的思考結果充分說明他們肯動腦筋,他們所填的和黃老師所想的幾乎一致,請看螢幕。(螢幕上所顯示的果真與學生的一模一樣)

生:(生鼓掌)

師:杜牧花了這麼多筆墨來寫阿房宮賦,而黃老師只用了百字左右來概寫,你們認為哪個寫得更好?

生11:當然是杜牧寫得更好!因為他對一個內容從不同角度、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來寫的,而老師寫的單一了點。師:說的很好!雖然這是我的原創,(生鼓掌)謝謝你們的鼓勵,但文采等遠不及原文,正如這位同學所說“對一個內容從不同角度、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來寫”,這就是“賦”,所謂賦就是《文心雕龍》裡所說“鋪採摛文,體物寫志”。

師:下面老師配樂朗誦全文,請大家注意我朗讀時的語氣、語速、語調,是否讀出了文言的味道。(師深情朗讀)

生:(生全神貫注聽,師讀完,生一起鼓掌,聽課老師亦鼓掌。)

師:謝謝大家的掌聲!(同時鞠了一躬)下面請幾個同學各選擇一個片段來朗讀一下。

生12:(一女生朗讀最後一段)

師:嗯,不錯。誰再來?

生13:(一男生朗讀第三段)

師:有誰來讀第二段?

生:(沒人舉手)

師:這一段不容易讀好。(師指出這段中的六個“也”字意義、用法均不相同,一定要讀出不同的語氣。)

師:剛才我們說到“體物寫志”,“體”就是表現的意思,那“志”的意思是

生:思想。(生齊答)

師:對。那麼這篇文中哪幾個關鍵詞能體現作者的思想?

生14:鑑,哀,後人。

師:對,從身份的角度看這三個詞的物件都是指

生:君王、統治者。(生齊答)

師:很好!黃老師據此寫了一點讀後感,這可又是我的原創喲,黃老師還不錯吧。(大螢幕顯示):

貫古今之成敗,成,人也,非天也;敗,亦人也,非天也。成敗得失,皆由人也,非關天也。得失之故,歸之於天,亦惑矣!先請大家齊讀一遍。

生:(生齊讀)

師:你們覺得把我原創的這段文字取代原文“嗟乎”段,可以嗎?哪一個更好?請再讀這段文字。

生:默讀,思考

師:好,下課時間到了,佈置一個小作業:請用三個字概括文章的內容與主旨。(因時間關係,下課了。後來黃老師所做報告裡談到了這個問題的參考答案,分別是“奢”、“亡”、“鑑”)

評述:

本節課是著名特級教師黃厚江老師於2010年12月19日在昆明市第三中學舉辦的“全國著名特級教師語文課堂教學研討暨魅力語文·魅力課堂”所執教的一堂展示課,現就本堂課作簡要評述。

一、精選教學切入口。黃老師從“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中的“氣候”一詞怎麼解釋作為這節課的切入口,實在是有其獨特的見解。對於文言文的一般教法,或從重要字詞教學入手,或始於內容分析,而黃老師卻另闢蹊徑,他把“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中的“氣候”一詞作為這節課的教學切入口。由於“氣候”一詞的古今異義,更由於“氣候”一詞涉及到文章的內容、技法以及作者的情感態度。情節結構乃至語言文字的全方位理解,進行整體感悟和整體把握,避免了肢解作品的弊端。

二、充分調動全方位的語文因素。既然是文以載道,我們當然應當以“文”明“道”,那種貼標籤,或是不著邊際的架空分析,都是不足取的。請看黃老師的示範,他抓住“氣候”一詞,引導學生聯絡課文中大量的細節進行分析,讓學生深切地認識到:“氣候”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天氣、氣象,而是不同人在宮中的不同感受,進而明白“王子皇孫”指的是宮女。黃老師為了讓學生體會感受“賦”的特徵,在學生大量的讀和老師的配樂朗誦下,他將原文壓縮後,空下一些關鍵詞,讓學生閱讀課文後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阿房之宮,其形可謂 矣,

其制可謂 矣,

宮中之女可謂 矣,

宮中之寶可謂 矣,

其費可謂 矣,

其奢可謂 矣。

其亡亦可謂 矣!

嗟乎!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可 矣。

作為語文老師都非常清楚,在這個環節中,學生所填的內容與黃老師所想的是否一致,是次要的;有意義的是,學生根據課文填空的過程,本身就是學生熟悉課文內容的過程,就是啟用學生文字閱讀的過程。學生在同一個方框中填的詞語常常是不一樣的。這些“不一樣”,有的是對與否的差異,有的則是同一種理解的不同表達。學生填空後,黃老師又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表現這些關鍵詞的句子,並啟發學生思考:我們用了一個詞,而課文用了一組句子,這是什麼表現手法?又有什麼表現效果?這就是說老師的閱讀生成激活了整個教學環節。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黃老師結合課文內容又原創了一個讀後感:

貫古今之成敗,成,人也,非天也;敗,亦人也,非天也。成敗得失,皆由人也,非關天也。得失之故,歸之於天,亦惑矣! 兩個板塊內容的原創,我們自然不難理解:正是“有了教師鮮活的閱讀生成,才有了鮮活的閱讀教學;沒有教師的閱讀發現和閱讀生成,就沒有和諧共生的教學情景。”而這恰好是本節課最大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