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傳統文化

淺談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

淺談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

設計,是文化藝術與科學技術結合的產物,文化是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總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淺談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摘 要] 中國 傳統文化對我國古代的器物、建築等的設計 影響 深遠,也為我們的 現代 設計提供了很好的思想資源。它使我們認識到,在物慾橫流、商業競爭激烈的現代 經濟 社會 需要天然淳樸、寧靜淡雅的簡約設計,同時注意弘揚“美善相樂”的造物文化,追求功能與形式的和諧統一。

[關鍵詞]傳統文化;現代設計;造物文化

從東西方的 哲學 思想看,西方注重理性,東方偏重感悟。西方 藝術 形式的更新取自於它的理性批判精神以及思想的不斷變革;東方藝術形式卻能保持相對穩定,正所謂“天不變,道亦不變”。西方藝術家著重於表現人的理念;東方藝術家著重於表現人與 自然 的關係,“天人合一”是中國藝術的最高境界。

孟子說:“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指明瞭人道來自於教化而非天性。同樣,設計中的人性也是源於教化而非天性。考證漢語中的“人道”一詞的語源,在先秦儒家經典《左傳》中子產曾說:“天道遠,人道邇。”(《昭公十八年》)就是說天道玄遠,人道就在眼前。與此不同,西方人則認為天道更近於人道。所以,以東西方對自然之道的不同理解和 分析 為出發點的文化理念左右著其各自的文化選擇和 發展 。中國傳統文化對我國古代的器物、建築等的設計影響深遠,也為我們的現代設計提供了很好的思想資源。

一、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再認識

傳統認為:“文化”的“文”就是在某物上做記號,留痕跡;“化”則是生成、造化之意,指事物的形態或性質發生改變。[1]由此可見,文化實際上是深深植根於物的形成之中的。因而可以認為,文化是基於物的內涵之表現,其載體為 歷史 長河中人類不朽的創造,這種創造不見得一定是宏偉的建築或光輝的歷史遺蹟,可能只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小景或者是不起眼的小器物,但只要我們去深刻地理解和分析,同樣可以找到文化的味道和文化的感覺。

在現代設計中,很多從事設計的人抱怨不少設計作品中商業味過重,文化味不足。其實,文化特色並非要刻意去體現,它是作者深厚文化底蘊的自然流露——文化是不可能透過表面的摹仿和借鑑就能表現出來的。

傳統文化是以儒道相結合的精神引領中國幾千年的藝術發展的。儒家學派提倡“仁義、禮制”,其目的是透過人倫的教化而獲得人與社會的和諧,“和”的思想是儒家一切社會思想之根本。[2]故此,傳統文化的精神本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認為是“和諧”。認識這一點對於我們解讀中國文化有著重要意義。在設計中,我們講究對稱、韻律等技法,在思想表達上我們追求隱約之美,講究似有似無的縹緲感覺,其本質是為了營造一種現實與虛幻的和諧,也就是自我心靈與現實的交融。傳統文化的韻味如果這樣理解與把握就相對簡單多了。

二、架起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之間的橋樑

然而我們不可否認,中國傳統文化是以人倫道德的教化與社會秩序的自然進化為前提的,同時,其教化的方向與人的本性又有著相悖的走向,它不是發掘人的本性而順其自然,而是使人順應自然,其本質是將人的本性人為地改變。因而,現代設計應該對此有清醒的認識。因為設計的本質是為了消費者,是為了人這個核心,我們在引導消費者審美情趣的同時更多的是要適應和挖掘他們的審美價值取向。

對於現代設計來講,如何在紛繁複雜的設計思維中尋找到原創的思維火花,是很多設計師和設計工作者所孜孜以求的。而要獲得富有民族特色的創意,我們一方面可以從設計文化的原本獲得突破性想法,也可以藉助於歷史上已經出現的一些攜帶文化氣質的器物、用具、圖案等。當然,我們堅決反對將歷史的符號直接帶入某一項設計中去,這樣極其容易使人感到譁眾取寵和缺乏靈氣。基於此,我們可以以歷史上的文化載體作為引子,捕捉其中的設計內韻,使這種獨具魅力的特質氣息貫穿於現代設計之中。[3]

三、用優秀的傳統文化指導 現代 設計

1.提倡天然淳樸、寧靜淡雅的簡約之風

中國 傳統文化崇尚天然淳樸、寧靜淡雅的審美情趣,設計提倡順物 自然 ,反對過多的雕鑿和文飾。“凡濫之類妄” (《莊子·天道》)雖說得過於武斷,但提醒我們 藝術 創作中一定要正確處理誇張與真實的關係。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這與德國現代主義設計大師密斯·凡德羅“少即是多”的'簡約主義有著很多相合之處。[4]

在傳統器物設計中,漢代的漆器為中國古代設計藝術的典範。它風格典雅素淨,設計繁簡得當,呈現出一派“天然去雕飾”的悠閒氣度。漢代漆器簡練淳樸,線條流暢,極少裝飾,是現代功能主義和簡約主義設計思想的古典體現。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老子》第二十二章)到了宋代,這種崇尚天然、不事雕刻的風氣更為盛行。宋代瓷器的設計與使用便是對這種文化的詮釋。宋瓷藝術追求清新、自然、純樸,具有渾然天成的情趣。在造型上體現出質樸無華、平淡自然的情趣意味,講究細潔精潤、色調單純、趣味高雅,對神、趣、韻、味的追求彼此呼應、協調統一[5],反對矯揉造作的裝飾雕琢,並把這些提高到“透徹了悟”的 哲學 高度。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簡約主義是一種基於人格力量的審美理想,是提倡人在物質世界中的主體地位,提倡物為人所用、物為人服務的積極世界觀,其中蘊含的自尊自愛、真善平和的思想更是值得當代設計師高度重視。我們應該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養料,在物慾橫流、商業競爭激烈的 經濟 社會 ,簡約樸素的設計風格將給人們帶來一股閒雅、恬靜的清新空氣。

2.弘揚“美善相樂”的造物文化,追求功能與形式的和諧統一

儒、道互補是中國傳統文化思想 發展 的一條基本線索。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強調遵守等級制度的“禮”;道家主張“天道自然無為”,強調自然天道。

中國傳統建築中典型的“主座朝南,左右對稱,強調中軸”的平面佈局原則,主要是受儒家思想 影響 的結果;住宅中“北屋為尊,兩廂次之,倒座為賓,雜屋為附”的位置序列,也完全是禮制精神在建築上的體現。“禮”的意識融會到古代大部分的建築制式中,從王城到宅院、從 內容 佈局到構圖和形式,都反映出禮制精神的追求。[6]

漢末至南北朝,人們對現實社會產生了種種厭倦,於是返璞歸真、迴歸自然的思想逐漸興起。道家思想開始盛行,清談和玄學成為風尚,從而喚起了人們追求個性、傾心自然的熱情。有學者指出,儒家思想的影響是在藝術的外部規則方面,即藝術與 政治 及現實的關係;道家思想的影響是在藝術的內部規則方面,即藝術的審美標準、藝術特徵、藝術表現等。這一認識頗有見地,道出了儒道兩家的思想對藝術的影響之區別。

中國造物文化的“美善相樂”、“文質彬彬”、美觀與品質相得益彰、功能與形式和諧統一的造物主張,一直為中國設計師所稱道。我們應將現代的設計 方法 與中國的造物文化相結合, 從而化作新的民族藝術設計風格。[4]

四、結語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老子》第四十一章)老子以此說明“道”的深邃、含蓄。這句話也啟發我們在藝術創作過程中,應從追求形式的雕琢轉向追求質樸自然,從追求可觀感的聲色轉向整體的把握,從而創造出高品位的藝術精品。此言也啟發人們在藝術欣賞的過程中,不要拘於耳目的直覺感受,而是要調動內心的想象,從更高的層次來把握藝術形象。

當人類文明的發展處於較低層次的時候,需要不斷向自然界索取,更多地強調的是改造與征服;而當文明達到較高層次後,與自然界和諧相處則會放到首要位置。

綜上所述,我們的結論是:所有偉大的設計都應在文化、易用、成本、功能之間尋求平衡與和諧。

拓展知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意蘊

價值的尺度是內在的尺度,是人的尺度——人的需要和目的,衡量的是客體對主體需要的滿足程度,只有用價值的尺度去衡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中國發展的意義和價值,去探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精神與現實影響,才能選擇和建構我們迫切需要的精神支撐與價值導引,從而實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性的認知。

首先,時代需要先進文化引領。“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只有與歷史同步伐、與時代共命運的人,才能贏得光明的未來。”這個時代是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偉大時代,風雲激盪的國際局勢、顛覆傳統的資訊革命、瞬息萬變的經濟形勢、如火如荼的創新創業、互動虛擬的交往方式,形成了這個多元複雜、折衝樽俎的新時代,中華民族如何站得穩、跑得快、幹得好,就更加需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堅如磐石的信念和理想以及空前的凝聚力。

其次,人民需要凝聚精神與信念。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民族是文化的主體,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對於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健全人格的塑造、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應該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共建共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和樹立著人民的精神,人民傳承和發展、延續著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相得益彰,互為臂膀,形成合力。

最後,改革發展需要解決問題的智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善於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緊密結合起來,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當前中國的發展處在關鍵時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提供著形而上的理念與智慧,也提供著形而下的具體方法與路徑,只有對中華優秀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秉持客觀、科學、禮敬的態度,揚棄繼承、轉化創新,才能夠創造性地形成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