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輔助設計與工程計算

江南的冬景說課稿設計

江南的冬景說課稿設計

一、說教材

《江南的冬景》是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模組一第四專題“像山那樣思考”第一板塊“大地的眼睛”中的第一篇課文。這一板塊主要體現了對自然純美的注視,重在引導學生欣賞和表述自然之美。因此,課堂教學設計的重點是突出對文章本身審美韻味的把握,培養學生的審美探究能力,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的發展。它的關鍵是使學生在積累整合、感受鑑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現創新等方面有所收穫。

二、說學情

首先,從語文的認知結構上看,本學期學生已經學了“月是故鄉明”專題的相關散文,已經具備一定的欣賞散文、品味散文語言的文字研讀的能力。 其次,從審美愉悅的角度看,高一的學生處在花樣的年華,他們特別喜歡浪漫美好的東西,而《江南的冬景》這篇課文文質兼美,能帶給學生性情的陶冶。 所以,無論是知識層面還是情感層面,《江南的冬景》都是一篇很好的學習素材。

三、說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透過高中語文課程的學習,應該在五個方面獲得發展,即積累整合、感受鑑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現創新。所以根據課程要求,並結合以上的教學背景,我把本課得教學目標確立為如下幾個方面:

①知識與能力目標:透過品味散文語言,理清文章結構 ,感受和欣賞散文意境之美。

②過程與方法目標:品讀語言,學習郁達夫透過對比和虛實結合的手法表現獨特情感的寫法。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驗郁達夫美文的文章意蘊,同時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提升審美品位。

教學重點:從語言特色、修辭技巧、文章意境三方面賞析散文。

教學 難點:品讀語言,學習郁達夫透過對比和虛實結合的手法表現獨特情感的寫法。

四、說教法學法

本課的教學方法為:品讀法(學生透過反覆誦讀文章中優美的語句,品味散文的語言,從而體會感悟文章所要表達思想情感)、圖示法(在多媒體課件上給學生展示江南冬景,北方雪景等相關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提問法

在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朗讀法、討論法、自主探究法。

五、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情境匯入。採用圖片配合古詩詞的方式,並播放江南韻味的音樂。導語設計:春天,江南花紅、江水碧綠相映的明豔色彩,給人以光彩奪目的強烈印象。冬天,在一般人的眼裡,卻是一個萬物蕭瑟、沒有生氣、沒有任何美感可言的季節。郁達夫卻選擇了一個最難以發現美的季節DD冬季,感受到了不同尋常的美,寫出了一篇優美的散文《江南的冬景》。

此環節的設定在主要是為了吸引學生的興趣,集中注意力,自然地過渡到課文的情境中來。 環節二:快速自由朗讀課文,完成以下三個問題。

1.找出江南的冬景給作者留下的總體印象是什麼?一種明朗的情調

2.從文字中將江南的冬景概括為幾幅形象的畫面。(小組討論)

曝背談天圖(第2自然段) 冬郊植物圖(第5自然段) 微雨寒村圖(第7自然段) 江南雪景圖(第8自然段) 旱冬閒步圖(第9自然段)

設計意圖:這是一篇散文,學生很難把握住課文描繪江南冬景的幾個方面,要求學生誦讀課文並概括課文描寫的畫面,可以讓學生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培養學生歸納與概括能力,初步感受江南冬景的美、

3.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做了哪些比較?透過這些比較,作者寫出了江南冬景的哪些主要特徵?

北國與江南的冬天的比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溫和,渲染北國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談天的樂趣;江南冬天與秋天的比較,作者將江南的冬景比作北方的夏夜,寫那種“明朗的情調”;閩粵等地的冬天與作者所說的江南冬天的比較,作者將他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確的區域界定;德國與江南的寒郊散步的比較,這和後文提到的散步形成呼應。比較的著眼點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鍾愛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徵。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主要是梳理文章的脈絡,理解課文大意。這樣先理清文章的大體結構,為深入研討文章語言的魅力和寫作特色做好了準備。 環節三: 同學們帶著四個問題,分組討論、合作探究、賞析文字中的畫面(每個小組賞析一幅畫面),並首先推選代表用富含深情的語言朗誦最喜歡的畫面。

課件投影: ⑴寫了哪些景物? ⑵景物有何特點? ⑶作者感受如何? ⑷運用何種手法?

設計意圖:引領學生進入探究層次,讓學生在品味語言,推選代表誦讀,點評他人誦讀的基礎上去探究景物的特點,學生很自然的就會以作者的身份去感受美,進而分析作者所運用的手法並進行學習。這樣設定的目的就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自主發揮,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這是課堂尊重學生、師生平等交流的表現。透過對文中畫面的賞析,突破了教學重點。

寒郊散步圖賞析: ⑴所寫之景:白色的蘆花、火紅的烏桕樹、雪白的桕子、根綠而頂成赭

色的雜草、日暖的午後、碧藍的青天。

⑵景物特點:色彩濃豔亮麗、對比鮮明、蘊含生機。

⑶作者感受:和煦溫暖、生機盎然。

⑷所用手法:工筆描繪、濃墨重彩。

(在賞析這幅圖時,我會提醒學生注意表示顏色的詞,以及作者為什麼要選擇這些詞。借鑑 色彩學中關於色彩具有動靜感和冷暖感的原理,描摹色彩,表現情感。一般來說,越暖越亮 的色彩,畫面越熱烈,動感越強;而越冷越暗的色彩,畫面越沉悶,就越顯得靜。文學作品 是以文學作畫,根據主題表達和抒情的需要,在構圖和選擇色彩詞時,就必須與作品的情境 和氛圍相契合。)

微雨寒村圖賞析: ⑴所寫景物:長橋、烏蓬小船、細雨、燈暈、烏蓬茅屋酒客。

⑵景物特點:色彩樸素淡雅、意境朦朧悠遠、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⑶作者感受:悠閒、灑脫、得失俱亡。

⑷所用手法:虛實相生、側面烘托

提問學生, 作者說“寒村微雨”是種說不出的“悠閒”境界,那麼全段是如何言傳這種“悠閒”的呢?並提醒學生在這種悠閒中品味郁達夫散文細膩的語言以及如詩如畫的意境。 ①時間為“秋收過後”,人自然清閒;“長橋”臥於“河流”之上,映影瀲瀲,皆江南獨特風物;“三五人家”傍河而聚,而非黑匝匝一大村落。全透著“悠閒”二字。

②背景“一層淡得幾不成墨”,淡雅水墨,雨淅淅瀝瀝,紛紛灑灑,經久不停,皆使這背景下的人人景景都悠閒了。

③門前泊著只“烏篷小船”,盪來盪去,熟悉親切,動作上以動襯靜;茅屋裡酒客喧譁,畫中人好不悠閒,聲音上以動襯靜。

④色彩淡雅:白、淡墨、紅黃、月昏。整個畫面多浸於朦朧之中。

江南雪景圖賞析: 這幅畫,作者並沒有從正面去刻畫,而是巧妙地引用了前人的詩句來表現江南冬景的意境。詩句往往簡潔洗練,意象豐富,所以我們應學會運用想象對詩句所營造的意境進行還原,進行再造想象。

⑴ 所寫景物:圍爐對酒、月映梅花、美酒飄香、柴門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紅梅、村童

弄雪。

⑵景物特點:色彩濃淡相宜。

⑶ 作者感受:淡雅高潔、優美寧靜。

⑷ 所用手法:巧妙引用,寫意傳神。

環節四:(1)閱讀文章第5~8段,你覺得哪些地方寫的是實景?哪些地方寫的是虛景?各有何作用?

明確:第5段,作者描繪了江南的植被,是實寫。江南豐腴潤澤的`土地上,蘆花、紅葉、桕子、草會合成江南冬景的底色,在青天碧落之下泛出生氣。作者將這種富有生氣的色彩和雪萊《西風頌》中的名句相連線,別有一番情趣。

第7段,作者為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揮毫潑墨,是虛寫。此處作者藉助想像的力量,在不經意的點染之間,一幅具有悠閒情調的水墨畫就呈現在讀者面前。

第8段寫到了江南的雪,是虛寫。作者對雪沒有做實景的描繪,而是避實就虛地引用了一些詩句。透過引用古詩,表現了雪景的美麗、酒香的怡人、雪夜更深人靜後的景況、雪後冬晨的驚喜。巧借詩句意境,並透過自己的品評將這個意境推到一個新的境界,雖用語簡省精練,但所包含的意象十分豐富,給讀者留下更多想像和回味的空間。

(2)引用詩句、避實就虛的好處?

明確:巧借詩句的意境,並透過作者的品評將這個意境推到一個新的境界;雖然語句簡潔,但包容的意象十分豐富,既增強了散文的意趣又體現出作者閒適的心境。

透過對虛實結合寫法的分析突破了教學難點。

小結:

1、語言特點:清新純樸。全文語調舒緩,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閒;語言清新、純樸,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聲調平和、敘述節奏徐緩,有利於作者對描寫物件進行多角度的反覆渲染,實現景物描寫的繪畫美。

2、 畫家劉海粟評:“青年畫家不精讀郁達夫的遊記,畫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錢塘、富陽、新安,也讀不通達夫的妙文。”這是對郁達夫寫景散文的高度評價。

3、 散文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本文“形”是五幅江南的冬景圖,“神”是抒發了讚美、眷戀江南自然風物的真情,流露出清新明朗的心境。江南冬景的美景是作者心靈與自然的融合。

六、說板書設計

江南的冬景

郁達夫

景 作者的感受 寫作特色

曝背談天圖 可愛 (實寫)

午後冬郊圖 含著生氣 色彩對比(實寫)

寒村微雨圖 悠閒 色彩、動作、聲音 (虛寫) 特點

江南雪景圖 美不可言 引用詩句、避實就虛(虛寫)

冬日閒步圖 逍遙宜人 (實寫)

對比、襯托 熱愛之情

北方、德國、閩粵冬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