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場

職場新人理財的10個誤區

職場新人理財的10個誤區

對很多人而言,理財似乎是一個門檻比較高的領域。可是,當我跋涉在這條路上的時候,讀了很多投資理財書籍,看了數不清的理財知識貼,才發現這條路上有很多陷阱。

1、工資少沒錢可以理財

對於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來說,除非能力特別強,多數人工資可能並不是太高,但是卻需要應付食宿費、水電費、交通費、通訊費等各項開支,能夠不成為月光族已經非常難得,對他們來說根本沒閒錢可以理財。

他們往往認為,理財是有錢人才會去做的事情,拿著自己的錢去投資, 坐等讓錢生錢。對於拿著微薄收入的職場他們來說,少得可憐的工資根本沒有理財的必要。

如果存在這種想法,說明我們對了理財的概念並不清楚。理財不是有錢人的特權,而是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小到一杯咖啡大到一處房產,從生活到工作處處都有理財的影子。

工資的多與少並不能成為理財的藉口,理財是一種思維方式,是一種生活態度,是對我們生活的規劃與匹配。工資少,同樣可以做好收支管理,把控好自己的現金流,打理好自己的生活。

2、錢是賺出來的,不是理出來的

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擁有巨大的成長性,對自己的投資可以說是回報率最好的方式。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能力,以及抵抗未來的風險能力,能有效幫助年輕人培養核心競爭力,實現加薪升職的目標。

但是,這並不意味賺得越多你的財富就會積累的多、打理的好,很多人月薪很高可就是存不下錢,但有些人工資不多,但是卻能攢下一大筆錢。

賺錢固然重要,但是打理金錢的能力同樣重要,如果沒有理財的.思維,即使短時間積累再多的財富,也終究會揮霍一空,這就是為什麼體育明星退役之後日子並不好過的原因吧?

3、理財就是購買股票基金等理財產品

理財是一種思維,是一種對生活的規劃,是一種與人生規劃的匹配。

經濟學上有個家庭生命週期理論,按照這個理論,家庭的生命週期可以分為,單身期、家庭形成期、家庭成長期、家庭成熟期、家庭衰退期。

每個人幾乎都會經歷這樣的五個階段,每個階段,資金量與風險承受能力不同,購買什麼樣的理財產品也會不盡相同。

如何最大化各個階段的資本收益率,幫助我們實現每個階段的人生目標,是理財這門功課需要的,也是需要我們不斷學習的。

理財的最終目標並不是購買股票基金等理財產品,而是更好的實現人生目標,過上自己夢寐以求的生活。

4、記賬沒有任何意義

剛剛入門理財的時候,多數人是從記賬開始的,我也不例外。記得,剛開始理財的時候,我都會透過手機軟體詳細記錄每天的開支。

可是,記賬一段時間之後,我有點不耐煩,覺得每天詳細的記錄各項開支,這種反人性的做法真的讓我難以接受,不但浪費了大量的時間,還起不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可是,隨著記賬時間的拉長,我慢慢的發現透過每個月的記賬資料,我可以詳細的分析我的賬本,分析每個月錢花到什麼地方去了,並可以進行橫向縱向的對比。

重要的是,透過記賬我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透過計算儲蓄率、收入消費比、預算更好地規劃自己的生活,那些鮮活的資料讓我找到了記賬的意義。

5、理財就是勒緊褲腰帶過苦日子

理財的時候,我相信多數人都會有一個目標,就是先積攢第一桶金,然後透過第一桶金去錢生錢,最終實現財務自由環遊世界。

我想,多數人的第一桶金還是透過工資收入獲得,不少人覺得理財就得過上勒緊褲腰帶的生活,否則就是大肆揮霍奢靡浪費,存不下錢。

事實上,一味的節衣縮食,勒緊褲腰帶過苦日子,並不是我們理財得初衷,更不是我們理財的追求。理財不是讓我們節衣縮食,而是讓我們認清自己與生活的關係,做好生活與金錢的平衡,找到適合自己的價效比生活方式。

6、為了理財而理財

李笑來老師說,理財越早開始越好。

對於職場新人來說,越早的開始接觸理財,對自己的人生越有幫助。儘早的接觸投資理財,越早閱讀理財書籍啟蒙財商,買入低風險理財產品。

這不僅能讓我們儘快地接觸理財領域,學習投資理財的技能,還能讓我們儘快做好理財與人生目標的規劃,更快的實現人生目標。

但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卻像走火入魔一般,每天閱讀各種各樣的理財貼,關注各樣各樣的財經新聞,生怕錯過關於投資理財的資訊。

事實上,他已經被理財綁架了,他不是在為了生活而理財,而是為了理財而理財。這種僵化的思維不但可能會影響自己的本職工作,還讓自己陷入理財的陷阱。

7、一味的減少負債

在投資理財領域,負債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對於負債,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有些人非常討厭負債,遠離負債是他們的選擇。而另外一些人喜歡負債,透過負債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這裡就需要注意一個概念,良性負債與惡性負債。所謂的良性負債就是在我們承受能力範圍之內的負債,惡性負債則是嚴重超出我們能力範圍的負債。

對於走入職場的年輕人來說,工資不多但成長性巨大,相應的風險承受能力也比較強,適度的舉債能夠幫助激發我們工作的動力,從而更加努力奮鬥。因此,一味減少負債,或許並不是一個明智的決策,甚至可能錯過好的專案,比如房產。

8、理財能夠實現一夜暴富

不少人說,我也想理財,這樣我就可以早點發財,實現財務自由了。對於他們回答,我有時候感到很可笑,因為他們真的沒明白理財的真實含義。

我一直覺得,理財歸根結底,是為了與我們的人生目標配套。在理財規劃與習慣輔助下,儘早的實現我們的人生目標,無論是房子、車子,還是出國旅行……

在實現各個階段的人生目標的時候,理財起到一個平衡的作用,一種對現在生活與未來規劃的平衡,它既讓我們生活質量不下降,同時又讓我們實現階段性目標。

理財,並不會讓我們一夜暴富,實現財富自由,它只會讓你的生活過得更加細水長流。

9、購買理財產品不看收益不顧風險

我身邊有不少人,看過幾本理財書籍之後就開始衝入股市,原因就是股市賺錢快而且多。2015年牛市的時候,我看到很多人抱著錢衝入股市。

實際上,他們沒有一點證券知識,對股票沒有絲毫瞭解。在當時的賺錢效應的影響下,他們看到了股市的高收益,可是卻忽視了股市的高風險,後來不少人遇上了股災的大跌,導致虧損嚴重。

在投資理財的時候,我們很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往往只盯著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卻往往對風險視而不見,最終陷入理財的誤區。

因此,在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應該尋找適合自己風險承受能力,充分考量產品的流動性、風險、與收益之間的關係。

10、理財門檻太高

我身邊有不少朋友說,我也想理財,可是我對數字不敏感,數學也沒學好,所以我肯定學不好理財。

理財確實會涉及到量化思維、數學、統計,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你學不好理財。對數字不敏感的水湄物語一樣成為理財專家,新聞系出身的吳曉波一樣成為知名的財經作家……

其實,有時候我們往往為自己的退縮尋找藉口,並且認為理所當然。對於理財而言,我覺只要有熱情有耐心,你一樣能夠打理好自己的財富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