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名師教學實錄

名師教學實錄

名師在上課的是時候是怎樣講課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的教學實錄,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棉鞋裡的陽光》教學片段

文戈老師在上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語文教科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棉鞋裡的陽光》的一個教學片段為:

師:剛才,小朋友們預習了課文,又認識了13個生字新朋友,還把他們送回到課文中去再讀再認。下面請小朋友們再聽朗讀錄音。(放錄音)

生:(急切地)錯了,錯了!題目是《棉鞋裡的陽光》,不是《棉被裡的陽光》。

師:(驚訝地)錯了?糟了!錄音後忘了核對課文,出錯的地方肯定還不少。那就請大家合上課本,從頭聽起,找找老師的錯,誰找出最多,誰幫助老師也就最大。

(學生聽完錄音,互相交流核對糾錯情況,紛紛發言指出錯處)

師:瞧我,太馬虎了,一篇文章讀錯12處,大家幫我指出來了,謝謝大家。下面請你們開啟課文,邊聽錄音邊找錯,將錄音與原文對照分析,舉出例項,說明原文為啥更好。發言時先讀原文,再指出錄音錯誤,最後說清原文為啥好。(再放錄音)

生:“媽媽在給奶奶曬棉被”,錄音少了“給奶奶”,不清楚曬誰的棉被。

師:是呀,丟了“奶奶”,(生笑,指出:“是‘給奶奶”’)對,丟了“給奶奶”,曬的棉被可指媽媽的,也可指小峰的,看來說話寫話還得交待清楚物件才行。

生:“奶奶的棉被一點兒也沒溼,幹嗎要曬呢?”錄音少了“一點兒”,沒原句好。

師:怎麼沒原句好?這不是更簡潔嗎?(生窘迫,師輕拍其頭)老師打你疼嗎?(生:不疼)“不疼”與“一點兒也不疼”有區別嗎?

生:老師沒有真打我,一點也不疼;棉被沒沾水,還有媽媽曬,一點兒也沒溼,所以——

生:(接話)所以小峰才更加好奇:“棉被一點兒也沒溼,幹嗎要曬呢?”

師:很好!

生:“他輕輕地把奶奶的棉鞋擺在陽光曬到的地方”,錄音成了“他把奶奶的棉鞋放在陽光曬不到的地方”,少了“輕輕地”,多了“不”,“擺”改成了“放”。

師:聽得真仔細,可錄音怎麼沒原文好呢?

生:多加一個“不”字,棉鞋就曬不成,因為沒陽光。

師:對了,多加一個“不”字,把句意都搞反了,看來說話寫話,這個“不”字不能亂用。

生:少了“輕輕地”,奶奶會被聲音吵醒。

師:吵醒?

生:小峰曬鞋“輕輕地”,就沒聲音,奶奶就睡得很香甜。

師:誰能用“輕輕地”說句話嗎?

生:我睡著了,媽媽輕輕地給我蓋好被子。

生:我鬧脾氣了,爸爸輕輕地打我屁股。

生:爸爸寫東西時,我輕輕地端杯水放在他面前。

師:說得真好!那“放”改成“擺”怎就不好呢?(生沉思,師順手從粉筆盒中捏了兩支粉筆輕置於桌上)這是“放”,(又拿出兩支粉筆,先輕放一支,又並排放一支),這是“擺”,整齊地放。下面就請一位小朋友表演一下小峰曬鞋的經過,誰願表演?

(一生表演,餘生評議表演效果,再次體會“輕輕地”、“擺”的含義)

師:請想象一下,奶奶知道小峰替她曬棉鞋會怎樣說?小峰會怎樣回答?同桌的小朋友分角色練習說一說。(指名兩位到講臺前說)

生(扮奶奶):乖孫子,這麼小就懂得關心老人,你真是懂事的.好孩子。

生(扮小峰):奶奶,老師說,好孩子應該“尊長輩、懂禮貌”,我不光要為您曬鞋,還要幫您做好多事呢!

師:如果你就是小峰,你還會幫奶奶做哪些事呢’!

生:我還會幫奶奶曬枕頭、曬棉襖、捶背、盛飯……

【評析】

上述教學片段中,文老師特意創設了一個虛擬的情境——故意用增、刪、改等方法“篡改”課文12處,再製成朗讀錄音,讓學生挑刺,“幫助”老師找出錯誤所在,利用商討策略,先合上課本傾聽,再翻開課本邊聽邊看,邊思邊辯邊演,為服務學生學習,引導學生對文中人物、事件形成“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在閱讀中積累詞語”提供了放矢之“的”。六七歲的孩子上課易於疲勞,有意注意不能持久,教師透過情境創設,讓學生給“權威”挑毛病,在“助人為樂”中成了真正的“發現者”,透過近似競賽的教學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內驅力和學習興趣,創造了接納的、支援性的、寬容的、自由輕鬆的學習氣氛,有效地提高了注意力。教學中,師生之間、教學內容與學習者之間的距離感消除了,具有爭強好勝特點的學生們的探索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得到了最大的滿足,形成了“緊張而活躍”的高潮氣氛,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於《棉鞋裡的陽光》教學片段及其評析,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