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課文《我的回顧》教學設計

課文《我的回顧》教學設計

閱讀要點:

瞭解愛因斯坦早年的選擇,學習他那種執著追求的精神。

閱讀安排:

指導自讀,就難點略加指引,形成認識即可。

要點指引:

一、基礎知識的積累:

字詞的用法:

訃告fù;桎梏zhìgù;真知灼zhuó見:正確而透徹的見解;毋wú庸置疑:不需要懷疑;噬shì;中止指中間停止,終止指結束;以致指不好的結果,以至指一般性的結果。

二、思想內容提示:

1、文章思路的安排:

提示:前兩段寫的是小時懷疑並拋棄宗教信仰;第三段是寫他找到了一種願望、一種目標,這是另一個天堂;其他段落是寫他找到發展方向的過程。

2、在文章中,你能讀出作為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有哪些過人的精神與品質?

討論並明確:一是他對於科學的執著追求,譬如在羅盤和歐幾里得平面幾何中獲得興趣後就執著地走向科學的輝煌殿堂;二是他謙誠與進取,哪怕是在如此功名顯赫的寫作時,也絲毫也不張揚自己的個性。這恰恰是一個偉人之所以能夠成功的必備條件。

三、小作業:

本文是譯作,所以有些句子比較長,試用簡短的句子改寫成符合漢語習慣的句子或段落。

1、當我還是一個相當早熟的少年的時候,我就已經深切地意識到,大多數人終生無休止地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是毫無價值的。

——有些希望和努力…………

2、我不久就發現了這種追逐的殘酷,這在當年較之今天是更加精心地用偽善和漂亮的字句掩飾著的`。

3、即使到後來,由於更好地搞清楚了因果關係,對宗教與現實的矛盾的感知已失去了最初的尖銳性時感受也還是如此。

四、閱讀與愛因斯坦有關的文章,更多地瞭解他的人格與成就。

愛因斯坦(1879~1955),出生於德國符騰堡的烏爾姆,父母都是猶太人。他12歲時,閱讀了歐幾里得的《幾何學原本》,被深深地吸引。16歲時寫出第一題為《關於磁場中的以太的研究現狀》的論文。1896年夏,考入瑞士蘇黎士工業專科學校,1900年畢業。1902年進入伯爾尼瑞士聯邦專利局,負責對專利的技術審查,一直任職到1909年。他在那些年是最富有科學創造性的。1905年3月到6月他接連發表四篇重要論文,創立了狹義相對論,並在輻射量子論、分子運動論、布朗運動理論等方面取得了傑出的成就,引起物理學理論基礎的重大變革。

1909年經著名物理學家普朗克推薦,任蘇黎世大學理論物理學副教授。1913年回到德國,在柏林大學任教,併成為普魯士科學院院士。1933年因受納粹政權迫害而遷居美國,定居在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應聘為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教授。1940年加入美國籍,以後一直在普林斯頓從事理論物理研究工作,直至逝世。

愛因斯坦在物理學的許多領域中都有重大的貢獻。其中最重要的是創立了相對論和對發展量子論的貢獻。

1905年6月完成的《論動體的電動力學》一文中,他提出了狹義相對論。這一理論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承認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率是恆定的(即不隨發光物體的運動狀態而改變),而且在一切慣性參考系中自然定律都是相同的,那麼就可以確定,時間和運動對於觀察者說來都是相對的。相對論的建立,使人類對於空間、時間和物質運動的認識,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1916年,他發表了《廣義相對論的基礎》的論文,建立了廣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主要論述電磁現象及其在時間和空間中的傳播;廣義相對論則主要研究引力理論。這個理論的中心思想是引力的實質是由於質量的存在而引起的時一空連續場的彎曲。他根據廣義相對論,作出了光在引力場作用下會發生彎曲、水星近日點發生進動和引力場中的光譜線向紅端移動的三大預言,以後都被實驗觀測所證實。1919年,英國物理學家湯姆生曾激動地說,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是“人類思想史中最偉大的成就之一”。1905年3月,他發表《論光的產生和轉化的一個啟發性的觀點》。在普朗克量子論的啟發下,提出了光量子學說,並用量子理論解釋了光電效應、輻射過程和固體的比熱等等,在科學史上第一次揭示了微觀客體的波粒二象性。

同年9月,愛因斯坦發表了題為《物體的慣性同它所含有的能量有關嗎?》的論文,提出了著名的質能關係式E=mc2,闡明質量是m的物體蘊藏著mc2的能量,為原子能的開發、利用提供了理論基礎。

1922年11月,他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但授獎理由主要提到他在光量子論方面的貢獻,因為當時對相對論是有爭議的。

1929年2月,愛因斯坦發表了《統一場論》的論文。從此,他幾乎把後半生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這一研究中去,試圖把電磁場和引力場統一起來。雖然,在這方面的研究,他沒有取得成果,但他開闢了一個全新的領域,具有重要的意義。

法國物理學家郎之萬在1931年說過:“在我們這一代的物理學史中,愛因斯坦的地位將在最前列。他現在是,並且將來還是人類宇宙中有頭等光輝的一顆巨星”。

愛因斯坦對事物不滿足於現在的結論,不墨守陳規。他曾說過:“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窮根究底地追究問題罷了。”“我不過是保持了自然界表示“詫異”(或譯)‘驚奇’的能力。當大多數物理學家沿著牛頓的道路繼續前進時,我卻試圖走另外的路。”這正是使他成為自然科學偉大革新家的最可貴的品質。

愛因斯坦病危之際,留下遺囑:死後不舉行公開葬禮、不建墓、不立紀念碑。遺體火化後,骨灰撒向大地。 1955年4月18日,他在普林斯頓逝世,終年7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