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棗兒》的教學設計
《棗兒》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對“棗兒”這一具體事物及劇中情節,語言加以泛化、深化、理解象徵意義。
2、體會有象徵意味的臺詞
3、理解劇中人物的親情,思考現代人的生活追求。
【教學重點】
揣摩情節、語言。
【教學難點】
理解劇中象徵意義。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現實社會中,人們邁步奔小康,在農村不少家庭主要勞動力湧入城市生活,為城市建設作出貢獻,同時也使自家走上富裕之路,然而進步的.同時也產生了新的現象,留守家園的老人和孩子,在無盡的思念中生活,他們怎樣寄託這種思念呢?讓我們一同走進戲劇小品《棗兒》。
二、整體感知
1、概述古詩情節:
在鄉間一棵掛滿了紅棗的老樹下,一位老人遇到一個撿棗的男子,一老一少的交談,吐露了老人對兒子的思念,也表露了兒子對父親的盼望,他們滿懷親情呼喚各自的親人迴歸故鄉,反映社會變遷。
2、本文把時空集中在什麼地方?“棗兒”在全文中有什麼作用?
紅棗兒樹下,老人思念親人的場景交待,棗樹為背景,“棗兒”是全劇的標題,並以“棗兒”貫徹全文,老人和孩子以“棗兒”進行對話,展開情節。
3、老人有幾次回憶起棗兒小時候的事?他對男孩又是什麼態度?他的這些回憶和態度反映出一種什麼樣的心態?作者借“棗兒”表達什麼思想?
⑴ 兒子“棗兒”一名的來歷;兒子摘棗兒竟然尿了老人一脖子;兒子在棗兒樹下尿尿。
⑵ 老人十分疼愛男孩。
⑶ 老人思念兒子,在男孩身上折射對兒子的愛。
⑷ 作者是借“棗兒”傳達親情,表現對親人的思念。
4、劇中人物各是什麼樣的人?
老人:老一輩農民滿懷親情,富有愛心,念舊而傳統,有希望有失落。
男孩:新生一代(農村)思念親人,好奇懂事、純真可愛。
5、“棗兒有什麼象徵意義?
“棗兒”是親情的象徵,是故鄉的傳統生活和精神家園的象徵。
三、課堂小結
四、佈置作業
【板書】
背景:棗樹下童謠聲親情
人物:老人:老一輩農民、親情、愛心
男孩:新生一代好奇懂事
棗兒:象徵親情、故鄉、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