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語文課文《太陽》兩課時教學設計

語文課文《太陽》兩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運用“一邊讀,一邊想”的方法,讀懂每個自然段,從而理解課文內容。初步瞭解太陽的特點,太陽和人類的密切的關係,激發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2.學習本課生字詞。初步體會數字說明和比較說明的作用和方法。學會使用“如果……就……”造句。

3.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運用“一邊讀,一邊想”的閱讀方法,讀懂課文,瞭解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係。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一起去了解太陽。

二、學生自由讀課文,透過,讀解生字詞,並把不理解的詞語劃下來,再指名按段讀課文,檢查初讀課文的情況,並糾正讀音

1.讀準本課生字讀音,特別注意翹舌音:氏、獸、殖、蔬;

平舌音:存的發音。

2.防止讀錯以下多音字讀音:

傳chuán(傳說、傳遞)都dōu(都有、都是)

zhuàn(自傳、水滸傳)dū(首都、都市)

差chà(差不多)漂piào(漂亮)

chā(差錯、差數)piāo(漂浮)

chāi(出差)

3.正字:

(1)“抵”字的右半部分下面有一點,“氏”的下面沒有一點,要強調記憶。

(2)“繁”字結構比較複雜,要引導學生分析記憶,注意下面部分不是一個“系”。

(3)“殖”字的右半部“直”中間不要少一橫。

(4)“蔬”字下面的筆畫要讓學生注意,不要少一點。

(三)按自然段輕聲讀課文,出示以下句子:

1.太陽離我們一億五千萬公里遠。

2.太陽大的很,一百三十萬個地球才能抵的上一個太陽。

3.太陽會發光,會發熱,是個大火球。

4.如果沒有太陽,地球上就不會有植物,也不會有動物。

5.有了太陽才有雲、雨、雪。

6.有了太陽才有風。

7.太陽光有殺菌能力。

8.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的世界。

(四)引導學生髮現以上句子與段落之間的關係,這是每個段的中心句。

(五)指名自由讀報課文,要求讀報得正確,自然段之間和結構段之間要掌握適當的停頓。

第二課時

(一)學習第1自然段:

1.指名讀第1自然段。

2.指出課文引用了后羿(上古夏代有個窮國的君主,善於社射箭)射日的傳說做開頭,后羿射日的傳說是真實可信的嗎?

(不可信,這是神話傳說。)

3.既然不可信,課文為什麼引用它做文章的開頭呢?看看不用它做開頭,一上來就說“太陽離我們有一億五千萬公里遠”可以不可以?

(可以)

既然可以,課文用后羿射日的傳說做開頭,你覺得有什麼作用?

4.這一小段后羿射日的傳說和“太陽離我們有一億五千萬公里”之間用“其實”過渡,“其實”是什麼意思?不用這個詞可以嗎?

5.接著課文寫了太陽離我們很遠,用什麼寫法說明太陽很遠呢?(用數字)

(用數字說明問題,給讀者的印象是具體的、確切的,有較強的說服力。)

(二)學習第2.3自然段。

1.指名讀第2.3自然段。

提問:看看這兩個自然段用什麼寫法說明太陽很大、很熱的?寫太陽很大時,把太陽和什麼作比較?寫太陽很遠時,為什麼用鋼鐵作比較?

(三)學習第4自然段。

1.指名讀第4自然段。這一段是寫太陽和人類的關係非常密切的,從哪些事實說明這種密切的關係呢?自然段中有一句話歸納了這段的意思,把它找出來。

這一小段第二句的意思和第三句的'意思一致不一致?

第二句用了哪個詞?(如果……就……)

2.你能用”如果……就……”造句嗎?

3.課堂造句練習:教師提出假設的事實,學生補充可能的結果。

如果明天下雪,

星期六如果爸爸媽媽都休息,

村前這條小河如果架起一座橋樑,

(四)學習第五自然段。

1.自由讀第五自然段。根據前面概括,這一段告訴我們:因為有了太陽,才有雲、雨和雪,為什麼?根據下面的問題,畫出段中的答案:

雨和雪是什麼生成的?(雲)

雲是什麼生成的?(無數小水滴)

水蒸氣是哪裡來的?(從地面上的水)

地面上的水怎麼變成水蒸氣?(吸收了太陽的熱變成的)

(六)學習第六自然段。

1.6自然段。提問:這一小段是寫有了太陽才產生了風,誰能用一句話歸納:風是什麼?(風是流動的空氣)空氣為什麼會流動?(空氣有的地方冷有的地方熱的緣故)空氣為什麼會有冷,有的熱?(有些地區吸收太陽的熱量多空氣就熱,有些地區吸收太陽熱量少,空氣就冷)

教師可以適當補充:空氣也有熱脹冷縮的特性,受熱脹變輕就會上升、移動,隨著冷空氣就會補充,這就形成了流動,也就是形成了風。

(七)讀第7、8自然段,簡要地說說太陽有殺菌能力,可以利用它防病、治病的例項(師生共舉例)

(八)通讀課文,結合板書總結。

學習了《太陽》這篇課文,我們獲得了有關太陽的特徵的知識,明確了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係。正因為太陽很大,很熱,距離我們又很遠,才能給我們送來光明和溫暖,也才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