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語文課文陽光的教學反思

有關語文課文陽光的教學反思

篇一:《陽光》教學反思

《陽光》這篇課文除了認識生字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外,另外一個重難點就是理解為什麼陽光比金子更重要。我在教學中沒有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過多地將自己的理解,解釋灌給了學生。學生缺少了自己的獨立思考,同時也難以消化我丟給他們的“雞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活動。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受到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一位教師對於解決這一難題做了以下處理,使我頗受啟發。

揭題後,我運用課件,讓學生欣賞有關陽光的圖片和攝影,再問學生:陽光是什麼樣子的?它像什麼?學生透過觀察和想象,說得非常不錯。此時,我正想用“對呀!陽光像金子,可陽光比金子更寶貴”來引出課文,可我剛說完,一個學生就舉手了,他站起來說:“老師,我覺得金子比陽光好。”接著,坐著的小朋友也有幾個耐不住了,說:“我也覺得金子比陽光好。”我看自己得改思路了,就請覺得金子比陽光好的小朋友舉舉手看,一數共有二十二個。此時我就馬上調整位置,把覺得金子比陽光好的小朋友組成“金子隊”,坐在教室的左三組,覺得陽光比金子寶貴的組成“陽光隊”,坐在右五組,然後組織了一次“金子,陽光,誰更寶貴”的辨論賽,雖然這場辯論賽不是很規範,有時是一下子幾個站起來說的,有時是兩個甚至三個對一個進行辯論的,但他們在辯論上把陽光和金子的好處已.....

篇二:陽光教學反思

《陽光》教學反思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教學設計:

(一)運用多種手段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本課的語言象詩一樣美,要想讓學生能真正沉醉其中,與文字對話,感受到課文的語言美,我採取了以下幾個創設情境的手段:

1、在匯入環節利用音樂和生動的描述,把學生帶入到清晨大地被陽光籠罩的情境中,為後面進一步體會陽光的美麗做好伏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利用圖片創設情境,讓學生彷彿置身於陽光下的大自然中,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句子,為有感情朗讀課文打下基礎。

3、在讀課文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體會句子,我讓學生扮演的禾苗和小樹,表演在陽光下生長得更快的情景,在這個情境中,學生很容易就體會到了陽光對植物生長的重要作用,和植物們對陽光的感謝之情,使朗讀達到滿意的效果。

(二)以讀代講,讓學生充分進行朗讀訓練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材特點,朗讀是語文閱讀課中最重要的訓練內容,要避免枯燥的講解,讓學生透過讀去體會句子的感情。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落實了這個教學重點:

1、在初讀

課文時共設計了三次讀書活動,第一次是聽老師範讀,讓學生指著拼音聽,在心理跟著讀, 既可以幫助那些拼音比較吃力的學生正確讀準音節,又可以為學生後面的朗讀起到示範作用。第二次是讓學生自己看著拼音讀,目的是讓學生更準確的讀住字音,同時鞏固漢語拼音。第三次是看漢字讀課文,這遍是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練習把句子讀通順讀流利。三次不同的讀法有不同的訓練內容,逐層深入提高要求。

2、在指導朗讀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句子表達的感情,把學生的個性讀充分展現出來。

(三)拓展延伸,促進學生語言發展

在讀“陽光像金子”這句話時進行拓展,讓學生也說說打比方的句子,先是給了“彎彎的月兒像”作為扶手,再放手讓學生自己說說“像”,逐步提高難度,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訓練,他們說的都很精彩。在學習“田裡的禾苗,因為有了陽光,更綠了。山上的小樹,因為有了陽光,更高了。”這句時,讓學生再想想其它的植物和動物,說一說“花朵因為有了陽光更 了”“因為有了陽光更了。”

這些內容上的拓展不但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力和發散性思維,而且對豐富學生的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都是很好的訓練。感覺在教學中,以上的三個設計意圖都得到了落實,基本上按計劃完成了教學任務,解決了重難點。但還有以下幾方面還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改進和提高:

一、學習第一、第二自然段時又犯了拖拉的毛病,用的時間過長,使後面的`時間有點緊張了,本來還設計了一個問題“河面閃著陽光,還象什麼?”就沒有問。最後本來計劃時間充足的話再讓學生一起配樂讀一遍全文,也沒有讀。前面的教學應該再利落些。

二、在學生讀課文和發言時,有急躁情緒,有打斷學生的情況出現,干擾了學生的思路。

三、教師的語言還要再簡潔些,避免說重複的話。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注意以上幾個問題,不斷改進,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使自己的教學更加成熟。

聽《陽光》教學有感

評課人:王愛新

聽了朱銳老師一年級語文《陽光》一課的教學,感覺耳目一新。課堂上閃現出令人鼓舞的亮點;把握目標,設計精到;童言童話,精彩紛呈,課堂上淋漓盡致地展示了孩子們活潑靈動的童真!

具體表述為如下幾點:

(一)

準確把握閱讀教學課堂目標。

朱老師能按照《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依據低年級學生語文學習的特點,充分利用文字,採用“讀讀、說說、背背”和“認認、記記、寫寫”的基本教學策略,落實語言文字的學習,同時滲透人文精神的教育,做到了人文性與工具性和諧統一。

(二)

生動展現教學改革下的閱讀教學研究成果。在課堂上,老師們把傳統的生字卡片運用得淋漓盡致,有老師精心製作的各種孩子們感興趣的外形的卡片,也有學生預習時製作的略顯粗糙的卡片,還有用卡片“開火車”,做遊戲真可謂是卡片小,功能大。識記生字新詞的方式還有:找朋友、拼音小帽找小主人、猜字謎、摘蘋果、一字開花、拍字遊戲、識字魔方、與課文內容有機聯絡的“飄浮著的雲朵”等等,不勝列舉。教學中,老師提供了五種識字遊戲供學生小組學習時選用。

篇三:人教版一年級上冊《陽光》教學反思

今天,我講授了《陽光》一課。從課堂教學來看,本課的總體效果較好,基本達到了事先的教學設想,具體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1、指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並透過前後桌四位同學共同討論,說一說太陽的作用。

2、圖文結合,深化主題。先讓學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獨立地認真觀察圖畫,再讀課文,說說“田裡的禾苗有了陽光,它會變得怎麼樣?山上的小樹有了陽光,它會變得怎樣?”透過看和讀,讓學生感受到陽光非常寶貴。

3、總結全文,課文講完後,同學們知道了什麼?知道了禾苗更綠了,小樹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長長的錦緞……都是陽光的功勞,總結沒有陽光,就沒有生機蓬勃的世界,讓孩子們充分感受到陽光的美好與寶貴。

4、這節課雖然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但也有問題值得深入思 考:

“陽光像金子,陽光比金子更寶貴。”這句話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 說,理解起來還是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在教學時,我刻意讓孩子從 正反兩個方面來感受陽光的作用。有了陽光,禾苗就更綠了;有了陽 光,小樹就更高了;有了陽光,小河就像長長的錦緞,變得更美了。 那要是沒有陽光呢?孩子在回答中無形和有陽光的情況進行比較。從 而去感受陽光的作用和重要性。孩子們在這個問題上的回答還是比較 細緻的,除了根據課文提供的材料進行思考外,也把自己平時的一些

課外知識也運用起來了。有的孩子說,沒有陽光,小樹就不能長大, 就不能製造氧氣了。有的孩子說,沒有陽光,我們就沒有光明,什麼 都看不見了。個別學生有些茫然,如果把教學坡度降低點,教學手段 形象化一些,比如,採用畫簡筆畫的方法。沒有陽光的禾苗是什麼樣 的,有了陽光的禾苗又是什麼樣的,讓學生說,老師畫,透過形象的 簡筆畫,學生就更容易理解陽光的寶貴。再如,理解“錦緞”,教師可 以用課件出示有陽光照射的小河,讓學生觀察,引導學生說出河面波 光粼粼,金光閃爍等,錦緞也是這樣的,所以說小河就像長長的錦緞。 這樣,學生就可以很輕鬆的感受到陽光的寶貴了。這個不合理的教學 設計是我沒有考慮本班學生實際情況,脫離學生的實際(年齡小、 生活經驗不足、接受能力不強等)造成的。

我作為一名一年級的老師,還應該多瞭解學生,貼近學生的生活,只有瞭解學生,才能更好的把握教學的梯度與高度。

篇四:二年級語文S版《陽光》教學反思

《陽光》是日本作家西尾春江的一篇作品。寫了一位可愛的小女孩想把陽光送給奶奶的故事。我很喜歡這個故事,喜歡故事中那個天真可愛的小朋友。相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這篇課文比較長。早自習的時候,我讓學生讀五遍課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閱讀教學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課文主人公是一個非常懂事的孩子。她的奶奶因腿壞了,不能出屋曬太陽,她便用圍裙把陽光包起來送給奶奶。雖然這種做法幼稚可笑,但反映了兒童關心長輩的美好心靈。這篇課文就是在趣味中讓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整堂課力求將這一理念貫穿課的始終,課堂中始終圍繞“讀”展開教學的。 在上課前首先複習第一課時學習的生字詞,採用寓教於樂的方法,透過登山識字的方法來複習所學生字詞,提高學習興趣。本篇課文是一片分析文章,但是對於低年級學生要以閱讀為主,閱讀教學主要以讀為主,教學中我安排了多次讀,指名讀、全班齊讀,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第一課時時,初讀課文,讓學生讀通課文。課上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閱讀。對一些難讀的詞句,給以指導,給予糾正,幫助提高,為後面的朗讀打下紮實的基礎。到第二課時時,讀讀找找說說,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大意,理清思路。第三次,指導重點詞句的朗讀,幫助學生了解理解關鍵詞句。重點讓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陽光的句子指導朗讀,感受到陽光的燦爛;抓住描寫兒童語言、行動和心理活動的語句,讓學生採用個別讀、全班讀、老師範讀等有感情朗讀,讀一讀,進行情感體驗,昇華感情。常言道:“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經過這麼多次的朗讀,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對主人公的認識準確把握了。在指導學生有計劃、有步驟地朗讀中,讓學生有所知,有所感,體會作者所蘊涵在字裡行間的思想感情。在具體語文實踐活動中,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增強自信,激發興趣。在分析課文段意時,透過逐步引導學生來讓學生多說,慢慢分析出每段段意。實驗教材生動活潑,多以學生熟悉的事物和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為二年級學生創造了巨大的想象空間。活用教材,從課文內容延伸開去,尊重學生不同的情感體驗,必定有助於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每個學生心中都有一個世界,他們心中的形象是不同的、無限的。正因為每個學生對文字的理解想象的豐富性,才有學生看到“小鳥高興地唱歌”、“紅紅的太陽昇起來了”,想到“早晨空氣清新”。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豐富學生的語言,弘揚學生的個性。 上完課,感到自身課堂上“旁逸斜出”的地方比較多,只要有機會,決不放過。或引導積累,或指導方法,或強調習慣。這些平時都存在大腦中的種子,一遇到適合的機會,就情不自禁地冒出來了。對文字的取與舍,對教學的放與收,

都是不是滿意的。重點、難點、有特點的地方不夠詳細,有些地方有點一掠而過。針對性訓練,提重點字、詞、句,讓學生隨堂解決重難點。放的時候要充沛放開去,讓學生盡情地說,然後不著痕跡地收回來。最主要的問題是在課堂節奏的掌握上,組織教學不太成功,沒有調動全班學生的學習興趣,部分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沒有抓住低年級學生語文課的最重要因素,主要是多讀,多識字,課堂以學生為主,老師引導,把話語權多留給學生。時間分配不合理導致沒有時間讓學生練習字、詞、句。“以學定教”,說來容易,做起來難。

篇五:《陽光》教學反思

東街小學 高翠翠

《陽光》這篇課文除了認識生字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外,另外一個重難點就是理解為什麼陽光比金子更重要。我在教學中沒有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過多地將自己的理解,解釋灌給了學生。學生缺少了自己的獨立思考,同時也難以消化我丟給他們的“雞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活動。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受到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一位教師對於解決這一難題做了以下處理,使我頗受啟發。

揭題後,我運用課件,讓學生欣賞有關陽光的圖片和攝影,再問學生:陽光是什麼樣子的?它像什麼?學生透過觀察和想象,說得非常不錯。此時,我正想用“對呀!陽光像金子,可陽光比金子更寶貴”來引出課文,可我剛說完,一個學生就舉手了,他站起來說:“老師,我覺得金子比陽光好。”接著,坐著的小朋友也有幾個耐不住了,說:“我也覺得金子比陽光好。”我看自己得改思路了,就請覺得金子比陽光好的小朋友舉舉手看,一數共有二十二個。此時我就馬上調整位置,把覺得金子比陽光好的小朋友組成“金子隊”,坐在教室的左三組,覺得陽光比金子寶貴的組成“陽光隊”,坐在右五組,然後組織了一次“金子,陽光,誰更寶貴”的辨論賽,雖然這場辯論賽不是很規範,有時是一下子幾個站起來說的,有時是兩個甚至三個對一個進行辯論的,但他們在辯論上把陽光和金子的好處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