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課文爸爸的花兒落了的教學反思

課文爸爸的花兒落了的教學反思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反思由小編整理,僅供參考:

《爸爸的花兒落了》出自新課程標準七年級下第二單元最後一篇文章。這個單元是關於兩代人心靈溝通的主題,從多個角度展現了不同時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生活狀態和情感經歷,表明兩代人之間溝通和理解的重要意義。課文節選自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最後一部分。重點寫的是爸爸對英子的深沉父愛和英子成長的艱難,寫得深沉、含而不露。文章以畢業典禮為主要線索,隨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記敘,時而記眼前之事,時而憶從前往事,內容豐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錯而不零亂。時隔多年,作者仍能對往事記憶猶新,必是在其成長道路上,留下深刻印記,同時感恩父親在成長過程中給予了鼓勵、希望和愛。在感受深沉的父愛中,“我”真的長大了: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敢闖敢練,勇於面對挫折,承擔家庭重任。感悟成長的不易便更具現實意義了。同時文中語言、動作精彩描寫之處,更好地表現了人物。文中人是最平凡的人,文中事是最平凡的事,但作者就是用這些質樸、淡雅、含蓄而深邃的語言撥動讀者的心絃,讓讀者感受到人性的美和人情的美。品味語言,學習語言、動作等描寫便成了文章的重點。體會文中深沉的父愛,感悟成長的艱難,當然這更是理解、感悟的昇華!

有了這樣的文字解讀,眼前似乎明亮了許多,可是,我不知不覺以走進一條彎路,事先看了教參,註定了教案的初稿是畸形的,不理想的。教參很清楚:文章的細節描寫很精彩……然後再借鑑別人的、精華的東西,前前後後刪改了六次,這樣,真正的初稿誕生了!

第一次《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實踐結束了,“怎一個苦字了得,何等的無奈啊!”

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靜心沉澱的過程,也是成長的過程。從頭再來!

一.教學目標的制定還是較為貼切的,但這篇文章的一大特色,插敘的運用沒有涉及,確實是設計的一大敗筆。文章篇幅如此之長,隨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記敘,時而記眼前之事,時而憶從前往事,內容豐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錯而不零亂,都要歸功於插敘的運用。目標“感悟成長的艱難”,實現程度不夠,“艱難”沒有深品,流於淺表,不能水到渠成,效果不佳。嚴父的“果”不僅是英子上學不再遲到,還是小學畢業典禮上光榮地代表全體同學領畢業證書並致謝詞,更是日後成為一位知名作家……文字的解讀無止境。

二.活動環節自我感覺還算流暢,活動之間缺少必要的氣氛渲染,顯得很“生硬”,不自然。角色錄音音量小,該重敲的沒重敲。問題設計指向很大,不夠明確。“英子學做的事中,給她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呢?”接下來,“為什麼你印象最深?”如此問法,部分學生不知道從何下手,去思考,去解決問題。那麼學生回答的問題就會脫離預設,令老師招架不住,防不勝防。

三.師生互動缺乏活力、亦缺乏深層次的隨機生成。蜻蜓點水,便戛然而止。“爸爸是嚴厲的,你能理解嗎?”在學生談的時候還可以追問“你的爸爸有過類似的做法嗎?”這樣讓學生能夠聯絡實際來理解、感受,大膽的邁一步,效果會更好。按部就班地進行活動,語文課堂便失去該有的活力。學生牽著老師的鼻子走,失去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許多關鍵詞、關鍵句的理解還只停留在表面,如對爸爸的嚴厲的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起!”“掄”等的品讀,學生與老師答記者問式的就過去了,老師不能有效及時予以追問評價,當然,深層次的東西更無法挖掘。

四.作業設計脫離了目標,目標意識沒有貫穿始終,作業應順應目標,強化目標,才能使其不流於形式,作業設計還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它的層次性趣味性乃至有效性。對於下節課的內容也可以在作業中有所交代和佈置,留下懸念,能為下次課打下基礎,更能有效地把兩次課的內容聯絡起來。

五.教師的自信和勇氣對於我來說,太重要了,然而,想遊刃有餘,信手拈來,何談容易,這些,一點一滴地去鍛鍊,去磨礪吧!

“不要人云亦云,沒了個性。”第一次教學實踐結束後,我還寫下了這樣一句話。其實每一篇課文都有它獨特的個性,每個人的解讀也大不相同,“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的教學設計是否符合我的學生的實際情況?是否有利於自己的操作?……一大堆問題擺在我的面前。

在此試講,遺憾的是,仍舊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1.教師的激情依舊不夠,聲音太輕,前後的節奏把握不一致。

2.雖說從寫作手法上提到了插敘,但是缺乏必要的鋪墊,沒有合乎情理的過渡,顯得很突然。

3.仿寫這個環節學生文筆不錯,然而是否為文字服務,本意是要讚美父愛,但學生的寫很空洞,語言華麗但意義不大。

4.再次出現課堂時間剩餘,情急之下提到文章以花兒為線索,但沒有講透,只是為了拖延時間而設計問題,沒有必要,有傷大雅。

5.角色配音突然出現,不自然很突兀,到底如何用好它?

一系列的問題再次出現在我的眼前,怎麼辦?

不自覺中,想起了“頂碗少年”,他在遭受第一次失敗以後,又嚐到了失敗的苦果,如果第三次還失敗該如何是好,怎麼去面對?……最後大家求同存異,細節的地方再三斟酌,提出了改進的措施:

1.既然本文是英子參加畢業典禮而想到的往事,那麼能否插入畢業典禮的照片,以文中提到的驪歌作為背景音樂?

2.在悽婉憂傷的音樂中,學生再默讀文章,思考英子回憶了哪些事?再次強調英子是參加畢業典禮而想到的往事,單刀直入“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繼續的.?這樣什麼寫作手法就脫水而出了,透過邊思考邊講授完成“插敘”這個目標。

3.結合板書,讓大家思考英子印象最深的事是哪件事?這件事中父親給你的印象?學生定能回答到“嚴厲”,那麼老師順水推舟問“文章中是如何描寫父親嚴厲的?”圈劃思考交流。“爸爸為什麼對英子如此嚴厲?”“爸爸的嚴厲有作用嗎?”……這樣一個大問題被肢解成幾個小問題,不僅明確,可操作性也強。

4.仿寫固然很好,如不能恰到好處的去用,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如此可敬可愛的父親,在英子捧著畢業證回家的時候,他卻悄然離去了,英子一定有很多話要和爸爸說,如果你是英子,你能寫出她的心裡話嗎?”這樣設計取代仿寫,更能貼近學生實際,使學生受到感染。

5.作業設計著眼為下次課服務,“文中幾次提到花,‘花’在文章中起到什麼作用呢?”很巧妙地一個連線第一課時和第二課時的深思熟慮的問題,也為下次課的學習埋下伏筆。

第三次教學實踐結束了,牽動著諸多老師的神經,是期盼,是……

花落了,結出了大大小小的果實:

1.本次教學考慮文章的本身特點,能夠不拘泥於形式,確立目標;情感態度個性化,根據個性確定目標;符合學生情況,學生的活動,作業設計是非常合理的,體現了課內,課外的結合。

2.教學內容由單薄走向厚實;教學環節的設計由形式走向品質;教師由關注自己走向關注學生;老師牽著學生走。

3.在過程之中有了改進,在改進中把自己完善,給別人借鑑;活動的設計有文字的氛圍,“雞毛撣子”道具的出示演示,使學生切身心的體會到了父親的嚴厲,進而更能理解這種嚴厲下的父親的關愛與期望。

4.課堂的掌控缺半步,要敢於向前探一步;結課、作業太匆忙。如果在細節上關注會更有效。及時抓住學生的回答,順勢引導,及時評價,智慧的火花應不失時機地現於課堂。

這枚青橄欖終於品嚐到了絲絲甘甜……

1.最大的收穫:俗語云“好鋼用在刀刃上”,我要說,更多的“精力與時間用在備課上”,而不是上完課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補救。解讀文字要深,每一次解讀,都有不同的收穫。問題設計要環環相扣,符合學生實際,要讓更多的學生有吃的,還要吃的飽,這真的太重要了。不失時機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讓他們跳一跳,然後摘到蘋果。做到這些,每一次的課前準備你要花費多少時間,是不言而喻的,但效果是非常明顯的。

2.課堂上師生互動摩擦出的火花是最漂亮的。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要“吃”飽,還要“吃”的好,更要下一次還想“吃”。課堂上,我渴望的東西,學生一次心有靈犀的回答都讓我心滿意足,更何況智慧的火花碰撞呢!再填一把柴,可以激發更有價值的東西,久而久之,學生的能力和視野都會得到質的提高。

3.沒有這樣經歷的的教師永遠是新教師。所以,有機會多多鍛鍊,多一份勇氣,是多麼的重要。

在接下來的教學中,努力提高這樣幾種能力:

1.要提高自我監控能力:提高自我的觀察、判斷、評價和設計的能力。要有教學效能感,時刻對自身教學效果的清醒認識,以便更好的評價處理。

2.要提高教學監控能力。明確教學課程內容、學生興趣和需要,學生髮展水平、教學目標、教學任務以及教學方法與多種手段。多面預測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可能的教學效果。

3.要提高課堂的組織與管理能力。在課堂上密切關注所有學生的反應,努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隨時準備應付課堂上的偶發事件。教學中,師生言語互相溝通,教師要努力以自己積極的態度感染學生,以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努力學習。

4.教師對學生的提問、回答、作業、交流、操作等學習行為進行及時評價,或指導學習主體或同伴對學習行為進行評價。還應規範教師言語,一節課教師的話就應是一篇文章。

成長確實是艱難的,但也是快樂的。

“失敗向前邁一小步,就可能會變成成功。”勇氣、自信、細節,是多麼的重要。只有不斷地深入學習,冷靜地思考,不斷的反思,才能讓我的語文課堂真正的在陽光照耀下茁壯成長。

以上就是小編分享的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反思的全部內容,希望可以幫助教師們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