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課文《狐狸和烏鴉》課後教學反思

蘇教版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課文《狐狸和烏鴉》課後教學反思

《狐狸和烏鴉》是蘇教版語文第三冊的一篇童話故事。講一隻狐狸用奉承話騙取烏鴉嘴裡一片肉的故事,說明愛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課文共6個自然段,故事簡短有趣,透過三次對話,形象地表現了狐狸的狡猾和烏鴉的輕信。

對於這種以對話為主又揭示一個道理的童話故事,怎樣上才能上得有趣,把孩子積極性調動起來,又全身心地投入進入;怎樣上才能讓孩子的語言得到發展,讓孩子的能力有所提高,讓寓意的.揭示不露痕跡;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本次課我主要有3個環節:教授新課、語言能力訓練、生字教學。

課文的第2—5自然段是重點部分,要指導學生理解狐狸三次對話及烏鴉說的話及烏鴉三次聽後的表現,懂得烏鴉是如何一步一步放鬆警惕,最後受騙上當的。學習這部分內容時我採用了扶放結合的手法來處理。這個方法的效果很不錯,但遺憾的是在處理的時候做得不夠到位,放的還不夠多,沒有充分體現出學生的自主學習!

學生的朗讀與感悟是相輔相成的,感悟可以提高朗讀,朗讀可以加深感悟。在教學過程中,我重視讓孩子們在悟中讀,在讀中悟。

悟中讀。在講狐狸和烏鴉的三次對話是,當學到狐狸的三次語言和動作時,我都讓學生學一學,就把自己當作是狐狸來體會感悟,我還透過抓住關鍵詞來引導學生,使學生能很好地投入情感,把課文朗讀好。在教學烏鴉的三次表現是,我都讓學生試著把自己當作烏鴉,想想自己會有什麼反應,把自己置身於情境中,深刻體會到了愛聽好話容易上當受騙的道理。邊悟邊讀,學生完全沉浸在角色中,達到“語語悟其神”的境界。

讀中悟。朗讀是感悟的一種表現,同時也是加深感悟的一種方法。孩子在投入的朗讀中,其實已經進行了一種角色互換,自己顯然已成了故事中的狐狸,故事中的烏鴉。他們在繪聲繪色的演讀中,又一次加深了對文中角色的認識。

在鍛鍊學生語言能力時,我設計了一個短語練習。學生透過訓練,都對“讒得直流口水”這一短語有了較深的認識。但是在指導學生訓練時我指導的不夠到位,不夠清晰,同時練習設計還不夠好,今後在這方面還需多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