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說有哪些

關於端午節的傳說有哪些

端午節的由來,其實向來都說法不一。下面小編整理的關於端午節的傳說,歡迎來參考!

關於端午節的傳說(一):

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立刻劃船撈救,一向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齊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就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關於端午節的傳說(二):

東漢漢安二年(公元143年)五月五日,在舜江的紀念活動中,曹(日於)失足落水,死於非命。他的14歲的女兒曹娥哀號江畔十七日,覓父屍不得,投江自殺。一些書中說她祝天投衣,隨衣漂流五晝夜,於沉衣處得父屍,負屍出水數十里,為人發現,一時震驚鄉里,觀者如堵。

關於端午節的傳說(三):

端午節的一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就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之後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推薦,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立刻下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關於端午節的傳說(四):

話說唐朝僖宗年間,黃巢領兵造反,所到之處,殺人甚多。老百姓對黃巢有很多誤解,只要一聽見黃巢來了,就急急忙忙地逃難。

這一年五月,黃巢的攻進河南,兵臨鄧州城下,有一天,黃巢騎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見一批批老弱婦孺湧出城外,他看見一個婦人揹著包袱,一手拉著一個年紀小的男孩,另一隻手卻抱著一個年紀較大的男孩。黃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馬問道:“大嫂,你急急忙忙要到哪裡去?”那婦人回答:“聽說黃巢的就要攻進鄧州了。城裡的男人都被徵調去守城,我們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

黃巢又指著小孩問她:“你為什麼手牽小的,卻懷抱大的呢?”那婦人就說:“懷裡抱的,就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裡牽的才就是我親生的兒子。萬一狀況危急時,我寧可丟掉自我的兒子,也得為大伯家留下這根獨苗。”

黃巢聽了,深受感動,就對那婦人說:“大嫂,好,你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門口,這樣,黃巢的就不會傷害你了。”

婦人聽了,將信將疑,但就是她還就是回到城裡,把這個訊息傳了出去。第二天,正就是五月初五端陽節,黃巢的果然攻下了鄧州城,只見城裡家家戶戶門上都掛著菖蒲、艾草。為了遵守對那位婦人的承諾,黃巢只得無可奈何地領兵離去,因而全城得以倖免於難。

為了紀念這件事,此後每到端午節,人們就在門上插菖蒲、艾草,這個習俗一向流傳到這天,而且從河南一向傳到各地,幾乎傳遍整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