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說有什麼

端午節的傳說有什麼

端午節的傳說

1、屈原投江

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屈平,字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雲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

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迎接伍子胥

有些說法則與吳國大夫伍子胥有關,而非屈原。

南朝蕭梁時期宗懍所著的《荊楚歲時記》,是一部中國古代荊楚地區的歲時節令、風物故事的介紹文集。在該書的第卅節裡頭記載著:“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所,故並命舟楫以拯之……邯鄲淳曹娥碑雲,五月五日,時迎伍君……斯又東吳之俗,事在子胥,不關屈平也。”認為東吳地區的端午競渡是為了迎接已被當時人們視為河神的伍子胥,與屈原無關。關於粽子,則有當地的記載:“鄉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

3、紀念孝女曹娥

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

4、白娘子喝雄黃酒現原形

傳說,有一條白蛇修煉了一千年,終於修成人形,化為美麗端莊的白娘子,另一條青蛇修煉了五百年,也化為富有青春活力的小青姑娘。她們二人結伴來到西湖遊玩,當她們來到斷橋時,白娘子在人群中看見一位清秀的白面書生,心中暗生情意。小青便悄悄地作法,降下大雨。白面書生許仙打著傘來到湖邊乘船,

正好看見白娘子和小青被大雨淋得很狼狽,許仙忙把自己的傘遞過去讓她們避雨,自己卻躲得很遠,任憑雨淋。白娘子看見許仙這樣老實靦腆,心裡更喜歡了,許仙也對美麗的白娘子產生了愛慕之情。在小青的撮合下,許仙和白娘子成了親,並且在西湖邊上開了一家藥店,治病救人,鄉親們都很喜歡他們。

但是金山寺的法師法海卻認為白娘子是妖精,會禍害民間。他悄悄地告訴許仙,白娘子是白蛇化身而成,還教許仙怎樣識別白蛇。許仙將信將疑。轉眼端午節到了,老百姓都喝雄黃酒避邪,許仙按照法海教的辦法,逼迫白娘子喝雄黃酒。白娘子這時候已經懷孕,她推卻不了許仙,喝了酒後,馬上現出蛇的'原形,許仙立刻被嚇死了。白娘子為了救活許仙,不顧自己懷孕,千里迢迢來到崑崙聖山偷盜起死回生的靈芝草。白娘子與守護靈芝草的護衛拼命惡戰,護衛被白娘子感動了,將靈芝贈給她。許仙被救活以後,知道白娘子真心愛自己,夫妻更加恩愛。

可是法海還是容不下白蛇在人間生活。他將許仙騙進金山寺,強迫他出家為僧。白娘子和小青非常憤怒,率領水族士兵攻打金山寺,想救出許仙。她們不斷作法,引發洪水,金山寺被洪水包圍,這就是傳說中很有名的“水漫金山”。法海也大顯法力,白娘子因為臨產,打不過法海,只得在小青的保護下逃跑。當她們逃到斷橋時,正遇上從金山寺逃出來的許仙。許仙與白娘子二人經過劫難,又在初逢的斷橋相見,百感交集,不由得抱頭痛哭。白娘子剛生下兒子,法海就趕來了,他無情地將白娘子鎮壓在西湖邊的雷峰塔下,詛咒說,除非西湖水乾,雷峰塔倒掉,否則白娘子永遠也不能再回到人間。

多年後,小青修煉得道,重回西湖,她打敗了法海,將西湖水吸乾,將雷峰塔掀倒,終於救出了白娘子。

寧波端午節習俗吃什麼

“五月白糖搵粽子”

如今一年四季都可吃到粽子,吃粽子似乎不再是端午節的專利了。可是,裹粽子、吃粽子、互贈粽子一直是寧波最有代表性的端午習俗。寧波民謠《十二月節氣歌》中有“五月白糖搵粽子,六月橋頭搖扇子”,還有“酒入雄黃粽子香,要嘗味道到端陽”的說法。寧海的《節俗謠》唱道:“清明吃艾草,四月八日吃柴腦(烏飯麻餈),端午筍殼包,六月六嘗新吃麥糕……”說明吃粽子是端午食俗。寧波老話講“吃過端五粽,還要凍三凍”,或者說“吃過端五粽,棉襖勿可送”,意思是吃了端午粽子,還有較冷的天氣,要注意保暖。

寧波人包的粽子與別處不同,寧波箬殼粽用的是老黃箬殼(毛竹殼)或用青竹殼,不像別處用蘆葦葉、菰葉(茭白葉)、芭蕉葉等裹紮;寧波粽子是稠粘適口的鹼水糯米粽,不同於其他地方的白粽子;寧波粽子包紮成稜角分明的四角枕頭形,不同於別處的三角形、五角形、六角形;寧波粽子以糯米粽為主,不同於別處以高粱米、黃黏米、粘玉米等裹的。寧波粽子品種花樣繁多,有鹼水粽、赤豆粽、綠豆粽、豇豆粽、紅棗粽等素粽,也有火腿等葷餡料。

粽子煮熟後,剝去箬殼後的四角糯米粽,因鹼水浸泡的緣故,晶瑩剔透猶如田黃石,清香撲鼻,蘸上少許白糖,吃起來又糯又稠。過去寧波有關端午吃粽子的“繞口令”是這樣唱的:“一隻粽子四隻角,解縛(音”婆“)脫殼,抲筷割角,白糖一沰(音”篤“),直噠咽落;兩隻粽子八隻角,解縛脫殼,抲筷割角,白糖一沰,直噠咽落;三隻粽子十二隻角……”雖說是計數的童謠,卻道出了寧波粽子滑溜爽口的特點。

從前端午粽子是主婦們自家裹的。寧波的巧婦們將在家中預先做好的粽子集聚一堂,供賓客觀賞品評。粽子的式樣有鴛鴦枕、鳳頭、蓮船、石榴,爭奇鬥豔,令人目不暇接。其餡有葷有素,其味有甜有鹹,五味雜陳。

最終評定蓮船式樣為最佳,該粽長約一尺許,粗如玉臂,內摻白糯米、栗子肉、火腿、雞絲,外裹箬殼,扎以彩繩,編成“請嘗”、“端陽”字樣,有稜有角,悅目動人。入水煮熟,去箬切片,盛於瓷盆,遍嘗親友,味極鮮美。有人賦詩讚雲:“未曾剝殼香盈溢,便經入腹齒猶芳。”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鹹鴨蛋

俗話說“要吃鹹蛋粽,才把寒意送”。因為端午節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來臨,動植物生命活動進入旺盛階段,再加上氣候潮溼,病蟲細菌活躍,容易引發眾多疾病。古時,五月被視為“毒月”、“惡月”,瘟瘡蔓延,五月初五更是九毒之首。而蛋形如心,吃了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

過去,端午節吃的蛋一般為鹹鴨蛋,之所以吃鹹鴨蛋,也有一番說法。據有關資料介紹,鹹鴨蛋鹹而微寒,能滋陰、清肺,可治夏季膈熱、咳嗽、喉痛、齒痛、洩痢等病症。直至現代,人們為豐富口味,才開始煮起了鮮蛋和茶葉蛋。

每逢端午節這天,一般家庭的主婦起得特別早,用黃金山、金銀花藤、花麥腎、艾草等10多味揮發性中草藥混合而成的“草頭湯”,來煮鮮蛋和鹹鴨蛋,供家人當早餐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