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科技

淺析對中國傳統科技倫理思想的精髓

淺析對中國傳統科技倫理思想的精髓

[摘要]天人合一、以道馭術、經世致用、止於至善是中國傳統科技倫理思想中的核心,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價值觀中的瑰寶。中國傳統科技倫理思想起源於古老的天人合一思想,形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以道馭術思想是中國傳統科技倫理思想圍繞發展的主線,到了近代中國遠落後於西方的時候,經世致用成為社會改革以及科技發展的指導方針,在中國社會歷史發展各個階段中,傳統科技倫理思想始終以止於至善為科學技術發展的最高理想,這同時也是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精神的最高追求。

[關鍵詞]天人合一 以道馭術 經世致用 止於至善

一、中國傳統科技倫理思想之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思想起源於原始的自然崇拜和宗教信仰,而後周公制禮作樂,禮樂文化中的這種禮儀被稱為“周禮”,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生成與發展影響巨大,偉大的教育家孔子用其畢生的心血詣在呼籲恢復周禮,足見對其重視。雖然到了近代,“禮”開始束縛人的發展而變成魯迅先生所說的“吃人”的禮教,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禮文化是貫穿中國文化發展始終,它從萌芽生成之日起便一直都維繫著中國社會的穩定發展,所以中華民族也自古被稱為“禮儀之邦”,而這種禮儀也源於對天地秩序的模仿。禮文化其實是天人合一思想的物質外化。

從漢字“天”的寫法中可以窺測出,“天”本來就是和“人”相通的,在“天人合一”思想中,“天”並不單指天空,更指的是天地萬物,指包羅永珍、天長日久的自然母親。人類從自然中來,是大自然孕育並養育了人類文明,所以科學技術的發展一定不能以犧牲自然為代價。

人類從自然中來,最終還要回到自然中去,所以天人合一首先指的是天人的共通性,中國傳統文化很早便對此有著一致認同。主張“天人合一”,強調天與人的和諧、一致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主要特點。文化上的主導所帶來的效應是巨大的,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天是不可超越的存在。

天人合一的思想還包含了人與天地萬物是一個互相聯絡、休慼與共的整體,亦即“萬物一體”。在天地萬物的整體結構中,諸個體間相互依存、相得益彰。首先,天地對人和萬物有養育之恩;其次,中國古代認為,“人”是萬物之靈,只有人類才知道應該關愛自然,善待自然界中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自然物,真正做到“與萬物合而為一”。

天人合一思想的影響不僅深深滲透於中國傳統科學技術三大學科農學、中醫、天文學中,而且還影響中國文化的走向與發展與國民性格的形成,這裡不做贅述。

二、中國傳統科技倫理思想之以道馭術

道在中國文化中最為著名的意思是“道德”,對於這個詞語的解釋可以追溯到道家元典《道德經》,道家的思想對中國文化影響並不亞於儒家,如果說中國文化有著儒家的翩翩外衣,那麼道家的思想則是中國文化的深邃靈魂。我國傳統科技倫理思想重視農業,對待“百工”等手工業者或者商業的態度則有所限制。以道馭術思想在道家那裡體現為“道法自然”,強調勞動者與工具器物之間的和諧關係。李約瑟曾經這樣評論先秦道家的思想:“他們看到,用以統御無生命界的工具可以轉過來對付工具創造者的血肉之軀。他們的洞察力是人與機器的整個關係史的一部分:這種關係有時是增進人的健康的,有時是壓抑人的,有時又是致人於死命的。這是一直到今天還沒有得出公正論斷的社會主題之一。” 縱觀中國傳統科學技術長期發展的歷史,以道馭術始終是貫穿始終的倫理指導方針,關係國計民生的農業、醫學、算學、天文學四大學科領先於世界,陶瓷、絲織、建築三大技術成果的美名遠播,火藥、指南針、造紙術和印刷術四大發明對世界歷史程序的有力推動,這些是中國古代科技成就的輝煌見證,也體現了以道馭術的科技倫理思想對科技發展所起的積極指導作用。

以道馭術的思想與西方用倫理道德約束技術活動觀念不是等同的,因為我國傳統文化中對“道”和“德”的理解與西方的倫理道德觀念在思想內涵上有一定區別,從老子《道德經》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國人的道德關愛天地萬物,關心個人社會國家的命運,而且非常強調個人修身,因而在對技術活動的約束機制上也有自己的'特色。

三、中國傳統科技倫理思想之經世致用宋元以後,中國的科學技術水平開始慢慢落後於西方,近代中西方文化交流也由於種種阻礙而程序緩慢,歷史發展到一定程度,對中國傳統科技倫理價值觀也出現曲解和濫用,逐漸體現出其不利於文化交流與科技進步的方面。

天人合一思想,以道馭術思想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也逐漸被濫用與曲解。以道馭術的含義是倫理道德對科學技術的駕馭和制約,這裡的科學技術關係國計民生與社會穩定,而“奇技淫巧”不在其中,“奇技淫巧”指的是容易使帝王“玩物喪志”,或使百姓耽於享樂而不做“正事”的技藝,所以以道馭術思想並不是鄙薄科學技術,而是在近代被濫用,由於重重阻撓,西方科學技術的引進步履艱難,直接導致中國近現代化程序緩慢。

四、中國傳統科技倫理思想中關於善的釋義

“止於至善”語出《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我國自古以來被稱為“禮儀之邦”,在中國傳統文化萌生的先秦時代,禮樂文化是整個文化的主流,禮樂文化中包含著孕育生靈的大自然的崇敬,反映人類剛剛脫離矇昧時期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嚮往,是“止於至善”思想的具體體現。

真善美是人類的共同追求,科學追求真,道德追求善,藝術追求美。一般來說,西方文化把真放在第一位,而中國傳統文化則把善放在第一位,中國傳統科技倫理觀把善作為科技發展的最高價值評判標準。

止於至善對科學技術發展的“度”有很好的啟示,現代社學技術的進步與經濟的發展同步並行,但是其引發的問題卻令人堪憂,追求利潤是既是人之常情,又是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我國傳統文化中講:“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之有度。”體現了經濟良性發展的一般原則。同樣,科學技術的進步更不能以犧牲後代人的幸福和利益為代價。

參考文獻:

[2]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科學思想史)[M] 。北京:科學出版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3]董廣傑,李露亮。魅力與魔力—中西文化透視[M] 。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