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生物複習教學反思

生物複習教學反思3篇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下面是生物複習教學反思3篇,請參考!

篇一:生物複習教學反思

生物複習課的教學反思 複習課是以鞏固所學知識並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為主要任務的一種課型。然而,教師為了追求知識的全面性,節約時間,往往採用“容器灌注”的方法,既剝奪了學生參與的時間,也把學生置於被動學習的境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受到極大的限制。因此,我透過嘗試變換課的結構,力爭恢復學生的主體地位,使複習課真正形成鞏固、提高、拓展、創新的嶄新局面。

一、學主課前演講進行復習匯入 複習課內容對學生來說已失去新鮮感,甚至認為已全部掌握,因而往往失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失去對知識的進一步渴求。為了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求知慾,每堂課開始5min,我留給學生上講臺講解和複述基本知識點,上臺學生講解不當之處,其餘學生可隨時提出疑問和修改補充;然後我利用課件將上節課所需複習的基本知識點放出,讓學生明確疏漏和不足之處,以幫助學生形成系統完整的知識網路。這樣一方面學生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進一步鞏固所學基本知識,另一方面又可增強課堂的活躍氣氛,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隨著這一活動的舉行,學生上臺講解的系統性越來越強,不僅能夠較系統地複述基本知識,而且還能做些歸納,深化了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短短5min,能使學生對於課外刻苦鑽研,網羅資訊,勇於實踐,積極為上講臺演說準備素材;這樣既能啟用學生思維,又能為一節課的開端造就一個“學生為主體”的活躍的課堂氣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二、設立“問題--討論”情景,讓學生解決問題 “問題---討論”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其核心是透過問題引起學生思考,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問題討論,從而較好地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1、提出問題與創設情景 問題是思維的出發點,問題的出現自然會激發思維,而思維只是指向解決某個問題的。教師根據“大綱”要求,根據自己對教材的掌握和教學經驗,結合學生實際認知水平,就課本內容有針對性地提出幾個環環相扣,步步深入且帶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興趣,引導他們積極地進入問題情景併產生強烈求知慾,同時也對學生複習起了定向作用。如:複習“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時教師提出以下問題: ①呼吸系統是由哪兩部分構成的?呼吸道包括哪些結構? ②呼吸道有骨或軟骨作為支架,這些支架有什麼作用? ③鼻腔前部的鼻毛、鼻腔內表面的黏液、黏膜中分佈的毛細血管分別有什麼作用? ④氣管和支氣管內表面分泌的黏液、黏膜表面的纖毛分別有什麼作用? ⑤鼻涕和痰分別是怎樣形成的? ⑤你還能舉幾個與現象相同原理的例子? 這一系列問題的創設及提出頓時激發起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並表現出少有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熱情。

2、組織討論與解決問題 問題透過爭辯就會迅速明晰,並越來越接近問題的徹底解決。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圍繞教師提出的問題各抒己見,相互交流,爭論反駁以形成資訊的多面傳遞,充分發揮思維的共振效應,以取長補短,互相促進,共同提高。透過思維活躍的'討論和爭鳴,問題明晰了,條理清晰了,結論明確了,學生較快地進入到深層次的理解和把握上。

3、啟發點撥與歸納問題 在充分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我請部分學生代表就有關問題作答,其不足與錯誤之處可由其他學生進行補充與訂正,我結合巡視時所掌握的情況進行相應的啟發、點撥、補充與修正,將討論所得向廣度和深度進行引導,並根據實際需要歸納總結,完成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在學生參與基本知識點的講解趨向成熟時,我又嘗試了讓學生自己對知識點的理解參與提出相關問題。這不僅能夠根據考點,擴充套件思路,加深學生對考查內容的理解,而且能大大增加課堂上學生的思維容量,對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也是一個新途徑。多次實踐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除了大大減少了基礎較差學生的“低分率”之外,大部分學生能夠按我的思路,將問題擴充套件、對比、歸納,並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學生進行課堂小結,歸納重點 參與課堂小結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化解難點,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的要求,強化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學生實現自我激發其主動性、培養其邏輯思維與口頭表達能力的課堂小結,是一種高層次能力的鍛鍊。一開始可能較困難,會出現“冷場”。在實踐中,這項活動學生參與的發言率確實相對較低,顯露出了對部分重點問題的盲從性和缺乏辨別力,但只要堅持示範、啟發、鼓勵和引導,學生會慢慢地掌握的。學生一旦在全課的小結上有了突破,整個課堂教育一盤棋就全活了。如:複習“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後,學生歸納總結出: ①呼吸系統: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氣管、支氣管; ②支架:保證呼吸道內的氣流通暢; ③鼻腔內有鼻毛:能過濾空氣:鼻腔內表面的鼻粘膜-----能溼潤和清潔空氣;鼻粘膜內分佈有毛細血管-----能溫暖空氣; ④呼吸道的作用:保證氣體通暢透過,使到達肺部的氣體溫暖、溼潤、清潔。 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不是單純的教學方法的改變,而是教學觀念的變革,是以創新思維為主的教學思想在課堂教學的具體化,應我校大力推廣“問題---討論“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我將不斷要總結反思改進這一做法,使之取得更好的成效。

篇二:生物複習教學反思

為了追求知識的全面性,節約時間,往往採用“容器灌注”的方法,既剝奪了學生參與的時間,也把學生置於被動學習的境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受到極大的限制。

一、學主課前演講進行復習匯入 :複習課內容對學生來說已失去新鮮感,甚至認為已全部掌握,因而往往失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失去對知識的進一步渴求。為了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求知慾,每堂課開始 5分鐘 ,留給學生上講臺講解和複述基本知識點,上臺學生講解不當之處,其餘學生可隨時提出疑問和修改補充;

然後我利用課件將所需複習的基本知識點放出,讓學生明確疏漏和不足之處,以幫助學生形成系統完整的知識網路。這樣一方面學生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進一步鞏固所學基本知識,另一方面又可增強課堂的活躍氣氛,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隨著這一活動的舉行,學生上臺講解的系統性越來越強,不僅能夠較系統地複述基本知識,而且還能做些歸納,深化了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短短 5分鐘 ,能使學生於課外刻苦鑽研,網羅資訊,勇於實踐,積極為開課上講臺演說準備素材;能啟用學生思維,為一節課的開端造就一個“學生為主體”的活躍的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二、設立問題情景,讓學生解決問題

“問題解決”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其核心是透過問題引起學生思考,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問題解決,從而較好地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1、提出問題與創設情景 :問題是思維的出發點,問題的出現自然會激發思維,而思維只是指向解決某個問題的。

2、組織討論與解決問題 :透過思維活躍的討論和爭鳴,問題明晰了,條理清晰了,結論明確了,學生較快地進入到深層次的理解和把握上。

3、啟發點撥與歸納問題

教師結合巡視時所掌握的情況進行相應的啟發、點撥、補充與修正,將討論所得向廣度和深度進行引導,並根據實際需要歸納總結,完成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篇三:生物複習教學反思

生物已經複習了二週,感到學生 的基礎知識和以前相比,有了一定的提高。

首先一定要重視課本基礎知識的複習,以課本為基礎的基礎知識複習時,注重知識的全面性,穩紮穩打,俗話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因此,在複習時注意把零散的知識串聯起來,使學生在腦海中把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絡形成清晰的網路,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印象會更深,能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比如在講解動脈血和靜脈血時,和學生一起總結 出肺動脈中流靜脈血,肺靜脈中流動脈血,體動脈中流動脈血,入球小動脈和出球小動脈中都流動脈血。

其次要重視重點和難點的複習,突破重點、攻破難點是複習的重要策略,因此,在複習過程中要集中精力和時間加以學習理解和掌握,對知識的要點透過最佳化設計、強化訓練、總結規律和要點,使學生容易記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複習人體內物質的運輸時和學生一起體迴圈和肺迴圈時,我們在一起找竅門,怎樣熟記,怎樣找其中的規律,比如說,體迴圈和肺迴圈都是從心室射血。()流向動脈血管,在流向身體的各器官,流回靜脈,回到心臟的心房,找到規律之後,在理解體迴圈和肺迴圈就好多了。在比如和學生一起找竅門,比如發生氣體交換的場所是全身的毛細血管網或者肺部的毛細血管網,血液的成分發生了變化,所以和學生總結出規律後,比較容易去理解問題。

總之,在複習的時候一定要做到查漏補缺,對知識進行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