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師

教師家訪記錄內容

教師家訪記錄內容

家訪,漢語詞語,讀音為jiāfǎng,意思是進行個別家庭教育指導的一種常用的有效方式,主要是解決兒童、青少年的個別的家庭教育問題。下面跟著小編來看看教師家訪記錄內容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教師家訪記錄內容 篇1

家訪教師:

xxx、xxx

家訪時間:

20XX年5月22日

家訪物件:

xx同學

家訪地點:

武昌車輛廠宿舍

20XX年5月22日,我和班級幾位科任老師去了xx同學的家,一路細雨濛濛,很快敲門之後,我看到一位很慈祥的老人——xx同學的奶奶,一位八十幾歲的老人。

寒暄之後,我們說明了來意,老人就操著江浙口音打開了話匣子。從孫子的小學到初中到高中,從學習談到生活,談到做人,交談之後,我們都一致認為xx同學反映的情況和同行的幾位老師的感覺差不多,都認為xx同學學習成績有所下滑,學習主動性有待加強,個人人品不錯,待人接物有禮貌,有分寸。當著奶奶和所有科任老師的面,我對林俊提出了幾點要求:

1、增強學習積極主動性,提高學習成績。

2、少注重外表,多注重提高內在修養。

3、加強時間觀念,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

之後,我們在林俊家四處看了看,瞭解了他的生活環境和居住環境,瞭解了他的家庭及整個家族情況,從而瞭解了他的整個成長的家庭氛圍,教育背景。

家訪心得體會:

1、增強了師生之間的感情。

2、加強了家校聯絡。

3、有利於採取更好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尋找教育契機。

教師家訪記錄內容 篇2

自從走上工作崗位,我擔任班主任工作,已有五個年頭。五年的不斷探索,讓我深深地認識到,家訪工作是班主任協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班主任經常性的工作。

家訪目的在於與家長交流情況,交換意見,共同研究教育學生的內容和方法。家庭是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對孩子身體的發育,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品德的陶冶,個性的形成,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教育引導學生一定要與家長聯絡,雙方只有同心協力,才能事半功倍,達到教育目的。

家訪不是向家長告狀,也不是讓學生難堪,而是要與家長、學生在家庭這個特殊的環境中真心交流和溝通。家訪工作長“報喜”,可以為後進生的轉化創造良好的環境。美國心理學家查絲雷爾說:“稱讚對鼓勵人類靈魂而言,就像陽光一樣,沒有它就無法成長開花。”家訪的目的是關心、愛護、轉化、教育學生,而不是因教師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長“告狀”,因為這無異於給家長送去一根“棍子”,學生回家不免要受皮肉之苦。這樣做不但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而且學生還會遷怒於教師,不忘這一“棍”之仇,給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礙。

家訪過程:

1、學生資訊:

小胡,天資聰穎,但有時不能控制自己,不夠勤奮。

湯佳宇,勤奮好學,但有偏科現象。

2、目的:瞭解父母對他們的教育方法,改進學習習慣,增強學習興趣和信心。

3、解決方案:跟家長分析小毛病的大危害,並在適當時候要家長對我們或學生的意見表態,讓學生儘快的進入學習生活,發揮自己的潛力,取得好的成績。

家訪時間:1月16日上午9:00—10:00下午4:00—5:00

家訪情況:經過上一天的家訪,我們瞭解到,這兩位同學家中的主要由媽媽負責學習生活。但據瞭解,小衚衕學是一個好動的學生,在家裡經常不能自控,在沒有完成作業的時候就想著玩。他其實也很想進步,就是覺得總是管不住自己。該同學在老師和家長面前表態,以後做到:遵守校規班規;上課認真聽講,不影響老師講課;課後認真完成作業,字寫寫端正。

小李平時在家作業很認真完成,但對於數學上的一些知識很混淆,在家長的點撥下,效果甚微,有時碰到難題就退縮了。該生表示,以後會改正自己的缺點,知難而上,主動向老師同學請教。

教師家訪記錄內容 篇3

韓翠榮,名不見經傳,一位富有經驗的小學教師,又是一位教學有方的優秀家長。在教學裡三十年如一日,堅持在教育第一線上工作,生前獲得有市、縣各種獎勵無數,證件放滿一箱,作為家長,她對子女的培養教育就像一個教學實驗班,她有句令我頗為感動的名言:父母總是按自己的'模式來塑造孩子,要是天下子女都如父母一樣,社會怎麼進步?正是居於這種理念,使得她的子女都能青出於藍,同樣身為教師,身為父母,我很想探究一下韓老師平時是如何教育學生和子女的。於是,我一口氣讀完了《一位小學教師的家訪手記》一書,從中學到不少知識,也深為韓老師的敬業精神和育人理念所折服。

一、家訪日記體現了韓老師重視理論學習,不僅認真學習教育學,心理學,而且在工作之餘見縫插針,研讀有知識教育的書刊文章,有時還和家長探討因材施教的良方,日積月累,她把點點滴滴教育實踐的火花集中起來,點燃了一代又一代教師及家長的心靈之火。一個有心人的事業就這樣默默無聞地開始了。這是開始者異常堅實的腳步!這麼多厚厚的日記本凝聚多少心血!它意味著多少個夜晚,在燈下與家長們慢言細語,娓娓訴說著探討孩子成長的話,意味著多少次風雨交加的路上,趕走十幾裡崎嶇的山路,去與家長交流孩子的成長情況,還意味著深夜歸來,是不可名狀,但必須把交談與思考的結論趕快整理成文字。

二、在韓老師的日記中提到了田昌林現像。田昌林的媽媽是賓館客房部主任,在韓老師家訪中,田媽媽認為學生,主要的任務是能把學習搞好就行了,其他的什麼也不用幹,而韓老師對田媽媽的看法當場予於否定,韓老師對田媽媽講了熱愛勞動對人的發展的重要意義和從小培養勤勞習慣的重要性。目前,隨著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富裕後的家長們都一個心思讓自己的子女受良好的學習環境而忽視了對孩子勞動品質的培養,為此,我是很贊同韓老師的觀點的。記得有位名人說過勞動是人類存在的基礎和手段,是一個體格、智慧和道德上至真於完善的源泉。這裡且不說其中較深的理論,僅以勤勞是做人的一大美德而論,也可知勞動對人的健康成才的重要意義,古語說業精於勤就是指勤勞。自動養成勤勞的習慣,才能為將來成才打下基礎。就目前而言,我想,學校把勞動列為重要的課程,家長把孩子勞動列入培養教育子女的內容是事關重要的。

三、循循善誘的批評是孩子上進的良方。韓老師在家訪中遇到這樣的一個問題,四年級學生謝正傑的爸爸是一位建築工人。工人常常會受到更有各個層次領導、各個方面的批評。而工人對待這些批評,是反對或是接受,就因人而異,對那些能同工人平等相處,樂意接受工人意見的領導的批評,就願意接受,並能積極改正,對那些擺官架子,處處以領導自居,動不動就訓人的領導的批評,常常是不管正確與否,一聽就反感,哪裡談得上接受改正?由些想到,孩子對家長的批評何嘗不是這樣,謝正傑認為父母在教育他時過於權威,讓他無法接受。韓老師瞭解情況後,指出謝正傑父母教子方法的失當,並勸喻他倆要勇於接受受孩子的批評。的確是這樣,當今社會相當一部分家庭尤其是農村家庭認為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擁有無尚的威信,孩子一定要聽從父母的教導,不論父母的言行是否正確,都一律要服從。他們認為家長批評孩子,是天經地義,而孩子批評家長就視為頂嘴大逆不道。不問孩子批評對否,就火冒三丈,剝奪孩子的發言權,由此,我想,作為家長,我們要反對家長式的想法,首先,要擺正家長同孩子的正確位置,從思想上認識到孩子是家庭中的一員,與其他成員一樣也有發言權,可以持不同意見,也可以向父母提出批評。其次,對孩子的批評和意見。正確理解,積極支援,不要認為孩子小,不懂事,或因批評的意見不正確,就輕視孩子的意見,甚至拒絕批評。再次,以平等態度回孩子展開爭論,溝通思想,孩子提出的批評或意見,無論正確與否,都代表了他的認識理解和看法,遇上這樣的機會,父母就可以同孩子進行交談或爭論,在交談爭論的過程中,不僅可以使家長了解掌握孩子的思想與心理,找到分歧的原因,從而和孩子溝通思想,消除隔膜,感情更加融洽,而且培養孩子的識別能,判斷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韓老師在她的家訪日記裡還有許多貼近我們日常生活實際的事例和看法,捧讀它如飲甘醇,如沐春風,我慶幸讀到它,因為它必將使我在今後的工作中或在家庭教育中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

讀一本好書,確實能讓人心靈純淨,增長見識,今後我仍將多抽時間,多看好書,完善自我。

教師家訪記錄內容 篇4

家訪地點:

新墩村三組

家訪物件:

六年級學生張莎、尹兵

家訪時間:

9月29日下午工作餐後。

家訪內容:

張爺,您的孫女張莎最近在家裡表現怎樣?她比以前懂事多了,放學後,我們的第一件事就是督促她完成家庭作業並把她當天所做的家庭作業給我看。雖說我不是很懂,但我可以看得出她做得是否認真。做完後還主動幫我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時掰花角子掰到十點多鐘。講話也比以前有禮貌多了,原來她講話是吼出來的,現在可不同了,隔壁的幾個學生都說王老師可把她們哄得團團轉,很有一手啊。張大爺說。

尹老伯,您的尹兵在家裡嗎?哦,王老師來了,請到家裡喝茶,他在房裡做作業呢,是不是他惹你生氣了。老大伯說。沒有啊,他在學校裡很聽話的,比開學初用功多了,數學第一單元考了90分。今天,我想請您以學生家長的身份談談對我們學校、老師有什麼看法或建議。王老師說。

尹大伯說:近幾年,特別是今年你們開始家訪以來,群眾對你們學校、對老師好的呼聲大有提高。恕我直言,以前有的家長總是說這說那。說學生回來沒有作業做,伢們到處玩,我們管不著;打他,他不怕,說他,他不聽,真是無可奈何。只找我們借買學習用品之名要錢買玩具,上游戲室,成績談不上。

回來的路上,倆位老人的話讓我思索良久,尤其是具有代溝的祖孫住在一起,哪有共同語言去交流,哪來涓涓細流去滋潤。除了每天幾個硬幣打發他們外,就是一日三餐保冷暖;若娃們成績不好,學校老師就成了他們的替罪羊。

其實,每個學生在校的作息時間和學習時間都是相同的,智商也相差無幾,學習成績的好壞除了取決於他們在課堂上是否用功之外,而家庭環境如何和個人學習習慣怎樣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因此,走進每個學生家庭,具體瞭解他們的家庭所提供的教育環境,然後採取相應的教育措施,無疑是十分必要的。

我深深地體會到,家訪真是我們基層教育工作者不可或缺的金鑰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