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心理學

心理學名詞解釋

心理學名詞解釋彙總

健康——不僅是沒有缺陷和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心理學名詞解釋彙總,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名詞解釋

1、心理學——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及其活動規律的科學。

2、心理過程——指認識過程(感覺、知覺、識記、想象和思維) 、情緒和情感過程及意志過程。

3、觀察法——觀察,旨在自然條件下,人們為一定目的而對事物所進行的有計劃的知覺過程。觀察法就是以感官活 動為先決條件,與積極的思維相結合,系統地運用感官對客觀事物進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種研究方法。

4、自然實驗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況下,根據預定的計劃,有意識地引起或創造所要研究的現象

5、反射 是有機體藉助於中樞神經系統而實現的對體內外刺激所做出的規律性的應答活動 、反射——是有機體藉助於中樞神經系統而實現的對體內外刺激所做出的規律性的應答活動。 是有機體藉助於中樞神經系統而實現的對體內外刺激所做出的規律性的應答活動。

6、反射弧——是實現反射的生理結構。它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反饋和效應器。

7、無條件反射——無條件反射是先天的、生來就有的不需要學習就會的反射.

8、條件反射——是後天的,是在個體生活過程中經過學習而形成的反射.

9、興奮過程——是指有關大腦皮層區及相應器官的機能由相對休息狀態轉向活動狀態.

10、抑制過程——是指有關大腦皮層區及相應器官的機能由活動狀態轉向相對休息狀態

11、興奮和抑制的擴散與集中——當大腦皮層的某部位產生興奮或抑制時,並不是停留在原發點不動,而是向周圍的神 經細胞傳佈開來,這就是興奮和抑制的擴散.擴散到一定限度後,又向原發點聚集,這就是興奮和抑制的集中.

12、興奮和抑制的相互誘導——是指一種神經過程能引起與它相反的神經過程的增強.

13、第一訊號系統——是具體刺激物引起的條件反射系統

14、第二訊號系統——是由詞語作為條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條件反射系統

15、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是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 是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 是指具有預定目的, 、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預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是指具有預定目的 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無意注意 是一種事先沒有預定目的, 、無意注意——是一種事先沒有預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是一種事先沒有預定目的 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後注意 是指既有目的性, 、有意後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是指既有目的性 又不需作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 是指在同一時間內,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時間內,把注意指向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件或活動上的特徵。 是指在同一時間內 把注意指向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件或活動上的特徵。

20、注意的轉移 是根據新的需要, 、注意的轉移——是根據新的需要,主動及時地把注意從一個物件轉移到另一個物件上的特性。 是根據新的需要 主動及時地把注意從一個物件轉移到另一個物件上的特性。

21、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

22、知覺——是人腦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整體屬性的反映。

23、感受性——感覺器官對適宜刺激的感覺能力的不同叫感受性。

24、感覺閾限——是指能引起感覺持續一段時間的刺激量。

25、分析器——是一種複雜的神經裝置,由感覺器官、傳導神經(包括傳入神經和傳出神經)和大腦皮層的相應區域三部 分組成.

26、適應——由於刺激物的持續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變化叫做適應。

27、記憶——是過去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

28、記憶表象——被感知過的事物不在面前時,它的形象仍能在頭腦中呈現出來,這個現象叫記憶表象。

29、識記——就是透過反覆感知從而識別、記住某種事物,並在頭腦中留下映象的過程。

30、保持——是識記過的材料在頭腦中儲存和鞏固的過程,人腦的保持量是相當大的。

31、前攝抑制——先學習的材料對回憶後學習的材料的干擾作用叫前攝抑制. 、前攝抑制 先學習的材料對回憶後學習的材料的干擾作用叫前攝抑制 先學習的材料對回憶後學習的材料的干擾作用叫前攝抑制

32、倒攝抑制 後學習的材料對先學習的材料的干擾作用叫倒攝抑制. 、倒攝抑制——後學習的材料對先學習的材料的干擾作用叫倒攝抑制 後學習的材料對先學習的材料的干擾作用叫倒攝抑制

33、再認 再認——是識記過的事物再次出現在面前,能夠把它認出來的過程。 是識記過的事物再次出現在面前, 再認 是識記過的事物再次出現在面前 能夠把它認出來的過程。

34、重現 是指經驗過的事不在眼前時能夠把它回想起來的過程。 、重現——是指經驗過的事不在眼前時能夠把它回想起來的過程。 是指經驗過的事不在眼前時能夠把它回想起來的過程

35、遺忘 遺忘——識記過的材料不能再認或再現,或者錯誤的再認和再現,這種現象叫遺忘。 識記過的材料不能再認或再現, 遺忘 識記過的材料不能再認或再現 或者錯誤的再認和再現,這種現象叫遺忘。

36、思維——是人腦多客觀事物的間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是人腦多客觀事物的間接的、 是人腦多客觀事物的間接的 概括的反映,它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37、想象——是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 是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 是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 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

38、無意想象——是沒有預定的目的,在一定刺激作用下,自然而然產生的想象.

39、有意想象——是根據一定的目的,在意識的控制下,自覺進行地想象.

40、再造想象——是根據詞語描述和圖樣示意,在人腦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

41、創造想象——是人運用已有的表象,在頭腦中獨立地創造出新形象地心理過程。

42、幻想與個人的願望相聯絡並指向於未來想象。

43、動作思維以實際動作為支柱的思維叫動作思維.

44、形象思維以直觀形象為支柱的思維叫形象思維.

45、抽象思維——以概念為支柱直接反映事物本質的思維,叫抽象思維.

46、發散思維 朝著多個方向,形成多種正確答案的思維,叫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朝著多個方向 形成多種正確答案的思維 叫發散思維 朝著多個方向 形成多種正確答案的思維 叫發散思維.

47、集中思維 朝著一個方向,匯出單一正確答案的思維 叫集中思維. 、集中思維——朝著一個方向 匯出單一正確答案的思維 叫集中思維 朝著一個方向 匯出單一正確答案的思維,叫集中思維

48、分析與綜合——是思維的基本過程,是思維過程的基礎,並貫穿於整個思維過程。

49、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的體驗。

50、心境——是微弱而持久的情緒狀態。

51、應激——是由出乎意料情況所引起的高度緊張的情緒狀態。

52、道德感——道德情感是根據一定的道德準則去評價人的思想、意圖和行為時產生的情感體驗。

53、美感——根據一定的審美標準對客觀事物進行評價時所產生的情感體驗。

54、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動過程中對認識活動成就進行評價時所產生的情感體驗。

55、意志是人自覺地確定目的,並根據目的支配和調節自己的行為,克服困難實現預定目的的過程。

56、意志行動——在意志支配下進行地行動叫。

57、動機——是指引起和維持個體的活動,並使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容動力。是需要動力作用的直接體現。 58、意志的自覺性——是指一個人在行動中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對自己行動的目的具有清楚而深刻的認識,並有效地 支配自己行動地意志品質。

59、意志的果斷性—是指一種善於明辯是非,迅速而合理地採取決定,並積極執行決定的意志品質。

60、意志的堅持性——是指不屈不撓地把決定貫徹始終的意志品質。

61、意志的自制性——是指一個人善於控制和協調自己行動的意志品質。

62、個性——現代心理學通常把個性理解為一個人的整個精神面貌,即一個人的具有一定傾向性的、比較穩定的獨特 的個性心理特徵的總和。

63、需要——是人們在個體或社會生活中欠缺某種東西,併力求獲得滿足的一種心理傾向。需要反映某種客觀存在和 要求的必然性,併成為個人活動的積極性的源泉。

64、興趣——是指一個人經常傾向於某種事物,力求認識、參與某種活動,並具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這種傾 向具有穩定性特徵,能夠較長時間地維持在某種事物或活動上。

65、個性心理特徵——是指一個人身上經常地、穩定地表現出來地心理特點。

66、間接興趣——是指由事物或活動的結果所引起的興趣.

67、能力——是直接影響活動效率,保證活動順利完成的個性心理特徵。總是和活動聯絡在一起,成為影響活動效率 的心理因素。

68、性格—是指一個人身上表現出來的對客觀現實的穩定態度和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

69、氣質—在心理學中,把一個人在心理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獨特的、比較穩定的動力特徵,稱為氣質。所謂心理活 動的動力特徵,是指心理活動的強度、變化的速度、靈活性與穩定性以及指向性特點。

70、一般能力——是人在各種活動中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思維 能力、想象力和注意力。

71、創造能力——是指在活動中,有目的的創造出有社會價值的、新穎的、獨特的思想 與產品的能力。

72、學習——廣義的學習是由經驗引起的較持久的行為變化。是指人和動物的學習。

73、意義學習——透過符號使學習者在頭腦中獲得相應的認知內容的學習,叫意義學習

74、機械學習——是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非實質性和人為性的聯絡. 75、接受學習——是教師引導學生接受事物意義的學習,是課堂學習中教師講學生聽的學習方式.

76、發現學習——是教師啟發學生獨立發現事物意義的學習.

77、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是某種學習需要的外顯。

78、學習興趣——是學生渴求獲得知識,探究某種事物或參與某種活動的意識傾向。

79、概念——是指由符號所代表的具有共同的關鍵特徵的一類事物。

80、概念同化——是指學習者將概念的定義直接納入自己認知結構的適當部位,透過辨別新概念與原有有關概念的異 同而掌握新概念.

81、創造性 是產生獨特非凡而具有一定人類價值產品的能力。 、創造性——是產生獨特非凡而具有一定人類價值產品的能力。也稱創造力,或創造心理 是產生獨特非凡而具有一定人類價值產品的能力 也稱創造力,或創造心理。

82、學習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

83、品德——即道德品質,又稱品性、德性。是指個人依據一定德道德行為準則行動時所表現出來德穩定心理特徵和 傾向,是個性中具有道德評價意義的核心部分。

84、觀察學習——是個體透過觀察榜樣的行為,獲得示範行為的象徵性現象,並引導學習者做出與之相對應的行為的過 程.

85、順從 順從——是表面接受他人的意見和觀點 在外顯行為方面與他人一致 而在認識和情感上與他人並不一致 是表面接受他人的意見和觀點,在外顯行為方面與他人一致 而在認識和情感上與他人並不一致. 順從 是表面接受他人的意見和觀點 在外顯行為方面與他人一致,而在認識和情感上與他人並不一致

86、認同 是在思想、 比順從深入一層. 、認同——是在思想、情感和態度上主動接受他人的影響 比順從深入一層 是在思想 情感和態度上主動接受他人的影響,比順從深入一層

87、 內化——指在思想觀點上與他人的思想觀點一致 將自己所認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觀點 信念融為一體 構成一個 指在思想觀點上與他人的思想觀點一致,將自己所認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觀點 信念融為一體,構成一個 、 內化 指在思想觀點上與他人的思想觀點一致 將自己所認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觀點,信念融為一體 完整的價值體系. 完整的價值體系

88、學校心理健康指導——是指在學校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導。即心理學專家及教育工作者,對在校學生 進行心理健康知識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為有認知缺陷、情緒障礙、行為問題、學習障礙的學生,提供心理諮詢 與幫助,促使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89、健康——不僅是沒有缺陷和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

90、心理障礙——是指影響個體正常行為和活動效能的異常心理。是心理活動中,由挫折而形成的輕度創傷。 91、學習障礙——是學生某種學習能力的缺乏,而導致學習活動的明顯困難。

92、心理諮詢——是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和專門技術,透過諮詢者與來訪者的良好人際交流,幫助來訪者自強、自主、 獨立,客觀分析所面臨的困擾並加以克服,增進心理健康,提高適應能力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