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小學作文教學的起點探究

小學作文教學的起點探究

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是屬於基礎教育,而創新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礎知識之上,沒有基礎知識的儲備,創新便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提倡模仿和積累別人現成的具有示範性的知識和經驗,在此基礎上才會有突破和創新。模仿可謂是成功作文的捷徑,模仿可以由有意的漸變為無意的,習慣成為自然。那麼,作文教學中應從哪些方面去模仿範文呢?

一、注重語言的模仿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習作中表達不暢,病句多的現象相當普遍,每次改作文,學生語不成句的表達總是讓人頭疼。究其原因,這些學生身處農村,受方言土語的耳聞目染,在交往中用方言表達利索順暢。但本地方言與書面語表達之間還有較大距離,因此,書面語表達艱澀,難以駕馭。那麼,如何提高學生作文的語言表達能力呢?我覺得有效的方法便是模仿範文語言。這些作品的語言都是作者經過字斟句酌,反覆錘鍊的結果,語句符合語法規範,精練準確,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音韻詩意,模仿這樣的語言,肯定收穫不小。那麼,如何模仿呢?途徑便是多朗讀、多背誦。“口不絕吟”是我國千百年來遺傳下來的讀書法寶之一,其所以行之有效,就在於符合漢語言文字的特殊規律和人們對語言感知過程,出聲地朗讀是使書面語和感官聯結起來的重要途徑,在不知不覺中找到書面語的語感,表達也會自然地流暢起來,音韻也會和諧起來。古人所說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即道出了熟讀成誦後的不自覺的模仿的妙處。

二、注重思想條理性的模仿

平時在學生的作文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些文章,有的文思混亂,條理不清,有文而無章,有的思維阻塞,思路狹窄,他們不懂得怎樣去開拓思路,不會有條理地去展開思維活動,長此以往,就會對作文失去興趣,產生畏懼感。所以,必須加強對學生思維條理性的訓練,訓練可採用模仿範文的方法。一篇優秀的作品,無論它的結構組織、層次順序、詳略安排上都應稱得上典範,對於學生來說,最直接的範文就是教材。因此,要訓練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可採用範文仿寫。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中注重每篇課文行文思路的探討評析,然後讓學生進行仿寫。這樣,結合教材的學習,模仿文章寫作,不僅能掌握了課文的條理,而且也使自己的文章會有比較好的思路。

三、注重寫作技巧的模仿

雖然文無定法,但大體規則和方法還是有的:如選材方面的以小見大,點面結合;內容方面的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結構方面的“鳳頭、豬肚、豹尾”;語言方面的準確、鮮明、生動;表現手法方面的想象、誇張,正面描寫、側面描寫、襯托等等,有了這些技巧的運用,文章才會有血有肉。這些技巧都零星分佈在教材中,教師在教學中指導學生找出來,體味它的妙處,然後讓學生模仿寫作,使這些技巧真正內化為學生的寫作能力。當然,寫作技巧中最重要的,還是求真。要模仿別人,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這樣的素材,這樣的思想,才是活的,才是源源不斷的。

要想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就必須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積累素材。《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地表達。”在平時的教學與生活中,我十分注重引導學生去觀察,去積累,用一顆敏感的心去觸控這個繽紛多彩的世界。一方面,我要求學生堅持寫日記,日記的要求只有一個字──真:寫真人;敘真事;抒真情;譜真意。不一定長篇大論,但抒發的必須是最真的情感;不一定精妙絕倫,但記錄的必須是最真的生活。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注意引導,使那些沒有觀察意識、對眼前現象熟視無睹的學生,慢慢培養起觀察興趣,逐步形成觀察的習慣。生活中有許多有意義的值得觀察的事物,怎樣使學生不錯過這些寶貴的生活畫面,及時捕捉住觀察的物件呢?一要多引導,二要多提醒。比如要寫周圍熟悉的人,首先要選定目標,注意觀察。這個人在外貌上有什麼特徵?在行為上有什麼特徵?有沒有與別人特別不一樣的地方?什麼地方最引人注意?類似的問題教師要經常提醒。有很多觀察體會,很多靈感往往是轉瞬即逝的,一不留神就會溜走。時間長了,學生的日記成了一本很好的《五彩生活》手冊,裡面記錄了許許多多生活的素材,寫作時也就信手拈來。另一方面,應積極引導學生去寫隨筆。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這些豐富多彩的瞬間往往被我們所忽略。因此,我要求每個學生備一本筆記本,自己給筆記本起一個喜歡的名字,隨心所欲地用它去記錄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真善美醜;用它去表達心中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寫自己的新發現,寫生活中的事物,寫腦中偶爾蹦出來的靈感。

當然,模仿是一種學習方式,這種學習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在模仿中有變化,在變化中有創新。很多藝術學習如繪畫、書法都是先從模仿開始,最後才形成自己的風格。寫作也就是一種藝術活動,願我們在作文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科學地指導學生進行模仿習作,使學生迅速“入門”,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